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現在最重要就是一個「歇」字,不要起心動念,儒家言:「克念則聖,罔念則狂」,「罔念」就是指這念心起了攀緣、顛倒、妄想,一般人的心想東想西,患得患失,追逐財色名利,就是墮落,就是黑暗。反之,能夠克制自己的惡念,繼續不斷地觀照、檢討反省,堅住正念,將來就能超凡入聖。

所以凡也好、聖也好,乃至地獄、餓鬼、畜生都在這念心當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每個人都能成無上道,每個人心中都具足無量功德、智慧,所以現在要覺悟;開始覺悟即菩薩,完全覺悟就是佛。成也是自己,敗也是自己。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應有的自勵

學佛要好好顧好一念心,發心容易,恆持難!
發心天天薰法,但一念懈怠,就起不了床。
發心精進行菩薩道,但一個不悅聲色,就起退轉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

古大德常教人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

從五欲六塵回頭,從自私自利回頭,

從迷惑顛倒回頭,從一切罪業回頭。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生西方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給我們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能不能往生,完全是信願有無,你真相信、真想去,往生極樂世界條件就具足了,一心專念,這是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你是生在哪一個等級,完全是念佛功夫的淺深。諸位要記住是淺深不是多少,功夫的淺深說什麼?完全說的是心。
心裡面還有煩惱,習氣,功夫就淺。念佛功夫深是什麼?心地清淨,用清淨心念佛,這功夫就好;更深的,平等心念佛。我們在《無量壽經》經題上看到清淨、平等、覺,清淨程度也有上中下,平等也有上中下,這都是講功夫淺深。功夫在哪裡練?在日常生活當中,非常重要,要放下,把妄想放下,妄想是起心動念;把分別執著放下。
海賢老和尚就給我們做這個好樣子,他平常表法就表這個,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這叫真正念佛人。為什麼?他常常教人,有一句話高明到極處,這個光盤裡頭最重要就這句話,常常教人、時時刻刻教人「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就這句話,太妙了!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苦斷集千人千般苦,人人不相同。

【苦諦】

  「苦諦」是指一切眾生輪迴六道時,身心上所承受的種種痛苦,所謂「三苦」、「八苦」……等。這些苦的本質,都屬於逼迫性,只有徹底認識苦諦的真理,方能「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八苦】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佛的發願與我們的自我啟發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發願,以及在果地的功德等內容。  

往昔無量劫時,世間自在王如來出世,他身邊有一位侍者,名為法藏比丘;因為他是大乘利根者的緣故,他對聖者俱有的廣大智慧、正念、證悟、妙智、精進… …有勝解信;為了利益無邊眾生,他在佛前發下了殊勝的菩提心。《無量壽經》云: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後來他在佛前發下了四十八願,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最初發心。  

發心之後要創建自己的世界,於是法藏比丘在俱胝年間,聽聞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也有二百一十億的說法)佛陀的功德,及其剎土圓滿莊嚴,還有環境、大地由什麼形成……,並將所有佛剎合而為一,普皆受持,發廣大願。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個表裡如一的修行人

修行一定要有目標與方向,要有方式方法,並且要有把握。最好對即身成佛有把握,最起碼也要對臨終往生有把握,不能糊裡糊塗地盲目修行,不能欺騙自己。但我發現很多人學佛都是不倫不類的,說沒信佛也信了,說信佛了也沒真信。

信佛,是要信佛講的這些道理。最基本的道理都沒弄明白,一點佛理都不懂,還天天拜佛、念佛,這根本不是信佛。看似佛門弟子,實際上卻不是;說不是佛門弟子,看上去卻也像是。說學了也沒學到什麼,說沒學也學了一點;說修了還沒修,說沒修也修了。每天都上早晚課,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東西,也念了很多咒語、佛號,每天忙忙碌碌,但相續一點變化都沒有,煩惱依舊,習氣依舊。不能這樣修行!信就要好好地信,學就要好好地學。若不信,就乾脆別信,乾脆別修,不要用佛法來造業,否則罪過非常嚴重。

以前那些高僧大德是怎麼修的?就是觀察自己的相續。相續中生起一個善念,就放一個白豆;生起一個惡念,就放一個黑豆——這樣觀察相續,每個起心動念都不錯過!剛開始黑豆多,沒有幾個白豆;逐漸的黑豆、白豆一樣多了;最後全是白豆,沒有黑豆了。這個時候已經成就了。這樣修行非常扎實!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摩二入四行觀

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四種方便的入道行門

行就是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你自己的身、口、意,面臨著生活之中的實際境界來臨的時候,生命是用怎樣的態度,怎樣的心態,來真實面對這些問題。

所有八萬四千行門通通包括在這四種行門當中。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行不憑憑念佛

所謂「萬行」,就是無論法律上或者道德上、宗教上的善事、修行,都叫做萬行。以佛教來說,萬行的萬,是指無量的意思。基本上,凡是修五戒、十善、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三學、六度這些法門,叫做萬行,因此說「六度萬行」。

學佛的目的是要成佛,但以自己的力量想要脫離三界,成就佛道,必須六度萬行齊修。有句法語說:「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就是說佛法裡面,任何自己有機緣,做得到的善事,都要去做,所以說「不捨一法」。又有句法語:「真如理地,不染一塵」,在我們的佛性當中,是清淨不染,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因此說「真如理地,不染一塵」。

「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是五戒的開展,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四諦」是苦、集、滅、道;還有「十二因緣」、「八正道」、「三學」、「六度」,這都是萬行。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緣消業無諍三昧

業不重,不生娑婆,每一個人從無始以來所薰染的習氣太牢固了,好好壞壞,林林總總的塵垢積聚得很深厚,也形成了永遠清償不完的債務,所以不論心靈上的苦悶,抑或身上的病痛皆是業力所使然。想要了業,最重要的是必須對自己的生命有良好的導向,正確的指標,再加上努力不懈的精進用功,對於該還的債務,都能隨緣去消受。

