目前分類:佛學 (9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點燃心香

/ 星雲法師

台灣的宗教民間的信仰,都流行著「燒頭香」的習慣。

每逢新春大年初一,人人都想到寺院裡「燒頭香」,表示恭敬,甚至 關聖帝君的生日,媽祖娘娘的祭辰,信徒也都以半夜三更前往「燒頭香」為敬。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隱秘自己之功德,

隱秘他人之過失,

隱秘未來之計劃。

我們時時刻刻中應該保密的有三種: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5 Wed 2012 18:45
  • 無常

無常

「無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的真理,是指世間萬物都是緣聚即生,緣散即滅,遷流不息,變化無窮。

我們所住的世界,每件事物都在變化中,可是人卻往往想某一種情況能恆常不變,但一旦變遷發生了,心情上受不了,就很煩惱痛苦。山河大地,乃至人心,有什麼是可以恆常不變的呢?山河大地看起來是如如不動,沒有人想過,山河大地,原來都是無常的,大家知道青藏高原的高地,遠古時,這是一片地海底哩!後來地質的變動而成了今天我們所知的高原,所講滄海桑田。五大洲原來是連在一起,經過億萬年的變遷,今天成為氣候各異的五個大洲。如我們天天賴以安居樂業的大地,一次地震,就生靈塗炭,家園盡毀。我們看原本以為不變的事物,其實時刻在變,這就是無常。在《八大人覺經》中佛云:「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就正好言明我們的山河大地,成、住、壞、空是多麼的危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三境:即沉得住氣,彎的下腰,抬得起頭。

  一曰沉得住氣

  在充滿誘惑陷阱的現實生活中,要做到沉得住氣,談何容易。

  如果沉不住氣,你可能失去理智,甚至歇斯底里,大動干戈,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

  「五逆罪」---「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是墮地獄的罪,《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就講得很清楚:「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佛的福報非常大,沒有任何人能害佛,但是叫佛的身體破損一點,流一點血,這是有的。像提婆達多害釋迦牟尼佛就是出佛身血。佛不在世了,佛像流傳在世間,如果用憎恨心、惡心破壞佛像,等於出佛身血的罪。第四是「殺阿羅漢」。實在講,現在眾生福薄,阿羅漢也不住世,你找也找不到。第五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和合的僧團。這五種罪都是墮阿鼻地獄,所以五逆是極重的罪。『四重』,這是戒律裡面前面四條重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是四重戒,都是感招地獄的苦報。

  菩薩說:五逆四重,我都能救,唯獨『盜僧物者』,偷盜僧團裡面的物品,『我不能救』。這原因在哪裡,我們一定要曉得,真正曉得明白了,就知道菩薩講這個話不過分。平常我們講偷盜,這個物有主,物主只有一個人,這個罪很小,你偷得再多,罪都不大。為什麼?你將來償債只還一個人,這個事情好辦。如果這是公共設施,公共設施是這個地區的人納稅來設置的,譬如公用電話,你偷盜這個,麻煩大了,因為這個地區的居民都是物主,這個罪重了。將來還債的時候,凡是住在這個地區的人,他曾經納過稅的,你就是偷盜他的,這個罪就重了。假如這個公共設施是國家建設的,那個麻煩就更大,這一國的人都是你的債主。你就是偷一草一木,這一國的人都是債主,這個罪就更重了。「僧物」,那個罪就沒辦法說了。因為僧是十方常住,它結罪不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盡虛空遍法界,只要是出家道場他都有分,所以叫十方常住,那個罪就沒完沒了。所以菩薩無可奈何,不能救,為什麼?物主太多,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物主,算不清的,難在這個地方。雖然這個物很輕微,一鍼一草,它是僧團的東西,這個罪就非常重。

