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修淨土的人走哪條路才是捷徑?
有四種方法,其中以持名為捷徑。

念佛四種方法即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

(實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見一切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臺止觀,禪宗參究向上,都是用這種方法。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1 古人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什麼原因?我們說的那些話叫廢話,沒有意義!

2 古大德教我們多念佛,諸位要曉得,念佛就是消業障,為什麼?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

3 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豈不就消除了?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念佛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問題是你要會念!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綺語一定要禁止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難道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嗎?難道我不能盡情地談論政治、戰爭、經濟、體育、文藝等的話題嗎?難道朋友之間不能互相開開玩笑嗎?這些都要控制,佛法真是不自由。為什麼要這樣來限制我們呢?

回答是:在山道上開車,你會不會把車限制在車道中行駛,如果自由的結果是墜入深淵,還要這種自由嗎?同樣,遮止無意義的話語,唯一使語言引生真實義利,這樣的安樂之道為什麼不願意趣入呢?我們的心是作者,舌頭是筆,話題是各種顏料,業是不會空耗的,以何種意樂說何種話題,就會在相續中染出何種色彩。所以談論無意義的話題,就在識田中熏入不清淨的種子,對自他的身心都會有影響。當年李伯時畫馬,圓通秀禪師告誡他,心裡念念想馬以后就會墮入馬腹作馬的,同樣以愛樂心唱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談論世間生死的話題,信口開河之時,已經密密麻麻地熏入了生死的業種,所以要出離輪回,綺語是一定要遮止的。

語言對我們的影響很大,熱衷於談論一種世間話題時,我們相續中的世間習氣就會以綺語而不斷地帶出來,津津樂道於輪回無意義的娛樂話題時,我們的心自然就會變得散亂,無法再保持寧靜,所以語言和內心的關系密切,不能認為,隨便談論沒什麼影響,其實句句都有影響。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弟子於佛前的「十不求」

一不求,身無病,身無病苦貪心生;
要以病苦為良藥,厭離娑婆菩提行。

二不求,事無難,磨難更使道心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什麼意思?

就是心量特別大,無邊無際的世界都包括了,無量的世界都在你心中。開始學佛,什麼都不要看,師父告訴你怎麼做,就老老實實落實,比什麼都快。開始我啥都不參加,什麼磕多少頭、誦多少經,放生、送往生,別人說放生你咋不參加?那也不慈悲呀我說真正的好好落實就是放生,把自己的智慧放出來,有智慧了,再幫助眾生把智慧的生命放出來,那才叫真正的放生。稀裡糊塗的攀緣,到賣魚那兒、賣鳥那兒訂日子,訂好了,後天,人家趕緊去抓啊、逮啊,你想那放生有啥意思?這頭剛放完,那兒頭逮著、扣著又賣錢去啦。那些佛呆子,拜懺,磕呀磕,磕了再唱,誰磕頭快誰有功夫,滿身往下淌汗,這叫什麼功夫?純是在那兒瞎折騰,給誰磕都不知道,願力都起不來,就知道給自己磕,我得多磕頭消除業障,純屬自私自利,而且還有求。當時聽說咱們家鄉有些居士修行好,我挺敬佩,後來我接觸到他們,看看他們精進在哪兒?一考察,原來都是表皮的功夫,念經念得多,念得快,唱贊好,就叫修得好,原來是從事相上論修得好壞呀,現在通過這幾年的落實你們都逐漸明白了吧,啥叫真學佛?真學佛才真受益啊,放完生回去以後還瞧不起丈夫,吃點虧也不幹,在小事裡頭打轉轉,轉不出來。動不動就聽說哪兒哪兒好,打佛七天去,打般舟三昧去。

