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May 05 Tue 2015 17:39
  • 忍辱

忍辱
  一個人會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夠不夠。聽說在監牢裡一關十幾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帶著滿腔恨意出獄的;所以,出獄以後往往變本加厲,犯下更大的罪案。

  在佛經裡,「忍辱」的意涵是很豐富的;挫折、打擊固然要忍,成功與歡樂也要忍;逆來受,順來也要受。但是,所謂「受」,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認可,而是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把境遇轉化超越,讓自己從中得到學習成長的機會。一般人受到冤屈挫折,心理上總是忿忿不平;然而,正因為忿恨難消,痛苦煎熬也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如果藉著面對打擊來鍛鍊自己的心性品格,甚至把打擊你的人看成來度化你的菩薩,謝謝他給你試煉自己、提昇自己的機會,心裡沒有怨恨,自然不會感到痛苦。

  有幾位智障兒的家長告訴我,經過漫長的歲月,他們已經能在照顧孩子的艱苦和磨難當中,慢慢體會到自己的心量都被打開來了。他們能用接受考驗的心情歡喜承受,所以,即使外人看來,他們的處境是苦不堪言,他們卻甘之如飴。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看大師怎麼開示

現正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裏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虛雲大師 

《楞嚴經》這五十陰魔把天魔外道他們的骨頭都給看穿了。——宣化上人 

在末法時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魎、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嚴咒》。《楞嚴咒》是破邪顯正的神咒,而《楞嚴經》即是為《楞嚴咒》所說的一部經,是佛教的骨髓。人若無骨髓,一定會死;佛教裏若無《楞嚴經》,也可以說就無佛法了。所以在此末法時代,最好護持正法的方法,就是把《楞嚴經》能背出,《楞嚴咒》更要能背出,能背誦能讀念,滾瓜爛熟,儘量發揮經中妙旨,為人演說。各位為了護持佛法,一定要把《楞嚴經》讀得熟之又熟,隨時隨地可背可講,此才不愧為真佛弟子。——宣化上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辨識邪師邪教與邪魔?非常重要!不能不知道。

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不怕千年不悟,只怕一朝錯路。

有些人好不容易信佛了,還以為遇到佛菩薩了,卻不知道自己跟著邪師跑了,最終跑到地獄裡面去了。

邪師都是有點本事的,要不然怎麼會讓那麼多人上當受騙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尊預言佛教的未來

將來佛陀正法的毀滅,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壞,而是在僧團的腐化與崩潰——《釋迦牟尼佛傳》第293

  有一天,阿難在一夜之中夢見七項希奇古怪的事,心中很驚慌,他走到佛陀的座前,照實的稟告道:

  佛陀!我的心中有疑難的事要想請佛陀開示,昨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夢本是獨頭意識的活動,或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本不必為夢計較。但我昨夜夢見的七事,都是很奇怪的,所以現在要懇請佛陀慈悲為我解說。我所夢的七事是: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誠心供養與「嗡吽」的妙用

每天吃飯都要上供、下施,培養成習慣,每天要吃飯之前,早上跟中午,專心合掌恭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護法善神、供養一切眾生』念三遍,然後念「嗡吽」七遍,接著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能上供、下施圓滿佈施功德。

密宗的根本咒『嗡阿吽』上供下施的妙用

 嗡啊吽三個字,它的含義很深,是諸佛身口意的種子字,也是諸佛身口意的精髓、精華,完全能代表佛的身口意。佛的身口意的力量都在嗡啊吽三個字裡,不能小看這三個字。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今不作輪迴夢 只走人間這一遭! 

