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四念處」呢?

什麼是四念處呢?

佛陀剛成道證果時,獨自在優樓頻螺聚落尼連河邊的菩提樹下,靜坐沈思,心中想著:「在這世上唯有一個法門,能令眾生的心清淨,並且遠離種種痛苦煩惱;同時,能滅除眾生所有不良善的行為,獲得正法利益,這個法門就是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呢?身念處,觀身不淨;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修持四念處觀,就會遠離成聖成賢的法門,與聖道漸行漸遠;如果與聖道漸行漸遠,就會與甘露法門愈行愈遠;如果與甘露法愈行愈遠,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種種憂悲苦惱。相反地,若能修持四念處觀,就能親近成賢成聖的法門,受此甘露法門的薰陶,也就能避開生、老、病、死的種種憂悲苦惱,究竟離苦得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解脫戒 ― 聖嚴法師開示

別解脫戒 聖嚴法師開示

佛遺教經講記

少欲無諍的過修行的生活,而達成解脫的目的。當他在即將入涅槃之前,又再次叮嚀大家,不要忘了遵守他所制定的戒律,如此,佛教團體才會繼續存在,弟子們也才能繼續得到佛法的利益。否則,人亡政息,樹倒猢孫散,世尊的悲願就落空了,這個世間將會非常悲慘,眾生也將非常可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性本空」是說甚麼?

自性本空是說甚麼

我們可以從真心、妄心的角度來「識自本心」。不要跟沒有學佛的人談真心、妄心,他聽不懂,因為他認為:「心就是心,分什麼真和妄!」「見自本性」之性是體,「心」即它的作用。不管是真心,還是妄心,皆有其作用。其分別在於:妄心是煩惱的心,是亂用 ;  而真心是清淨的心,是善用。

曾經有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慧星什麼時候撞地球?外星人甚麼時候來地球?這就是自尋煩惱,不該煩惱時亂煩惱,經常處於妄心的狀態。你若真的認識你的心,當下你就知道何為真心;若你不認識,就停留在妄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古德法華偈頌云:「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意廣含藏,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潤,口內醍醐滴滴涼,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跟大家分享一下。

「六萬餘言七軸裝」,《法華經》有六萬多字,「七軸裝」應該是七卷的意思。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涅槃?

星雲大師開示:涅槃這兩個字,很深奧,一般人不容易瞭解,以為涅槃就是死亡的意思,這是錯誤的。

涅槃就是人不死亡,才叫做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滅,沒有生死,超越時間和空間,泯除人我的對待,不在生死中流轉。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終於懂了!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終於懂了!

什麼叫做世間法、出世間法?它們的差別是什麼?

首先,世間是什麼?用佛教的話講,六道輪迴就叫做世間,超越了六道輪迴就叫做出世間。那超越是什麼概念?超越六道輪迴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像我們從中國移民到美國一樣,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呢?不是這樣的。這個超越是一種心靈上的超越,人仍然可以留在這個世界上,但是心已經超越了,不在紅塵中了。簡單地說,六道輪迴中的一切,或者紅塵中的一切就叫做世間,超越了六道、超越了紅塵以後的境界就叫做出世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四禪八定

什麼是四禪八定

佛教的四禪八定是色界四禪和無色界四定的合稱,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 非非想處定。四禪八定是禪定的基礎,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時,也曾修行四禪八定功夫作為助緣

色界四禪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持誦《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當得十三種清淨功德

經云,若人受持是經者,當得十三種清淨功能。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真空妙有?

什麼是真空妙有?

所謂的「真空妙有」是一個佛學名詞,也是一個修行的境界。當一個修行人,他能夠證得一真法界,他就會瞭解到所有一切的萬象,皆由心所生起,所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但這些萬象又無自性,所以當他體證空性時,會瞭解到所有一切萬象萬物,皆是由真空而起,也因為證得真空的境界,所以由他內心所生的一切,即是妙有(而非世間假有),這即是「真空妙有」的意義。

而這裏所說的「一真法界」,是指「諸佛如來修得的境地」,當然也包括了空性及常寂光淨土。因為一真法界,本是湛然光明的,它本不落於任何的意識型態,本不落於一切的形相,本來就不用任何的意識、語言去做種種的分別,除非我們能契入空性,否則我們就不易真正的瞭解,而且一旦落入語言文字等意識型態的分別,也就離開了諸佛湛然常寂的本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娑婆眾生 起心動念 無不是業

娑婆眾生 起心動念 無不是業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貪瞋癡的眾生聚到哪裡,聚到娑婆世界。《悲華經》就說,貪瞋癡強盛,業障深重的眾生都聚集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一千四佛所擯棄、放捨的。一千四佛代表諸佛,也就是說,娑婆眾生難以救度,諸佛都感嘆,搖頭而去。

《地藏經》就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舉止就是動靜的意思,一動一靜之間所起的念頭非常的多,所謂「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十生滅」,念頭非常的多,這些念頭都是業,業就是行為,不只是身體動作行為,嘴巴所講的話是行為,起心動念也是行為。身體、言語等有形的行為都是出自無形的起心動念,身業、口業的行為叫做有表業,一般人看得到的;起心動念的意業叫做無表業,也是業。一般人看不到無表業,但鬼神看得到,諸佛菩薩都看得到,而且每一念、每一念都能夠形成一個果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空外假―主講:智海長老

內空外假主講:智海長老

我今天早上洗臉時,突然想出一個道理出來,叫「內空外假」,現在把這句話介紹給各位,天台宗講空假中,現在我們注意這個「內空外假」的問題。

什麼叫「內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住當下 開創未來
安住當下 開創未來

當你「把心帶回家」之後,怎麼看人生呢?把真如的心帶回佛的家 回家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界火宅

三界火宅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禪十八天皆屬之;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為目的。

三界火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