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開悟十障

佛經雖然有這麼多的內容,而且流傳千古,這些寶貴的經典,其用意與價值為何呢?

如此千經萬論,其目的就是希望眾生能開悟。若能開悟,那才能走向解脫或成佛之道。但是曾幾何時,修行者得到了這個價值呢?

開悟乃是在生活中去應驗,並非全靠讀經而來。這麼多的修行者,為何久修不悟呢?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修「忍辱波羅密」? 

「忍辱」是六度波羅密中的一度,也是菩薩當修的功課之一。

「忍辱」要怎麼修?

許多人對於無奈之事總是以「忍」而應對之,其實,「忍」是有限度的,當你哪天受不了時,反而會爆發而大發雷霆。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有心是妄想,無心是感應。

學佛法的人,要認識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臥都在佛法中。認識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為前提,絕對不為自己利益作打算。總而言之,要把自己的「我執」打破。只知有人,不知有己,到了這種程度,才算是認識佛法。

修持佛法的人,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也不動其心。為什麼?因為修持的功夫到家,而有定力,所以能認識什麼境界是真實的,什麼境界是虛妄的。不管境界真實也好,虛妄也好,統統不動心。所以在禪堂中,有這樣的法語:「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意思就是一切不要執著。不執著就解脫,解脫就自在。學佛就是求解脫,求自在,不被五欲繩索所綑,才能出離三界,到常寂光淨土中,親近諸佛,承事菩薩。

什麼是真境界?在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所遇到的境界,多數是真實的。一旦癡心妄動,想要見到什麼,那麼所遇到的境界,多數是虛妄的。但是在大圓鏡智所現是真,在分別識心所現是假。所謂「有心是妄想,無心是感應。」學佛法的人,切記!切記!所有一切境界來時,要有擇法眼。認識境界,不著境界。無論是真是假,都不執著。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生死的真諦。

1 佛在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相,當體即空,它無有自性。無自性,相即非相。
2
《心經》裡面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相當體即空,這個話很難體會,為什麼?它超出我們常識之外。
3
怎麼超越了常識之外?因為我們一天到晚都在打妄想,換句話說,從來沒有停止過胡思亂想,於是這個事實真相就很難體會,原因在此地。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是清淨大悲的,誰都能夠感受

我師父常跟我講,一個人修得好不好,不要說他出家幾年做什麼,就是你接觸他,有沒感覺到那種親切,就好像接觸到佛陀一樣,接觸你就像接觸觀世音菩薩一樣。我認為一個修行人,有成就了,不分他年紀,不分他在家出家,就是因為你接觸到他,就感受到那種莊嚴、慈悲,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們,那不是欲望,那是一種心靈的快樂。

每個人都要有大雄寶殿,由外而內,你供養佛就在供養你自己的佛,所以要莊嚴自己的心靈大雄寶殿,是要如此。但是如果你有分別心,那裡面就是鬼了,就是饑渴了。然後別人感受就是很痛苦。我現在很喜歡談戀愛,我現在很愛錢,別人跟你在一起會怕,那修行人因為你談的,你追求的跟我追求的不一樣,而且會怕。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0799_728110977259304_1460615204624563590_n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59396_735774113158144_6238876188970023633_n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修重點

1 古大德常常教給我們老實念佛,我們學佛這麼多年,深深地省悟,知道古大德所講的話句句都是苦口婆心,都是一生的經驗,千萬不要把它當作老生常談,疏忽了,吃虧的是自己,所以應當回過頭來,放下萬緣,老實念佛。

2 即使是弘法利生的事情,也是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我們願力要大,不能找事;你要找事情做,你就錯了,你心不清淨了。

3 沒有緣,決定不能攀緣;緣來了,決定不能躲避。緣來了你躲避,不慈悲;沒有緣你去攀緣,心不清淨。清淨跟慈悲兩者不能偏於一邊,要平等地修學,這樣才能避免過失。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欣求極樂

阿彌陀佛在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以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做藍圖,取長捨短,它是集十方諸佛剎土圓滿的大成,西方極樂世界是這麼來的。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度眾生,願願互攝互融。就是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願,所以他那個願才圓滿,那個願才真實。這個願才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夠普攝法界眾生,也就是說與法界一切眾生的心性相應。

在極樂世界沒有讓我們生煩惱的因緣,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指等覺菩薩,所接觸的人都是等覺菩薩,等覺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這一類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的,都能與這些菩薩平起平坐,實是不可思議。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父 VS 居士

