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聖嚴法師開示 (37)
- Jun 13 Tue 2023 18:35
著魔(聖嚴法師-大法鼓 0097)
- Jun 06 Tue 2023 11:38
四念處
四念處
四念處是一種很複雜、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與五停心──即數息、不淨、慈心、界方便、因緣等五門有密切的關係。現在概略地介紹四念處。
佛經上記載,在釋迦牟尼佛即將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強忍住悲痛,請佛就未來佛法的弘傳,開示最後的遺教。釋迦牟尼佛咐囑阿難四件事:其一,在日後結集佛法經典之時,每一部經的經文皆以「如是我聞」為起始,表示這是由佛陀親口宣說,阿難親聞。其二,以戒律為師。其三,依四念處行道。其四,對於犯戒而不受勸告的比丘,用默擯、不理睬他的方式,讓他心生悔意,自行歸善。由此可知,四念處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個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處密切相關。就禪觀次第言,五停心屬於奢摩他,是止;四念處屬於毘婆奢那,即觀。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針對散心和亂心的人,使他們能夠循著方法把心集中起來,漸漸地達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後,立即從定出來,用有漏智慧觀察四念處的身、受、心、法,一直觀想,進而達到發無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別在於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開悟,在定中心亦無法修;必須是得定之後,從定出,以有漏慧來修四念處,從四念處發無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觀,從觀發慧,這個與天臺宗所講的止觀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處,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後許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處,都是不對的。
- Oct 19 Wed 2022 17:45
開示弘一大師之偈誦辭(聖嚴法師-大法鼓 0516)
- Aug 15 Mon 2022 01:25
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落成啟用大典
- Aug 14 Sun 2022 00:08
《本來面目 Master Sheng Yen》聖嚴法師紀實電影 官方正片
- May 31 Tue 2022 21:40
重罪輕受與定業難轉 — 聖嚴法師
重罪輕受與定業難轉 — 聖嚴法師
從佛教的立場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正確的因果觀念。但是,從因到果必須有因緣的配合,所以,有時候犯了重罪,也有可能只受較輕的果報。
可見,因與果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的,從因至果之間,會受到其它各種因緣的影響。例如說,同樣是一粒稻種,由於播種的時節、土壤、肥料,以及人工配種等因素的不同,結果就會造成不同產量、質量、品種。任何現象都不會出自於孤立的因及孤立的果。
我們的罪也是一樣,例如,有人本來欠了他人十條命,當然要還人家十條命,但在尚未還清十條命之前,已有機會讓他拯救幾百條人命,功過雖各有對像,未必能夠相抵相消,但他必可重罪輕報。而且,福大量大的人,被人逼債討債的情況也比較緩和。
- Feb 19 Sat 2022 15:00
從空間角度看心經-六根丶六塵丶六識(十八界)
- Oct 07 Thu 2021 13:10
「開悟楞嚴,成佛法華」意義(聖嚴法師-大法鼓 0582)
- Oct 05 Tue 2021 18:52
什麼是淨土?— 聖嚴法師開釋
- Jun 09 Wed 2021 18:46
「法身」「報身」「應身」「化身」(聖嚴法師-大法鼓 0564)
- May 25 Tue 2021 23:13
如何能「無生法忍出脫三界」(聖嚴法師-大法鼓 0595)
- Feb 21 Sun 2021 21:17
自我與無我(聖嚴法師-大法鼓 0060)
- Feb 21 Sun 2021 21:11
無我的境界(聖嚴法師-大法鼓 0874)
- Nov 24 Tue 2020 13:44
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前言緒論 1/11
- Aug 11 Sun 2019 15:51
如何修觀音法門(延命十句觀音經與白衣神咒)(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1)
- Aug 11 Sun 2019 15:47
般若智慧對日常生活之助(聖嚴法師-大法鼓 )
- Aug 04 Sun 2019 13:57
為何空觀即中觀(聖嚴法師-大法鼓 1012)
- Jul 28 Sun 2019 02:31
「布施」是什麼?
「布施」是什麼?
開始修行,不論是自利或是利他,布施是最容易的,也最能讓自己或他人立竿見影,感到歡喜。布施又分有相布施及無相布施,有相布施是有原因、有目的,可能為了還債、投資等種種理由,是以求自我利益而布施。譬如說,我虧欠了某人,但是他不要我還或是報答,我只有拿一些錢或東西,送到教堂、寺院、慈善機構,這樣的布施,是因為覺得欠了人家的情,想辦法為他做一件好事,了去自己心中的牽掛。
曾經有一位演員,因為他的太太對他很好,問她需要什麼東西來感謝回報她時,他太太卻說﹕「送我最好的東西,就是參加聖嚴師父的禪七。」這位演員真的來了。禪七結束後,我問他為什麼來禪七,他說:「還債的!」竟然也有這樣的布施,但是這種布施也很好啊。
有相布施,第一種是希望得到社會大眾給他一個好的名聲;第二種是現在布施,希望在年紀大一點時,人家來回報他、感謝他;第三種是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希望在這一生布施之後,有財產存在天國裡,等著去享受。
- Feb 24 Sun 2019 18:01
窮看相富燒香的真義(聖嚴法師-大法鼓 0468)
聖嚴法師曾經在法華經人生系列講座中,提到一句令人省思的話,那就是「窮看相,富燒香」,今天我們要請聖嚴法師再為我們做更深入的開示,讓大家對人生有更明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