  我們現在要問:「這些事情我們有沒有做過?」有意無意很容易犯這個過失,這個罪可麻煩了。因此,佛教我們懺悔,有意做的,我們要懺悔;無意做的,也要懺悔。「懺悔法」就是後不再造,從今而後,我小心謹慎,不犯偷盜戒,這才叫真正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念個懺悔偈就完了,那個沒有用的,那個有口無心,那個叫「不通懺悔」。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7/7

  (四十三)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的名號含藏無量福德,他方佛國土的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由佛的福德所牽,來生必生尊貴之家。生尊貴家有何好處?可以布施,可以護持三寶。不是讓我們一味享福,而是讓我們福中再修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6/7

  (三十七)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譯曰無量。有甚麼是無量的呢?壽無量、智慧無量、慈悲喜捨無量、一切一切無量。十方無量不可思議佛世界的眾生,聽聞十方佛稱讚阿彌陀佛的名號及功德,立即恭敬禮拜,歡喜信樂。亦即時發大心求佛道。亦願當來成佛時功德一如阿彌陀佛,一切無量。發了成佛的心後就要修成佛的因。成佛的因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華嚴經云:「若眾生一發菩提心,天上的人立即撤花。雖然他仍是凡夫,但其地位已超越一切聲聞。」所以天上天下的人都一致的恭敬他。

  清朝時代,有一位省庵大師,他在二月十五釋迦佛涅槃紀念日,在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前燃指供養舍利,並效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感到舍利放光。省庵大師寫了一篇勸發菩提心文,激勵四眾發菩提心及求生極樂。這篇文章流傳至今,很多讀者讀後感動落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5/7

  (二十九)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材智慧者,不取正覺。

  (三十)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材,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生到極樂的菩薩,無論讀經也好、背誦也好,或對他人演說開示也好,都能啟發無量智慧。內有智慧,外就有辯才。既然智慧無量所以辯才亦皆無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4/7

  (二十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除了天上的帝釋和梵王,在人間只有佛和轉輪聖王才有三十二相。不過轉輪聖王與天王的三十二相不及佛的三十二相那麼圓滿莊嚴。佛乃大覺悟之人、轉輪聖王是大福德之人,所以三十二相又名為大人相。

  娑婆的菩薩要經三大阿僧衹劫修福慧,然後再經一百大劫修相好,才具足三十二相。現在只要生到極樂世界,仗阿彌陀佛的願力,立即有三十二相,而且比轉輪聖王及六欲天主的三十二相更莊嚴。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3/7

  (十四)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此願乃是:假如整個娑婆世界,所有眾生都成為緣覺,每位緣覺用百千劫的時間都不能計算極樂有多少聲聞人。因為極樂的聲聞眾實在太多。

  (十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2/7

  (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要想修行有進步,必要親近善知識。佛是最大的善知識,能夠根據我們的根性而說法,令我們一聞即悟。惟是現在於娑婆,釋迦佛已經入滅,彌勒佛還未出世,見佛聞法根本無可能。雖然釋迦佛有法寶遺留給我們,可惜眾生的根機越來越鈍。我們看經時,能夠了解明白的內容少之又少。再過一段日子,甚至這些曾看過的經文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即是說,娑婆眾生不但見不到佛、聽不到佛說法,而且受持佛法的能力弱得很。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就針對此三事發了兩個大願:「若我成佛,我淨土的眾生不但可以天眼見無量諸佛,亦可以天耳聞無量諸佛說法。聞已能信解受持,永不忘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乃出自佛說無量壽經修淨土的人必定要讀此經,讀後能深入明白淨土法門。經文內對於世間及出世間的因果有詳細的解釋,可以說與地藏經裡所描述的因果苦樂互相呼應。

  此經有十二種中文譯本,其中七種已經失傳,只餘五種,以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的譯本最完備。後來有夏蓮居居士,將五種譯本會集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因為不是直接從梵文譯出,只是依五種中文譯本會輯而成,所以不能作為譯本。