早先的人打坐,禪宗大德咋說的?打掉妄想,坐在願力上,現在的人往那兒一坐,肉身臭皮囊在那兒坐著,腦瓜子開著運動會,而且還怕吃苦,也不知道給誰看,往那兒一坐,屁股硌得慌,一個墊兒不行,坐兩個,兩個不行坐仨墊兒,腰酸了後背靠個墊兒,舒舒服服在那兒幹啥呢?享受呢?還吃什麼苦、了什麼業呀?腦瓜子開著運動會打著妄想,我咋靜不下來呢?缺德行怎麼能靜下來?心量不大怎麼能靜下來?知見不正怎麼能靜下來?心中沒有願力怎麼能靜下來?離不了相怎麼能靜下來?肉身往那兒一坐算個啥呀?你看那些精神病患者,也是個人,經常尿褲兜子他都不知道害臊啊!那是啥啊,已經是行屍走肉啦。我們學佛也是,從相上學,裝腔作勢的往那兒一坐。六祖慧能大師說得多麼的清楚啊,一副臭皮囊,一身臭骨頭,何須做功課?臭皮囊是個啥呀?關鍵不還是心嗎?如果我們的心真正讓菩提心生根開花兒,讓你的願力起作用紮下根,你這叫真正出離六道有希望啦,不管順境逆境,順眼不順眼的人,你都慈眼看他,成功啦!你真正遇到不順眼的人,你能生出感恩心,這是佛心,為啥感恩他?因為你明白道理啦,確實消除你的業障、成就你的定力,人家才是無私奉獻呢,冒著下三惡途的危險,給我們送成佛的資糧,你咋這麼說我呢?就不知道趕緊把感恩的麻袋口掙開,接資糧呀,感恩的麻袋一接,資糧來啦,最後一點兒一點兒恭敬心起來啦,沒有不順眼的人了,成功啦!
定力從哪裡修?從逆境中修,能不能定住,這非常關鍵,從人我是非中修,他是非你能不能不聽?不入他見,你在這兒還繼續增長願力,不管別人怎麼說是非,你都能入佛知見,如果很多人說是非,你在這兒入佛知見沒受干擾,那就阿彌陀佛了,隨喜你啦!定力增長,合格。絕不是淨在那些順境當中、那些順眼的人當中去修,那你修不出啥來,看不出你有多大的定力。也絕不是說沒啥事兒,誰也不打擾誰,往那兒一坐,小桌子一放,敲著木魚,一個字一個字的,嘎巴嘎巴念經,這就叫什麼修行,靠不住;也不是說自己往佛堂一呆,叮當磕頭這就叫修行,那不一定就是精進,為啥?看他明理不明理,如果你離相啦,明理啦,在佛堂裡也是精進,為啥?借假修真,一瞅佛像就事兒想到所有眾生很迷惑,願一切迷惑的眾生給佛頂禮,願一切眾生早日消除迷惑顛倒的業障,這叫發無上心,要真正明白了,到哪裡都行,你的菩提心起作用啦!不管是有沒有佛像,也不管你順眼不順眼的人,也不管你順心不順心的事,都在佛道中,生一片感恩,那就決定成功了,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你已經合格了,沒有障礙了,念佛,句句佛號,住真實慧,真正成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斷惡修善才有福報

念轉心就轉心轉命就轉。想要命好,從善心善念做起這就是答案!

你的命從哪裡來的?誰給你定的?是你自己過去業力主宰來的。過去修善,那你會有福報,過去造惡,那你一定要受罪,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再細心觀察,我們每一天的變化,與我們的業力有密切關係。我今天很快樂,你一定有善行。我今天哪個地方不舒服,你肯定造有業障。你只要細心去觀察,不要問別人,老祖宗說的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你要相信!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只要有了問題了,不要向外找,向內找,問自己。自己認真反省,一定可以把原因找到。原因找到了,把原因消除有惡馬上斷惡,你就能恢復正常快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因果通三世,有的因很深,過去世,你說冤親債主,不是過去世嗎?冤親債主有有形的、有無形的,有形的你知道,無形的你不知道,你沒看見,但卻統統都在你身邊,對你生活磁場會給你干擾給你迷惑讓你意志消沉,讓你胡思亂想,事事不順。若你平時懂得修善積德,修心養性,修習佛法,你就有浩然正氣那些看不見的冤親債主他要迴避,為什麼?因佛菩薩護法善神會護持著你你正走好運,他不敢惹你。若你的好運享盡了,後面沒有繼續修善積德,甚至還造了惡業,善的享盡,惡的現前,佛菩薩護法善神離你遠去那些看不到的冤親債主當然會趁機找上你,那你就要衰運當頭非常不好。這統統都是有原因的!你必須細心去觀察,要知道因果通三世現世報更可怕,這就是佛教與儒教常常勸導大家的忠言:『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真道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解