現在很多人願意學佛,而且提倡實修,可是有幾個人懂得真正學佛與實修呢?
比如,一位居士學佛五十年了,經常去寺廟做義工,放生、佈施、供養、抄經、打坐、禪修等做了不少的積德行善,而且她愛學習,通曉五部大論。講經說法,一般僧人都比不過她,有一天,她去拜見一位師父,恭恭敬敬地跟師父探討佛法,她就開始講解自己為什麼學佛,又說天天去寺院裏作義工,師父裝著不知道,就問她:你去寺院是打工嗎?居士就解釋:不是打工,而是義工。師父搖搖頭,說分不清楚。她又解釋打工和義工的區別,義工是做積德行善之類的話,最後她就說:我們為佛祖做點事。師父裝著不知道,就問:佛祖讓你去做義工嗎?她就不回答了。她又說:我一生之中最崇拜的是佛祖。
師父就問:那麼,你對佛祖是偶像的崇拜,還是真誠的恭敬?”“當然是真誠的恭敬。師父又問:什麼樣才是真誠的恭敬。居士就說:我相信佛祖是個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博愛眾生,功德圓滿!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智慧

我們在現前,實在說,最方便的、最容易提醒我們的是《金剛經》,《金剛經》上一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常常遇到境界現前,你想這­句經文,為什麼?把我們的分別執著打掉。

夢中是一體,圓融一體,你夢中裡面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你自己心變現的,絕對不是外面­人跑到你夢裡去的,沒有這個道理,你夢中見佛、見菩薩也是你自己心變現的。所以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是你自己心想變現的,你平常不想不會變現。

所以一切法是自己心想生,一切法跟自己同一個體,圓融同一體,這個認知比什麼都重要。­你真的承認了,你真的接受了,完全明白,省悟過來了,你許許多多的煩惱障礙就沒有了。­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上妙法阿彌陀佛

唐朝善導大師說:「諸佛所以出興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就是為了勸大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為這麼一樁事情。

《華嚴經》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什麼?「一」就是阿彌陀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念《阿彌陀經》,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無邊的經論。一句名號包括一切經、一切法門,沒有一個漏掉的,原來名號功德是這樣的。我們有理智、有智慧,才會選擇這個究竟了義的第一法門。

念佛不但是善中之善,也是福中之福,因為這句佛號是萬德洪名,是性德的稱號,一心念佛,可以說菩薩無量的行門統統都含攝在其中,真正是一修一切修。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果報應是誰在管理?

因果報應與六道輪迴,是宇宙間的本然現象,並非有個主宰者在分發或管理。若說有東西在管理,那這個東西就是「法則」,就是「真理」在管理。有人以為報應是「閻羅王」在宣判,其實,會遇見閻羅王宣判,這代表此人已經投胎地獄了,而投胎地獄是當事者自己去的。說來也奇怪,為何有人願意投胎痛苦的地獄,然後還要被閻羅王再審判一次呢?
當你心善,自然投生善處。當你心惡,自然投生惡處。簡言之,什麼樣的心,就投胎什麼樣的世界,宇宙間的輪迴就是這樣。
心地瞋怒嚴重的人,死後自然投胎地獄,該人心地有多惡劣,地獄就有多恐怖。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修行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現代人死了,大家都說「往生」,其實,「往生」是佛教專有名詞,這是指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投生,這樣才稱為往生。當修行人或出家人過世了,大家都稱為「圓寂」,其實「圓寂」是指解脫不再輪迴了。這可以說,大部分的人死後,既沒有往生,也沒有圓寂,而這樣稱呼這只是個尊稱罷了。

活在人間可以說是苦多樂少,生活的壓力與各種不安隨時都在你左右,因此,極樂世界就更讓現代人生羨了。在台灣當前的喪葬儀式中,不管是好人或壞人死了,超渡也一律送往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極樂世界是不是很容易去呢?還是需要一番的功夫呢?其實,不信極樂世界的人比相信的人多。而相信後也想要去的人多,但是務實修行的人少即使修的人多,但是往生成功的人也少,因為基礎不夠之故。有的人總以為修淨土只要念佛就行,其實光是念佛還是不夠的,因為還需要許多周邊的功課來幫助你提升念佛品質與信心,這些周邊功課對於修持淨土有加分的作用。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什麼殊勝處: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界火宅

「三界火宅喻」,是佛教經典中,很有名的一個譬喻。也是 ”法華經” 七個譬喻中,很重要的一個譬喻。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閒居,安處林野。」(詳 “妙法蓮華經冠科” P.98 

此段經文,是譬喻品「三界火宅喻」的根據。「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一般凡夫、眾生所住的地方。欲界眾生,有種種的欲望,如佛經常常提到的「五欲」── 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等。常言道,「食、睏無分寸。」眾生對於吃、喝、玩、樂,名聞利養、地位權勢等等,好要更好,多要更多,常作無止盡的追求,這是屬於欲界眾生。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1300000244323122266415936938  
慎選法門