  將來佛經滅盡之後,釋迦世尊以大慈悲保留此經住世一百年。於此一百年中,無論何人遇此經,若能依經中的道理修行,都能夠解脫生死。可知「佛說無量壽經」是末法眾生唯一了生死的靈丹妙藥,希望各位能抽時間多看「佛說無量壽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是修淨土法門行者,一定要對四十八願有所認識和體悟,這樣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才更能憶念起阿彌陀佛大悲本願。那種渴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心才會更強烈,更能夠與阿彌陀佛的誓願相應。

四十八願白話解釋 :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1 Sat 2012 09:53
  • 涅槃

涅槃

【涅槃的意義

  「涅槃」是修行學佛的最高目標,為聖者所證的究竟境界。「涅槃」,又稱泥洹,意譯為滅度、寂滅、不生、解脫、安樂,其各別意義如下:

(一)滅度:即滅盡煩惱、生死,度過生死之瀑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賴耶識 ----星雲大師開示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前七識都有死亡、毀壞的時候,只有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隨著我們流轉五趣六道、輪迴天上人間,是永恆而不會消滅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分別心生起時,不要一味地計較、執著,應進一步地認識、瞭解,久而久之,必能有所突破。」

此學佛方程式,從「分別」人與事中,難免有「計較、執著」,而吾輩學佛者,以「明瞭」為修養,當然,不可一味地要求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必須進一步地認識、瞭解,而「認識、瞭解」之功,端賴學佛者修養的深淺。當然,所得之「果」必然較圓滿。

您的「道心」是否在人與事的漩渦中,有所退失而難以透出嗎?不妨在您的分別心中,將計較與執著之心認識透徹,必有突破之日。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罪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八大人覺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虧學佛

退休後,家庭經濟遭變故,意外的遭遇,使我日常生活完全變了調,然而變了調的生活,幾年下來,我的感言是「幸虧學佛」。

回憶在職時,同事常邀請我參加佛教各種活動,如:朝山、禪修營、各種弘法大會,北中南大型園遊會(我們推出的「臭豆腐攤位」,我頻頻吆喝:「各位大德,要吃臭豆腐,請排隊!」因此早已名聞遐邇。)不一而足,以及地方上定期共修課程、法會、拜八十八佛、早晚課誦念經咒等。

「幸虧學佛」,絕非泛泛之言,而是個人淪肌浹髓的感受,因為我覺得: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隨相而離相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每一天的作息之中,一定會跟身邊的人事物發生互動關係。有了互動,就免不了生出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得意的時候,沾沾自喜;失意的時候,就消沈頹喪,這是一般人的反應。可是,如果我們有智慧,可以洞燭這些喜怒哀樂的來源,不過是一種粗糙的、表面的心理反應,我們的情緒,就不容易被這些外在的現象所牽動。佛法的智慧告訴我們,當在處理生活上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件時,只要自問已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並且也已經盡一切努力,做最適當的選擇,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至於選擇之後的成敗得失,不必耿耿於懷,這就是所謂的「隨相而離相」。

我之所以特別強調「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是因為一般人很容易以自己的立場、好惡,來對某件事下判斷;因此,不免在取捨、應對之間,引起許多煩惱。依自己的偏好和習性做判斷,往往是一股衝動,缺乏反觀自省的工夫,通常也顧不了是不是有後遺症,當然就後患無窮了。

因此,做事之前,先要求「盡人事」,就是隨相,也就是隨緣,已經盡了力,成敗在天,勝不驕,敗不餒;也不爭功諉過,那就是「離相」。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所以,隨相需要智慧,離相,也需要智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之根?

問佛: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問佛:人為何而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人只一念貪私,便削剛為柔,塞智致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應以不貪為寶,一生平安。

. 貪多業也多,取少業亦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積財不如積德。

. 富貴神仙佛國,皆從戒殺修來。吾人何必更疑猜,苦借無邊業債。若人早把殺心滅,保得身家安泰。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