南無阿彌陀佛~

生死循環那可逃 此心未了漫徒勞

如今不作輪迴夢 只走人間這一遭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五十二位階

《菩薩瓔珞本業經》五十二位大乘菩薩的階位。即始自發菩提心,終至成就佛果,其間可分成五十二個階位。茲列其階位名如次:(被大乘諸家廣泛採用)

前位十信

十 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楞嚴咒持誦需知 宣化上人開示

楞嚴咒是最長的咒,又叫「靈文」因它太靈太妙,妙不可言,誰念誰就有感應,誰持誦誰就得到金剛藏菩薩的護持。所以你修這咒必須要誠意正心,修身,格物,何謂「格物」?即格除一切物欲,也就是沒有貪心,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則持此咒就有大感應,有人不懂咒的意義就冒冒然說楞嚴咒是許多小的咒合成的才這麼長,說這話的連小孩子都不如,小孩子說的話也會聽見大人說過跟著說,不會錯的那麼厲害。若說楞嚴咒是許多短咒接連在一起,那麼這些短咒是什麼咒?若你說不知道何以便說它是許多短咒合成呢?這簡直沒有根據,這些短咒自己有沒有名字呢?若沒有,這咒是誰說的,連個名字都沒有,還算什麼咒?所以說話必須負責任,不能隨便說說。尤其是個學者,自己隨便說說,教出的學生也一定隨便說說,一點根據也沒有。

所以楞嚴咒從一開始就是皈依十方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然後又皈依十方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菩薩,然後又皈依初果聖人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然後又皈依天,這皈依天並不是要奉行諸天的法,只是恭敬諸天,本來出家人誰也不必禮拜,出家人應受諸天的供養,為什麼又要恭敬諸天,諸天禮拜你,是因你有道德,有修行,你自己可不能有貢高心說:你知道嗎!一切護法諸天都向我叩頭頂禮,不可生出如此貢高我慢的心,覺得自己了不起。就算自己道德圓滿了也要「有若無、實若虛」,自己有道德而不執著,你有真實的學問也不要自滿,這樣才是一個修道者。

所以修行人誦持這個咒也要恭敬諸天善神。不但善神須恭敬,就是惡神也要恭敬。要把自己貢高我慢的習氣收歛起來。所以受持楞嚴咒的好處說也說不完,我也不想說究竟有何好處,因為我若說出,你們去誦持又生出一種貪心,誦持楞嚴咒能得到什麼好處。這便不是真想持誦楞嚴咒,你若真想持誦楞嚴咒,就要把楞嚴咒當成吃飯,穿衣,睡覺那麼重要,我們就是應該這樣做去,至於會得到什麼感應,靈驗都不去想它,因為你這一想也是妄想,未成功,怎可打這個妄想,就像一個小孩才生出來,連坐都不會坐,就想要跑路,走路還不會呢!怎麼會跑路!他為什麼這樣想呢?就因為不懂,等到會跑路了,又想要飛,你說這能辦得到嗎?根本不可能的事,何以要想?又不是小鳥,也沒長翅膀,就要飛,這個妄想實在太大了,誦持楞嚴咒也是如此,修行就修行,不要存著有所得的心,說我一定要怎麼樣,如你說我一定不要死,到時還是要死,沒有辦法不死。所以這想只是妄想,若能認真修行,證果了,生死了了才算。你想不死就不死,而不是在那兒想,我不死我不死,我要保護這臭皮囊,保護來保護去,到時還是說聲再見就跑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宇宙世界有成住壞空

宇宙世界有無量無邊那樣多。每個世界都有成住壞空四個劫。不過,我們人的智慧有限,達不到盡虛空遍法界的程度,所以我們只知有這個世界,而不知有其他的無量世界。現在科學雖然昌明,可以將人由地球送到月球。月球就是另外一個世界。可是不瞭解月球究竟的情況。那個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所不同。

我們世界有成住壞空四相,另外世界也有成住壞空四相。不過,這四相不會同時發生。在這個世界是成的時期,在那個世界則是住的時間,在另外的世界是壞的時期,或者是空的時期。因為不一樣,所以不能瞭解其他世界是怎回事。不但不能知道其他世界的情形,就是對於我們所住的世界,也不能完全瞭解。

