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509243192-2345810563.jpg
「三大阿僧祇劫」到底有多久呢?  
  在佛教的計時單位中。「剎那」是表示極短的時間,「劫」是表示極長的時間。劫又分為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二十個小劫為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  
  以下僅就小劫、中劫、大劫作一介紹: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徹悟大師複香嚴居士書, 直須深信諦了, 心外無佛, 佛外無心, 全心即佛, 全佛即心, 一念現前, 即一念相應, 念念現前, 即念念相應, 但使此念常現在前, 便是真實效驗, 離此念外, 別求效驗, 便是間斷, 便不親切, 便入歧途矣。經雲,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正此之謂也。一大段, 雖信為修淨之肯綮, 而反復玩索, 其理莫易貫通, 今謹臚列疑難, 仰乞詳賜剖釋, 藉茲增植淨因, 誠為大幸。

  (一)心外無佛, 佛外無心, 全心即佛, 全佛即心, 如何謂之心, 如何謂之佛, 向只依稀解說, 以現前起念為心, 不識當否。

  答:現前念佛之心, 即是心。現前所念之佛, 即是自心所作之佛。故曰,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盛怒結冤,言語傷人  
諺語常說:暴怒傷人傷己,我們在盛怒之下發脾氣,傷害別人,往往言語的傷害結下的怨仇,生生世世都不能夠消滅,對方必然等待機會來報復。他報復的時候,我們又會逞怨恨心,我們不會甘心,於是就造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個非常可怕,非常恐怖。
   

世出世間聖人都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人結怨仇,跟人結怨仇是決定的錯誤,這個苦難有得受了,絕對不是這一生。世間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造這種惡業太多太多了。所以修行菩提道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障礙?我們常講魔障。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魔障?都是自己造作的,跟一些眾生結的怨。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燃心香

/ 星雲法師

台灣的宗教民間的信仰,都流行著「燒頭香」的習慣。

每逢新春大年初一,人人都想到寺院裡「燒頭香」,表示恭敬,甚至 關聖帝君的生日,媽祖娘娘的祭辰,信徒也都以半夜三更前往「燒頭香」為敬。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隱秘自己之功德,

隱秘他人之過失,

隱秘未來之計劃。

我們時時刻刻中應該保密的有三種: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5 Wed 2012 18:45
  • 無常

無常

「無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的真理,是指世間萬物都是緣聚即生,緣散即滅,遷流不息,變化無窮。

我們所住的世界,每件事物都在變化中,可是人卻往往想某一種情況能恆常不變,但一旦變遷發生了,心情上受不了,就很煩惱痛苦。山河大地,乃至人心,有什麼是可以恆常不變的呢?山河大地看起來是如如不動,沒有人想過,山河大地,原來都是無常的,大家知道青藏高原的高地,遠古時,這是一片地海底哩!後來地質的變動而成了今天我們所知的高原,所講滄海桑田。五大洲原來是連在一起,經過億萬年的變遷,今天成為氣候各異的五個大洲。如我們天天賴以安居樂業的大地,一次地震,就生靈塗炭,家園盡毀。我們看原本以為不變的事物,其實時刻在變,這就是無常。在《八大人覺經》中佛云:「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就正好言明我們的山河大地,成、住、壞、空是多麼的危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三境:即沉得住氣,彎的下腰,抬得起頭。

  一曰沉得住氣

  在充滿誘惑陷阱的現實生活中,要做到沉得住氣,談何容易。

  如果沉不住氣,你可能失去理智,甚至歇斯底里,大動干戈,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

  「五逆罪」---「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是墮地獄的罪,《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就講得很清楚:「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佛的福報非常大,沒有任何人能害佛,但是叫佛的身體破損一點,流一點血,這是有的。像提婆達多害釋迦牟尼佛就是出佛身血。佛不在世了,佛像流傳在世間,如果用憎恨心、惡心破壞佛像,等於出佛身血的罪。第四是「殺阿羅漢」。實在講,現在眾生福薄,阿羅漢也不住世,你找也找不到。第五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和合的僧團。這五種罪都是墮阿鼻地獄,所以五逆是極重的罪。『四重』,這是戒律裡面前面四條重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是四重戒,都是感招地獄的苦報。