學佛人要放聰明一點,我們要慎選一種簡單易學且容易成就的法門,因為生命有限,人生無常,沒有多少機會時間可以給我們蹉跎。

古代祖師如永明大師、蓮池大師、徹悟大師都是禪門大德,參禪到最後都知道這條路是行不通的,倒過來最後還是回到念佛,息心淨土;近代如李炳南老居士一開始也是學禪,又是學密,學了好些年,也是最後回到了淨土法門,在念佛中成就了道業。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不提倡觀想念佛?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要解【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答。此義即出觀經。彼經因勝觀非凡夫心力所及。故於第十三別開劣像之觀。而障重者猶不能念彼佛。故於第十六大開稱名之門。今經因末世障重者多。故專主第十六觀。當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心作心是。故觀劣者不勞勝觀。而稱名者並不勞觀想也。】

  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念佛法門裡頭有觀想念佛,說不用參究還可以理解,為什麼不用觀想?答:此義即出《觀經》。說不勞觀想這個意思,就是出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彼經因勝觀非凡夫心力所及,從第一落日懸鼓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確實不是我們能夠觀得成的。這十二觀裡面,最簡單的就是第一觀,你們不妨試試看,看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把它觀成?要怎樣才能觀成?經上講得清楚:太陽下山的時候,你看落日像懸鼓一樣紅紅的太陽,睜著眼睛太陽在面前,閉著眼睛太陽還在面前,這叫觀成了。如果閉著眼睛太陽沒有了,這沒有觀成。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切時、一切處,太陽都在面前,這叫觀成。這最簡單的,往後一層比一層復雜,不容易,真難!佛知道,絕對不是末法時期的人能夠修得成功的。這個方法在正法、在像法時期還有,末法時期修觀想修成功的幾乎沒有了。在歷史上我們也沒見到一個,智者大師是修觀想成功的,智者大師他是隋朝末年唐初的人,還在像法的時候,還沒有入末法。末法到今天是一千零二十年,所以末法時期一千零二十年之內,修觀想成就的再沒有聽說過一個,記載裡頭也沒有。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皈依三寶好處多多!

皈依三寶是非常殊勝的,聖嚴法師在《戒律學綱要》指出,皈依有八大好處:1.成為佛的弟子,2.是受戒的基礎,3.減輕業障,4.能積廣大的福德,5.不墮惡趣,6.人與非人均不能嬈亂,7.一切好事都會成功,8.能成佛道。

其中最明顯的改變是,身為佛教徒,會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別人也會提醒:「你是佛教徒,怎麼可以這樣呢?」當動了壞念頭會警醒,做了壞事會反省、改過,從此戒掉惡習的大有人在。尤其受了五戒之後,生活方式有了明確的規範可依循,經常能振作意志,做出利人利己的抉擇,自然跟三惡道漸行漸遠,因此經典上說:「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

尤其,皈依三寶之後,經常親近道場,就有老師的指導與同參道友互相提攜,在修學佛法的路上,能依著共學團體向前行。無形之中,還有佛、菩薩與護法神的加持、保護,根據《佛說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呪經》,佛陀敕四大天王遣三十六位善神護佑發心皈依者,將三十六位善神之名抄錄下來,隨身攜帶,便可以避免災厄、遠離疾病。受了五戒之後,還有二十五位善神護佑。因此皈依之後,時時平安,做好事都會成功。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佛陀臨終時告訴阿難四歸依,其中之一是自依止,莫他依止。佛說:「我不攝受眾,亦無所教命。汝當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即應依四念處而行。」

但眾生無始來種種習慣的力量強大,一時不易扭轉,其中最可悲的是不相信自己,不願也不以為自己有為自我行為負責的能力,形成依賴的心理,希求不勞而獲,希望鬼神佑我平安,佛菩薩賜我良好因緣,名師使我頓悟,魔頭滿我私願,不一而足。從因緣法的觀點看,自己不勤精進,努力創造清淨因緣,坐在那裏等神等佛,如此而能增智增福,無異緣木求魚。

學佛是向佛學習,以佛為榜樣,學習如何覺悟,覺悟的力量在己。佛可以自覺,可以教導弟子覺悟,但萬萬不能替眾生覺悟。每個人只有靠自己不斷地努力,精進不懈,方能有覺悟的一日。禪宗有句話:「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文義淺白,人人能懂,可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學佛者,所做所為卻不是這樣,總是希望別人吃飯自己飽!這事聽來雖然滑稽離奇,但我們只要睜開眼睛看看四周所謂的「學佛人」,就會明白這是佛教界不容否認的怪現狀。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之願

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這是果報。這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之所成就,也是每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的功德。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是佛土大眾共同造成的。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一定要修淨業。憑什麼條件去?就憑信、願、行這三資糧,這三個條件少一個也不行。

 

本經第十八、十九兩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教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簡單地說,就是清淨心。我一心一意要見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個信念,就是無上菩提心。只要有清淨心,我們身體的造作,口裏的言語,都清淨了。心清淨,身清淨;身心清淨,環境也清淨了,國土也清淨了。所以,念佛人修的業叫淨業。世間人所造的業──善業、惡業。善業感三善道之報,惡業感三惡道之報。唯有淨業在六道裏沒有果報,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同修們是不可不知道的。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