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在他很深很深的禪定境界中)

(白話譯文)一位名觀自在的覺悟者,他用入靜的方式深入到自己徹底寧靜的內心境界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止與觀

止與觀,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觀是觀察一切真理。止屬於,觀屬於,止觀就是指雙修。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專注於特定對象,並生起正智慧以觀一對象。又作寂照、明靜。止如明鏡止水,觀如明鏡中水影現萬象,止與觀,實一體而不二。故稱「止觀不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冤冤相報,無有窮盡。

    業力非常可怕,人在迷惑的時候,不了解事實真相,有意無意不知道造多少罪業,到果報現前,不知道後悔,為什麼?他不知道事實真相。他還認為他受了委屈,心裡還不平,不知道他前生殺他。如果明白、覺悟了,知道了我前生那麼殺他的,今天他殺我,算了,這個債就還掉了,以後就沒有了。如果他不覺悟,他懷恨在心,好,來生再報。愈報愈殘酷,愈報罪孽愈深,這是世間業報的真相。

   欠命的要還命,欠債要還錢,一分一毫都不差,你敢做嗎?只有搞清楚、搞明白的人他不敢再做。誰搞清楚了?佛搞清楚了,佛的弟子,菩薩搞清楚了,阿羅漢搞清楚了。名字位中的佛弟子,有名無實,沒搞清楚,雖然學佛,還是作惡,財色名利依然放不下,有沒有三途果報?有。

    前清乾隆年代灌頂法師,他的號叫慈雲,著作非常豐富,《卍續藏》裡面收了他二十多種,他的著作超過五十種。我們早年學習《觀無量壽經》,採用他的註解做參考,他那個註解名叫《觀經直指》。還有一本《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這是專門註解《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最好的參考資料,說得非常詳細。末後他講出,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無間地獄。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身佛

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三身佛分別名為法身佛、報身佛、及應化身佛。
  法身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本來具有的,不需要修,只要你悟,悟即見自己本源自性清淨的法身佛。
  報身佛不容易成,需經三大阿僧祇劫,修種種的苦行難行,乃至無善而不成,無德而不就,功德圓滿,方可成報身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濁惡世

佛教經典《阿彌陀經》云「五濁惡世」,是什麼意思呢?
《阿彌陀經》云,婆世界是個五濁惡世,那五濁是哪五濁呢? 
1. 劫濁:人壽本來是八萬四千歲,隨著人心越來越凶惡,道德越來越澆薄(淡薄),因此每一百年就減少一歲,直減到三十歲時有饑饉之災,減到二十歲時有疾疫之災,減到十歲時有刀兵之災,而世界眾生無不受害,是為劫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楞嚴咒大意

楞嚴咒乃咒中之王,除障之最,誠摯持誦楞嚴咒,福德最具足,加持最具力。另,楞嚴咒,是對治淫欲的根本大咒,楞嚴經上講,持頌此咒語,可以逐漸成就戒律。
楞嚴咒大意摘自《楞嚴咒疏》清.續法大師  
《楞嚴咒疏》清.續法大師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八苦 

  八苦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

  生苦:胎兒身居母腹之苦,如處牢獄,日夜困厄,不得出離,故有胎獄之稱。胎兒欲出之時,身經產道,如山夾體,往往母子交危,命在旦夕;既出母體,風觸嫩皮,猶如刀割,此時真是有苦難言,所以嬰孩出生時,皆放聲嚎哭,可知其痛苦至極。

  老苦:人生在世,都不免要由少而壯,由壯至老,縱使富可敵國,也免不了老病衰殘,這是任何人皆無法避免的,如古德云:「公道人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年老之時,髮白面皺,形變色衰,飲食難消,氣力虛微,由於色身種種機能衰退,看經、打坐或做任何事情,諸多不便、障礙難行,甚至令人生厭、生煩。凡此種種老苦,苦不堪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蘊之身是誰的身?