  菩薩說:五逆四重,我都能救,唯獨『盜僧物者』,偷盜僧團裡面的物品,『我不能救』。這原因在哪裡,我們一定要曉得,真正曉得明白了,就知道菩薩講這個話不過分。平常我們講偷盜,這個物有主,物主只有一個人,這個罪很小,你偷得再多,罪都不大。為什麼?你將來償債只還一個人,這個事情好辦。如果這是公共設施,公共設施是這個地區的人納稅來設置的,譬如公用電話,你偷盜這個,麻煩大了,因為這個地區的居民都是物主,這個罪重了。將來還債的時候,凡是住在這個地區的人,他曾經納過稅的,你就是偷盜他的,這個罪就重了。假如這個公共設施是國家建設的,那個麻煩就更大,這一國的人都是你的債主。你就是偷一草一木,這一國的人都是債主,這個罪就更重了。「僧物」,那個罪就沒辦法說了。因為僧是十方常住,它結罪不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盡虛空遍法界,只要是出家道場他都有分,所以叫十方常住,那個罪就沒完沒了。所以菩薩無可奈何,不能救,為什麼?物主太多,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物主,算不清的,難在這個地方。雖然這個物很輕微,一鍼一草,它是僧團的東西,這個罪就非常重。

  我們現在要問:「這些事情我們有沒有做過?」有意無意很容易犯這個過失,這個罪可麻煩了。因此,佛教我們懺悔,有意做的,我們要懺悔;無意做的,也要懺悔。「懺悔法」就是後不再造,從今而後,我小心謹慎,不犯偷盜戒,這才叫真正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念個懺悔偈就完了,那個沒有用的,那個有口無心,那個叫「不通懺悔」。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7/7

  (四十三)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的名號含藏無量福德,他方佛國土的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由佛的福德所牽,來生必生尊貴之家。生尊貴家有何好處?可以布施,可以護持三寶。不是讓我們一味享福,而是讓我們福中再修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6/7

  (三十七)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譯曰無量。有甚麼是無量的呢?壽無量、智慧無量、慈悲喜捨無量、一切一切無量。十方無量不可思議佛世界的眾生,聽聞十方佛稱讚阿彌陀佛的名號及功德,立即恭敬禮拜,歡喜信樂。亦即時發大心求佛道。亦願當來成佛時功德一如阿彌陀佛,一切無量。發了成佛的心後就要修成佛的因。成佛的因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華嚴經云:「若眾生一發菩提心,天上的人立即撤花。雖然他仍是凡夫,但其地位已超越一切聲聞。」所以天上天下的人都一致的恭敬他。

  清朝時代,有一位省庵大師,他在二月十五釋迦佛涅槃紀念日,在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前燃指供養舍利,並效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感到舍利放光。省庵大師寫了一篇勸發菩提心文,激勵四眾發菩提心及求生極樂。這篇文章流傳至今,很多讀者讀後感動落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5/7

  (二十九)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材智慧者,不取正覺。

  (三十)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材,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生到極樂的菩薩,無論讀經也好、背誦也好,或對他人演說開示也好,都能啟發無量智慧。內有智慧,外就有辯才。既然智慧無量所以辯才亦皆無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4/7

  (二十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除了天上的帝釋和梵王,在人間只有佛和轉輪聖王才有三十二相。不過轉輪聖王與天王的三十二相不及佛的三十二相那麼圓滿莊嚴。佛乃大覺悟之人、轉輪聖王是大福德之人,所以三十二相又名為大人相。

  娑婆的菩薩要經三大阿僧衹劫修福慧,然後再經一百大劫修相好,才具足三十二相。現在只要生到極樂世界,仗阿彌陀佛的願力,立即有三十二相,而且比轉輪聖王及六欲天主的三十二相更莊嚴。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3/7