好像在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之前,人人不知有個西半球,認為天是圓,地是方。發現新大陸之後,證明地球是圓的,成為球狀,故稱為地球。現在坐在太空船的人,欣賞地球,如同小皮球在虛空裏飄盪,很有意思。新大陸並非是新的,它是舊的。在沒有發現之前,以為它沒有;發現了,認為是新的,這是人的分別心所執著。人的思想和看法,有新有舊,其實只是成住壞空四相的變化而已。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931102_834338586602991_3215725802892664570_n  

觀想念佛

我們念本師的名號,那各位要馬上觀想到一尊真實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在我們的面前,坐在菩提樹金剛座下,慈悲的眼神看著我們,加持著我們。

各位要經常學習這樣觀想,因為我們的心,經常很亂,想到那個人打你,想到那個人愛你,所以你的心很脆弱,但是你一想到佛菩薩的形象、心態,你的負面的心態就不見。就像你點一個燈,燈一點燃了,黑暗就不見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病的佛陀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時候,有一位長者發心要供養佛和僧眾。這次邀請,只有比丘們前往赴供,佛並未同行。因為佛當時有兩樁因緣,一是要和諸天天人說法,另一件是要去探望一位病人,所以,只派了使者前往領取食物。
   
當佛看到比丘都前往接受供養後,便拿出鑰匙打開一間房門。佛看見一位比丘病的很嚴重,大小便不能自理,整個床鋪十分污穢,連轉身都很困難。
  
「你有什麼困難嗎?」佛很慈悲地問比丘。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76246744_o  

這很重要一定要知道瞭解

起心動念去計算別人,最後的結果是算到自己,為什麼?墮三惡道了!一念千古恨,回首百年身,百年地獄苦,後悔已無門!為什麼不用真心待人?別人欺我騙我,不怕,欺我騙我,小事,我到極樂世界是大事。我可不可以欺騙別人?不可以,我要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為什麼?真誠心跟極樂世界相應。我不想再搞輪迴了,輪迴是妄心成就的,我不想再搞。極樂世界是真心成就的,我得用真心不用妄心。從現在起,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真心。

什麼是真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經生命系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四智?何謂六通? 

四智(梵語catvari jnanani),指四種智慧,佛果之四智,全稱四種心品。為唯識宗所立,即將有漏之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及前五識轉變為四種無漏智,即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唯識宗立大菩提之智品為四種無漏智相應心品:
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又稱大圓鏡智、圓鏡智、鏡智,乃轉第八阿賴耶識所得之智。此智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如大圓鏡之光明,遍映萬象事理,纖毫不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命終時心不顛倒
顛倒是業障,所以心不顛倒在臨命終時是最極要緊的大事。我們怎麼能夠有把握在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就要靠平時的訓練,平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心就不顛倒。那我們要問什麼叫顛倒?什麼叫不顛倒?心地清淨就不顛倒,心裡面沒有煩惱、執著就不顛倒;心裡面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就不顛倒,心裡頭把這一句阿彌陀佛忘掉了就顛倒。諸位同修記住這個原則,在生活當中努力去鍛煉、去訓練,到臨命終時決定管用,那個時候「聖眾來迎」決定往生。

通常一個凡夫在緊要關頭的時候,就是臨命終時,第六意識不起作用,第八識裡面的習氣控制不住亂發。就看第八識裡面這些種子,種子就是習氣,哪一個種子力量大,先跑出來了,你就先受報,這是非常可怕的,自己控制不住。我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哪一種念頭最容易現前,你就能夠體會到臨命終時習氣起現行之可怕。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貪財貪色,這種念頭會常常不知不覺自然就起現行,連晚上作夢也不能夠避免,那你就要知道臨命終時這個念頭起現行決定墮三惡道。

念佛人必須要念到不知不覺,那個念頭一起來就是阿彌陀佛,就是佛號,念頭一起來都想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絕對不會想到這個世間五欲六塵,這個人才有把握往生。所以一定要曉得,起心動念如果都是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就是凡人招墮之憂,這是三惡道的業因。──《阿彌陀經要解大意》第15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人千萬要記住,不是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常講,不能死,為什麼?你要不能往生的話,死了就不得了,麻煩就大了。

如何真正能得到不死?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方法,我們念佛的人往生極樂世界不死,往生是活著往生,不是死了以後再往生。

轉八識成四智,用一句名號,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功了。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幫助我們、加持我們,統統轉過來了。轉過來的時候不知不覺,自己沒有感覺到阿彌陀佛把你轉過來,這個不可思議。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1218105113
您到底在修佛還是修魔?

