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什麼是真空妙有?

什麼是真空妙有?

所謂的「真空妙有」是一個佛學名詞,也是一個修行的境界。當一個修行人,他能夠證得一真法界,他就會瞭解到所有一切的萬象,皆由心所生起,所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但這些萬象又無自性,所以當他體證空性時,會瞭解到所有一切萬象萬物,皆是由真空而起,也因為證得真空的境界,所以由他內心所生的一切,即是妙有(而非世間假有),這即是「真空妙有」的意義。

而這裏所說的「一真法界」,是指「諸佛如來修得的境地」,當然也包括了空性及常寂光淨土。因為一真法界,本是湛然光明的,它本不落於任何的意識型態,本不落於一切的形相,本來就不用任何的意識、語言去做種種的分別,除非我們能契入空性,否則我們就不易真正的瞭解,而且一旦落入語言文字等意識型態的分別,也就離開了諸佛湛然常寂的本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娑婆眾生 起心動念 無不是業

娑婆眾生 起心動念 無不是業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貪瞋癡的眾生聚到哪裡,聚到娑婆世界。《悲華經》就說,貪瞋癡強盛,業障深重的眾生都聚集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一千四佛所擯棄、放捨的。一千四佛代表諸佛,也就是說,娑婆眾生難以救度,諸佛都感嘆,搖頭而去。

《地藏經》就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舉止就是動靜的意思,一動一靜之間所起的念頭非常的多,所謂「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十生滅」,念頭非常的多,這些念頭都是業,業就是行為,不只是身體動作行為,嘴巴所講的話是行為,起心動念也是行為。身體、言語等有形的行為都是出自無形的起心動念,身業、口業的行為叫做有表業,一般人看得到的;起心動念的意業叫做無表業,也是業。一般人看不到無表業,但鬼神看得到,諸佛菩薩都看得到,而且每一念、每一念都能夠形成一個果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空外假―主講:智海長老

內空外假主講:智海長老

我今天早上洗臉時,突然想出一個道理出來,叫「內空外假」,現在把這句話介紹給各位,天台宗講空假中,現在我們注意這個「內空外假」的問題。

什麼叫「內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住當下 開創未來
安住當下 開創未來

當你「把心帶回家」之後,怎麼看人生呢?把真如的心帶回佛的家 回家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界火宅

三界火宅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禪十八天皆屬之;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為目的。

三界火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攝六根 回頭是岸

收攝六根 回頭是岸

修行不能盲修瞎練,應當依照佛法的智慧來用功。恭讀「耳根圓通」章之後明白了:眾生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喜歡向外攀緣,耳朵聽到好的聲音就心生愛著、聽到不好的就起無明煩惱,念念遷流。

因為六根追逐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造作種種惡業,隨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中輪轉,受百千萬種的苦難,無有止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很深要很用功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這是頌觀行即佛,指已悟佛性,順佛性起修而言,依教修觀行,而能觀的智慧,所觀的境界,本來和十方諸佛,完全一樣.所以稱「觀行即佛」。

  在觀行位子上佛性還是現前稱為觀行即佛,前面是名字即佛,雖然是聞名知字,這佛性也是存在,只是佛性顯現程度不一樣而已。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的基本原則──「三法印」

佛法的基本原則──「三法印」

佛法和佛教不同之處在於,佛法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言教,而佛教則是團體。佛所說的原則以及根本教義是不變的,可是佛教會因環境背景的不同,以及每個人根性的差異,而形成不一樣的佛教。佛法基本不變的原則為「三法印」,是相同的,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到現在,還沒有人能推翻。
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分段詳解
https://www.ctworld.org.tw/turn/sutra/025.ht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分段詳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分段詳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離輪迴心

出離輪迴心

立正大學前校長中村瑞隆,曾經依據法華精神,與社會新鮮人分享「正業」的幸福觀:一是常常自主地行動,二是盡全力活在當下的因緣時空裡,三是對所有人懷抱著平等理解、體貼、服務的心意。

生命的熱情,無法藉由外在的人、事、物點燃,唯有主動參與的正向回饋,能激勵內在的信心與歡喜。試著同步觀照自己與世界,將工作、休閒、學習、人際網絡……漸漸統合成活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是受、想、行、識的產物,忠於自己,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是最好的成長策略。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拜佛與開顯內心的功德
法華-002-b-a.jpg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淺釋 ()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段經文是顯示諸法的真空實相,也就是實相般若。佛為了要說明這些道理,再提示舍利子注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心二門 ― 真如門,生滅門
一心二門 ― 真如門,生滅門
一心二門 ― 真如門,生滅門

一心二門 真如門,生滅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介六通

簡介六通:

天眼通:

  一般來說,佛家概括分宇宙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越右者為修行越好的人來世所投生處。其中,色界天以上的人,其身體構成純淨(已非地球人類之物質身體了),其眼根可知遠近粗細之形色,並可看到六道眾生在何處死、又於何處再度投生。這種能力就稱為「天眼通」。現今催眠家亦對此有論述,日本人稱作「千里眼」。其來源,有「修行而得」與「投生而報得」二種。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