  (十四)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此願乃是:假如整個娑婆世界,所有眾生都成為緣覺,每位緣覺用百千劫的時間都不能計算極樂有多少聲聞人。因為極樂的聲聞眾實在太多。

  (十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2/7

  (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要想修行有進步,必要親近善知識。佛是最大的善知識,能夠根據我們的根性而說法,令我們一聞即悟。惟是現在於娑婆,釋迦佛已經入滅,彌勒佛還未出世,見佛聞法根本無可能。雖然釋迦佛有法寶遺留給我們,可惜眾生的根機越來越鈍。我們看經時,能夠了解明白的內容少之又少。再過一段日子,甚至這些曾看過的經文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即是說,娑婆眾生不但見不到佛、聽不到佛說法,而且受持佛法的能力弱得很。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就針對此三事發了兩個大願:「若我成佛,我淨土的眾生不但可以天眼見無量諸佛,亦可以天耳聞無量諸佛說法。聞已能信解受持,永不忘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乃出自佛說無量壽經修淨土的人必定要讀此經,讀後能深入明白淨土法門。經文內對於世間及出世間的因果有詳細的解釋,可以說與地藏經裡所描述的因果苦樂互相呼應。

  此經有十二種中文譯本,其中七種已經失傳,只餘五種,以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的譯本最完備。後來有夏蓮居居士,將五種譯本會集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因為不是直接從梵文譯出,只是依五種中文譯本會輯而成,所以不能作為譯本。

  將來佛經滅盡之後,釋迦世尊以大慈悲保留此經住世一百年。於此一百年中,無論何人遇此經,若能依經中的道理修行,都能夠解脫生死。可知「佛說無量壽經」是末法眾生唯一了生死的靈丹妙藥,希望各位能抽時間多看「佛說無量壽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是修淨土法門行者,一定要對四十八願有所認識和體悟,這樣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才更能憶念起阿彌陀佛大悲本願。那種渴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心才會更強烈,更能夠與阿彌陀佛的誓願相應。

四十八願白話解釋 :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1 Sat 2012 09:53
  • 涅槃

涅槃

【涅槃的意義

  「涅槃」是修行學佛的最高目標,為聖者所證的究竟境界。「涅槃」,又稱泥洹,意譯為滅度、寂滅、不生、解脫、安樂,其各別意義如下:

(一)滅度:即滅盡煩惱、生死,度過生死之瀑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賴耶識 ----星雲大師開示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前七識都有死亡、毀壞的時候,只有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隨著我們流轉五趣六道、輪迴天上人間,是永恆而不會消滅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分別心生起時,不要一味地計較、執著,應進一步地認識、瞭解,久而久之,必能有所突破。」

此學佛方程式,從「分別」人與事中,難免有「計較、執著」,而吾輩學佛者,以「明瞭」為修養,當然,不可一味地要求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必須進一步地認識、瞭解,而「認識、瞭解」之功,端賴學佛者修養的深淺。當然,所得之「果」必然較圓滿。

您的「道心」是否在人與事的漩渦中,有所退失而難以透出嗎?不妨在您的分別心中,將計較與執著之心認識透徹,必有突破之日。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罪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八大人覺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虧學佛

退休後,家庭經濟遭變故,意外的遭遇,使我日常生活完全變了調,然而變了調的生活,幾年下來,我的感言是「幸虧學佛」。

回憶在職時,同事常邀請我參加佛教各種活動,如:朝山、禪修營、各種弘法大會,北中南大型園遊會(我們推出的「臭豆腐攤位」,我頻頻吆喝:「各位大德,要吃臭豆腐,請排隊!」因此早已名聞遐邇。)不一而足,以及地方上定期共修課程、法會、拜八十八佛、早晚課誦念經咒等。

「幸虧學佛」,絕非泛泛之言,而是個人淪肌浹髓的感受,因為我覺得: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