一般戒場,不論五戒,菩薩戒、比丘、比丘尼戒,要登上戒壇之前,每天都要懺悔,因為這時往往會有許多惡業現前來干擾你受戒。像各位來這兒專修,諸如腿痛,心靜不了下來,這些都是來考驗你的業力,如果你熬不過,沉不住氣,就與自己的習氣一起滾下去了。

修行這條路要重得很清楚,只要是正確的,就要逆來順受,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一切魔考都看成逆增上緣。達摩祖師 四行觀 有所謂 報冤行隨緣行,告訴我們要好壞隨緣、順逆隨緣、不怨天、不尤人,這些都要從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去熏修的。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分辨善知識的真偽?

  「從他平時的生活習慣上看,如果他的貪心、瞋心、癡心還是和凡夫一樣,他說他是成道了,那就是騙人。證得阿羅漢果,貪、瞋、癡、慢、疑、邪見這些根本煩惱就斷了;如果是聖人,是沒有凡夫種種的習氣。凡夫的心散亂,聖人的心不會散亂;凡夫心顛倒,很多事情看不清楚,開悟的人就明白,起心動念都會有因有果,所以他不會亂動念。

  要知道佛的身、口、意三業都不會有過失。佛講任何話都不會有過失,心中起心動念都是善念,舉手投足絕不會有失禮的地方。一般人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真正的善知識是不會有這種知見的。

  看一個人有沒有成道證果很簡單,看他愛不愛名?愛不愛利?既愛名又愛利,被人家稱讚就高興,被人家批評不好就生氣,那是個標準的大凡夫,因為有名利心就有貪、瞋、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除你的煩惱最有效的方法

這世會來到人間,都是帶著累世罪業才會投胎成人,既然如此,就要利用此生把自己的罪業超度消除,不可再造新的罪業,更要讓自己離苦得樂,永脫六道輪迴,所以,要確切發願成為佛的弟子,佛弟子每天都要念佛,保持內心的正念。

現在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修行,很困難!這就需要自己內心對佛有堅定信心。人要墮落是很容易的,要修上去,卻很困難,所以無論如何,最好每天能拿出十五分鐘來安靜一下,專心念佛,並作功德迴向,每天持續把累世罪業像清洗髒物一樣,在今生盡早清除乾淨,更可以累積功德而得到今生與來生的福報,看一看因果故事,看看菩薩感應故事,看看聖賢做事的方法,這些歷史實績見證,我們可以相信,也是要學習的楷模,從懺悔、學佛、念佛來修,讓我們返璞歸真,一心不亂,就會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心靈澄澈,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eqLzyXnjMtoL_Q2UCsrbA  20130517-2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就經文來說,有兩種解釋:

一、是觀察自在,徹底斷惑,法界即我,觸目菩提的大菩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悲喜捨 四無量心

《六祖壇經》云:「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

,意謂對一切眾生保持親切,猶如自己親人。

,又稱拔苦,希望能幫助眾生解脫痛苦。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用念佛懺除業障?

業障深重的人,所有一切懺悔法都懺不掉的業障,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徹底懺除,那就是「念佛」。念佛功德確實不可思議!

有人問,到底是念「阿(音窩)彌陀佛」,還是「阿(音阿)彌陀佛」?「阿(音阿)彌陀佛」是梵音。佛教傳到中國之後,中國幅員廣大,方言很多,念「阿(音窩)彌陀佛」的人,坐著往生、站著往生的人很多。所以,我們不必執著音,要著重清淨心。音念得再對,不一定能往生,因為往生的條件是「心淨則土淨」。《阿彌陀經》講往生的條件是「深信、切願、持名」,持名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所以,念「阿」可以往生,念「阿(音窩)」也可以往生。倓虛老法師是營口人,他念「阿(音窩)彌(音逆)陀佛」,他坐著往生。這就是說明心真誠,心真有佛。

「念」字上面是「今」,底下是「心」,意思是我現在心裡有佛。念念有佛相還不行,只是種善根而已;要念念有佛心,我心跟佛心一樣。佛心是什麼?平等心。所以,我們的心清淨平等,這是念佛,念佛心。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2 Fri 2014 17:50
  • 拜佛

拜佛

拜佛,如果佛不靈,為什麼要拜佛?
拜佛,如果佛有靈,為什麼沒看到佛點個頭,或有什麼反應?
拜佛,佛不靈,圖個什麼?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攝六度波羅蜜多解說

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內容分述如下﹕
布施的含義
  布施攝,就是適當的給與。即在經濟上、學識上、精神上直接解決別人的困難和給與別人的所需。別人受了你的恩惠,自然會對你產生好感,從而接受你所說的話,這樣度化眾生就容易得多了。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皈依與四攝

三皈依有二種形式

  一、參加佛寺或佛教團體的宗教儀式,在佛前正式決定以佛、法、僧做立身處世的準則,這樣就是一個佛教徒了。

  二、如果真正沒有出家僧人的地方,也可以自己跪在佛前、菩薩形像前,虔誠地心念口言三次:弟子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以佛、法、僧作為我今後立身處事的準則。這種人雖然沒有參加皈依的宗教儀式,他心口一致,當然也是佛教徒了。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業障的方法

「消業障」乃是修行成道、修行改運、治療業障病的第一步,舉凡修福修慧之前,應先當懺悔、消業障,然後才開始修行。若不經此步驟,往後的修行付出,往往事倍功半不得成就,或是障礙重重。

消業障的方法有許多,而其效果則建立在誠心、真心、懺悔心。

以參加法會消業障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