學習佛法,我們應該要有一些基本概念。例如「五蘊之身」是誰的身?誰有五蘊的身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啊,不是嗎?你們怎麼都不敢回答,都不敢承認自己有五蘊之身?《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經典所講的道理都不離開我們自己的本性,所以不要把自己和經典分開了。

所謂「蘊」,是積聚的意思。五蘊之身還有一個名字叫「五陰之身」,為什麼叫五陰之身?這五種好像陰山一樣,把我們光明的自性覆蓋住了,陰氣積聚,所以叫五陰。這個「陰」不是一般說陰間的陰,是對著我們光明的自性而言,稱為陰。

五蘊是哪五蘊?第一「色蘊」,以質礙為義,即是有形體,有障礙的;在大殿裡面,如果人多的時候就擠不下了,為什麼擠不下?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色身,都要有一個地方來放它。這種有形色有形體,是屬於色蘊。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定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一、禪定是極度的專心,「禪」與「定」在翻譯裏是華梵合一。「禪」是「禪那」,梵語音譯的;定是中國字。所以上一個字是梵語,下一個字是華語;「禪那」是靜慮,靜就是定的意思,但是他靜中有思慮,它不是死定,它是活定,所以也翻作「止觀」。「止」是定的意思,止裡有觀。所以,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是禪定,是止觀。念佛的時候心裡一個妄念都沒有,就是「定」,就是「止」。這句「阿彌陀佛」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觀」,就是「慮」。  

二、 惠能大師教人坐禪,不是坐蒲團,面壁坐禪。《壇經》講得很好:「外不著相曰禪,內不動心曰定。」「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是禪定,不是盤腿面壁。內要把貪、瞋、癡、慢煩惱消除,外面不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這就是禪定。此地講的定是性定,是理定,也是《楞嚴經》講的「首楞嚴大定」。換句話說,就是清淨心 

《金剛經》末後, 釋迦牟尼佛囑咐須菩提尊者,菩薩住世一定要自行化他。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自行化他?世尊叫他「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八個字就是禪定。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動,就是內不動心。說得簡單明白一點,一個修行人絕對不能被外境所誘惑,這就是「不著相」。不是離開外面境界;離開,還度什麼眾生?要度眾生,就要跟眾生接觸;雖接觸,決不著相,決不受影響,這是「禪」。內不動心,不動什麼心?不動貪瞋癡慢,不動是非人我,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因此所有的修行人一定要破諸相、破執著、破虛妄才能悟道,如果修行人執著那些虛妄之相,那麼根本是不可能見到如來的,修行人都會說「諸法空相」,而一般的佛教徒也都知道「魔」是由於自心因為動了識神所產生出來的幻境與假相,所以一定要破除魔的相,但是「佛」呢?「佛」難道不也是因為自己的心動了識神之後所製造出來的幻境與假相嗎?否則在人類尚未演化出來之前或是在佛教尚未創建之前,那麼請問在這個世間上有佛這個名詞嗎?如果有那麼請問祂的佛號又是什麼呢?「佛」是指覺悟的意思,因此若沒有「癡迷」那麼又何需「覺悟」呢?因此「佛」與「魔」是陰陽相隨的,有魔才需要佛,有佛則魔同時就會產生,因此「佛」與「魔」的念頭也是輪迴種,因此無佛無魔或是亦佛亦魔的中道思維才能真正脫離輪迴。 