好像一夜之間,身邊的人都在修佛。用心觀察,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有的人修了佛後,像黑社會老大,動不動就威脅你,你這樣做會下地獄,你那樣做會有報應。你吃塊肉,他橫眉冷對。你無意中說了一句佛不好的話,他怒目圓瞪,教訓你半天,如果你不聽他的,他鄭重地宣布,你會不得好死。

真正的佛永遠給人力量,給人安寧。這種動不動就嚇唬別人的,不是佛,是魔。有的人修了佛後,像得了焦慮症,在家搞衛生,不小心打死一隻蟑螂,她難受好幾天,因為殺生了,可能會下地獄,又因為那隻蟑螂很可能是他前輩子的父母,否則,它不會無緣無故來到他家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是療治心靈的最佳良藥

 ─ ─ 

心靈是我們的主人,

肉體其實僅只是我們心靈的一件衣服,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楞嚴「七處徵心」說

楞嚴經卷一記載:有一天,阿難托缽時,經過一娼妓家,家中有一女兒名鉢吉帝,十分嬌豔,美若天仙,其母摩登伽,會梵天咒術,法力非比尋常。鉢吉帝一見阿難,不禁傾心愛戀,認為是世間獨一無二的美男子,立即請求母親,一定要使阿難成為她的丈夫。其母知阿難已捨棄世間愛欲,隨佛陀出家修行,不可能還俗娶妻,何況阿難出身王族,自為賤民,門戶懸殊,不可癡心妄想。然鉢吉帝一見鍾情,力勸不醒,母愛女情深,只好使用梵天咒術來迷惑阿難,以滿足女兒的心願。於是以咒術加持淨巾,覆蓋在食物盤上,令女兒親自獻給阿難,阿難一見,果然為咒術所迷惑啊,身不由己的跟在她身後,在鉢吉帝的誘惑下,阿難如癡如醉不能自主,心中雖明白,但不能抗拒擺佈,眼看將犯根本大戒,心中非常恐懼,惟有默祈佛陀救護。佛陀遙知阿難情況,及時命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往救,適時化解阿難為幻術所誑亂的心意。

待回到佛陀住所,阿難頂禮佛陀,悲痛啼泣,痛恨自己一向多聞,卻未真實修持,以致抵不住咒術的迷惑;因此,殷切懇請佛陀宣說十方如來修證之法,成就菩提、修行止觀和禪那的最基本的方便法門。佛陀乃詢問阿難發心出家的始末,是因見到佛陀的三十二種相好,勝妙莊嚴,產生渴仰之心,所以發心出家,願出離生死苦海。

由此,佛陀提出了一個基本觀點,謂「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因此,佛陀為了破妄顯真,七次問阿難識心「今何所在?」但阿難的七次回答,如回答在身內、在身外、在眼根內或在中間等,都遭到佛陀的駁斥。因為阿難不識妙明之淨心,周遍法界,無所謂在或不在,為妄取緣境分別影事,以為心相;佛陀為了破除阿難的妄想緣心,突顯妙淨明體,故有七處徵心之事。今說明如下: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75537_737270973020479_4970047860070057030_o  

斷煩惱離惡道

佛陀沒有辦法改變眾生的業報,但是佛陀能夠創造機會,讓眾生生起一份恭敬、良善的心,藉由這樣正面的心態,能令眾生朝向光明而行,遠離惡道之苦。
隨時保持著正面的心態,不管外在的境界再怎麼惡劣,只要我們不再抱怨、怒罵、不起煩惱,隨時就可以改變命運。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