    人類學家說猿人、直立人、智人、山頂洞人….等等的上古人類都是由黑猩猩等動物逐漸演化而來的,那麼,他們在演化出來之後又有哪一個人曾經見過佛呢?又有哪一個人曾經聽過佛號或是看過佛像呢?當然都沒有,那麼請問那些諸佛、菩薩的佛號與佛像又是怎麼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的呢?難道,不都是由於我們世人自己動了意識之心所畫出來、雕刻出來或是創造出來的嗎?佛像固然都是世人因為自己動了意識之心所畫出來或雕刻出來的假相,難道那些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等等的形象不也都是由世人自己因為動了意識之心所畫出來或雕刻出來的嗎?萬法唯心造,萬識由心起即是此理。 

那麼,何謂「諸法空相」呢?所謂「法」者係指宇宙間一切有形的物質與無形的意識、觀念皆是也,那麼它們為何是「空相」呢?因為宇宙最初之面貌僅有那些無形、無相的炁體並無那些有形的物質與無形的意識心或是觀念的存在,所以那些物質、意識心或是觀念其實都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物或是幻相也,宇宙是由「無」而生「有」,「無」是指真空妙有與真空不空之「無」,因此在「無」裡面的因與緣是同時存在的,佛教所謂的「因」與「緣」也是道家所說的「陰」與「陽」的型態之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尊的預言,我們末法時代眾生小心啊! 
《佛說法滅盡經》(白話翻譯
我是如此聽說的:有個時候,佛陀住在拘夷那竭國,再過三個月就是佛陀將要入涅盤的日子了,有很多比丘眾與菩薩眾圍繞在佛陀的身旁,還有無量無數的群眾都前往佛的住所,在地上向佛陀恭敬禮拜。

世尊只是靜靜地沉默著,沒有說話,身上也沒有光明顯現。阿難尊者向佛陀頂禮後對佛說:「世尊在往日說法前與說法後,都有大威德光明顯現,今有無數大眾聚會一處,為什麼沒有見到一點點光明呢?這當中必定是有什麼原由的,我們願意聽聞這其中的意義。」佛陀仍舊沉默著,不作回答。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在《楞嚴經》上,一般都認為《楞嚴》是密宗必修的、禪宗必修的,好像淨土宗的經典­裡面沒有《楞嚴經》。其實「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就是《楞嚴經》上的,還有「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但是很少人去念,一般人念觀音菩薩,都念《法華經》裡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都念這個。文殊菩薩,這是世尊命令他的,讓他替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是替地球上­這些眾生,這二十五種法門給他選一種,文殊菩薩幫助我們選,選的是「耳根圓通」,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跟這個地方的眾生特別有緣分。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最靈­光的是耳朵,看看不清楚,聽得清楚,所以耳根比眼根厲害。觀世音菩薩就是修耳根圓通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所以我們跟菩薩緣就很深,根性相同。而其實二十五圓通­裡,不只是觀音菩薩這一個法門是個特殊法門,特殊是有兩個。這個特殊是什麼?按順序排­列的就是一般法門,一般排列的,不按一般順序排列的,這就是特別法門。按順序排列,觀­音菩薩排在第二,他是耳根,你看六根裡眼第一個,第二個就耳根,鼻舌身,這樣排列的。­他沒有排在第二,他排在最後,排在第二十五,這就是顯示他的特別,而且太明顯,你看原­來應該擺在第二,他現在擺在最末後,所以大家一看就知道。
  另外一個特別的,他那個位置只差一個,所以不明顯,你要仔細去看你就發現到,七大裡的­地水火風空見識,「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見大,彌勒菩薩是識大,他擺在彌勒菩薩的­前面,這是按照順序排的。但是大勢至菩薩沒有按順序,他跟彌勒菩薩兩個對換了,他排在­彌勒菩薩的後面,彌勒菩薩排在他前面。因為他只調一個位置,不太容易看出來,本來他是­第二十三,他的位置在二十三,彌勒菩薩二十四,他們兩個對調了,彌勒菩薩二十三,大勢­至菩薩擺在二十四,最後二十五是觀音菩薩,兩個特別法門,不是一個。所以一般學《楞嚴­》的人很容易疏忽了,沒看出來,只看到觀世音菩薩娑婆世界耳根最利,把「念佛圓通章」­疏忽掉,這地水火風空見識,這見大!這個含義我們要曉得,觀音菩薩最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而「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是普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根機,這還得了嗎?學《­楞嚴經》,沒有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搞明白,《楞嚴》是白學了。
  我在初出家的時候,好像我出家的第二年,我在臨濟寺出家的,第二年臨濟寺傳戒,我在戒­壇裡面擔任書記。有一天我記得是晚上,台灣大學有幾位同學,我還記得有一個,一個名字­記得,其他的記不得了,有三、四個同學,叫古正美,他的姓不常見,古今的古,以後也是­個大學教授。帶了一個老師日本人,台灣大學的客座教授,日本人他也是法師,日本法師,­帶他來看我。聽說我學《楞嚴經》,正是那個時候學《楞嚴》,跟李老師學《楞嚴經》。這­個法師跟我見面,就問我學什麼?我說:我現在正在學《楞嚴》。他說:你修什麼法門?我­說:修淨土,念阿彌陀佛。他問我一句話,「《楞嚴經》跟淨土有什麼關係?」這個日本人­姿態很高,很傲慢,對我們是很輕視的態度,目中無人。我就反問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淨土有什麼關係?」這個他知道,西方三聖,阿彌陀佛的左右手就是觀音、勢至。­我問這個話,他還沒有覺悟過來,最後我才提醒他,楞嚴會上二十五圓通,關鍵就是這兩個­人物,你能說《楞嚴經》跟淨土沒關係嗎?《楞嚴經》裡面含藏的玄機就是淨土。你看把這­兩個菩薩,兩個菩薩都代表的特別法門,沒有按照順序排列。我這個說破了,他就沒有話說­了,怎麼這麼粗心大意?還是台大的客座教授。以後我曾經六次訪問日本,這老師的名字我­忘記,我沒有跟他見過面。所以我們修學大乘真的是字字句句都要很留意,不能輕易把它放­過,才知道淨宗之妙。千經萬論,佛有的時候顯說,有的時候是密說,你會看的你能看得出­來,你不會看的你不曉得。《楞嚴經》修行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法門,兩位菩薩做代表,­這兩位菩薩全在極樂世界,觀音、勢至。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三細六粗相談惑業苦

所謂的三細六粗相,皆因一念不覺而有,經曰:『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仗境為緣長六粗』。宇宙萬事萬物一切的相,皆是一念妄動迷失了本性所產生的妄覺,而非真實。禪宗大德說:『動念即乖,舉心即錯』。 

凡夫起心動念,念念都是妄想、分別、執著, 所以時時深陷於迷惘之中因而煩惱不斷不能自拔。 豈知,萬法寂滅相,本來不生不滅,無有一法可得。只因無明妄動,為境所牽,故而起惑造業受報 於三界六道之中,有無盡的生死惑業、煩惱之苦。 若能了知涅槃本來清淨寂然,本無有相、一塵不 染、一法也不立,又何來外塵境緣一切順逆、善惡的境界相呢?境因心有,心因境生,心若不生,何 境之有?故一切境界相皆是虛妄不實。心、境本是 一體,非一非異,唯是一心而已。古德言:『心不 附物,物豈礙人』是人自擾於紅塵,而非紅塵能夠擾人。   

『三細六粗相』即宇宙的森羅萬相。宇宙萬事萬物一切的相,只因一念無明不覺而生。說有次第,實無前後,起則同時。如佛所說『十二因緣』,都以『無明』為緣起,或以『阿賴耶識』為緣起。無第一因可尋,是環環相扣、輾轉相依、無端亦無終。只因一念無明而生『業相、轉相、現相』。此三種相如樹之根、葉,與花果,彼此互為依存,故曰『與彼不覺相應不離』。今略說此三細 相: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zRWno2jueE54aG.3xrXJQ  

甚麼叫「自性五分法身香」?

永嘉大師說:「不除妄想不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在佛教裡,自性、佛身、法身、佛性、真如等,都是指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就是我們的自性法身。 

當初佛陀在靈山會上,手上拿了一顆隨色摩尼珠,問四方天王道:「你們看一看這顆摩尼珠是甚麼顏色?」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