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改寫生命方程式〈安樂行品〉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改寫生命方程式〈安樂行品〉

我們若想要弘揚《法華經》這部大乘經典,身口意該怎麼做呢?為此,安和分院〈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主講者果慨法師特別在第四堂課中安排了〈安樂行品〉的講授,透過經文講解「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無非是期許菩薩們謹記聖嚴師父「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的護法精神及弘法利生的大悲心,在漫長的學佛路途上,不忘精進用功,將善習串到未來的生生世世中;更不忘將這部改變生命的妙法分享給大眾,藉以提升自己,也協助其他人的生命獲得幸福圓滿!

拜科技之賜,加上台灣佛教盛行,現代人想要聽經聞法不僅容易,課程更是多元,然而,為了讓菩薩們深刻了解佛法之珍貴,學佛之難得,果慨法師再度引述聖嚴師父的開示:「凡是學佛的人,都應背起來,念茲在茲,不離於心,弘法、學法、護法,都需要用身命,但此肉體的身命跟佛法的法身慧命,兩者比較起來,寧取無上的佛道,不惜捨此身命。如果沒有這樣的懇切勇猛心,要望成佛,就很難了。」期許我們學習師父「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的態度,珍惜每一個用功的機緣,因緣稍縱即逝,生命何嘗不是,把握機會,長養慧命之重要性不言可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華七喻 ── 略探《法華經》要義(一)
法華七喻 ── 略探《法華經》要義(一)

法華七喻 ── 略探《法華經》要義()

前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觀、假觀、中觀」 解讀「十如是」
「空觀、假觀、中觀」 解讀「十如是」

「空觀、假觀、中觀」 解讀「十如是」

談到萬事的生滅變遷與恆常不變,我很喜歡《楞嚴經》裡面的一段描述。一位國王感嘆身體會衰老,角色會變遷,萬事都在改變。佛陀幫助這位國王憶起兒時,他說:那時母親牽著年幼的我,一步一步走到恆河邊拜拜。而現在的他已然六十多歲,白髮蒼蒼、臉上爬滿皺紋,但即使物換星移,恆河還是流動著,他也始終沒有忘記兒時媽媽牽著他的手去拜拜的溫暖感受,信仰始終沒變。(1)我們讀經文,可以從中認識「空觀、假觀、中觀」。在時間的流變裡, 人、事、物一直變化,你所見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但你用力捏一捏自己,痛不痛?痛覺是真的,但是放手了以後還痛不痛?不痛了。 而你呢?你的身體前一刻在哪裡?此刻在哪裡?你的心又在哪裡呢?重新看「十如是」 世間是無常的,是「空」的。什麼是「空」呢? 之前講解〈方便品〉,談到「十如是」:「所謂諸法:如是,如是 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如是本末究竟等。」 「十如是」談世間、出世間的一切萬法,一開始就講「相」,好比一個小女生,後來長成少女,長大當了媽媽,幾十年過後又做阿嬤,最後成了白髮蒼蒼的老太婆,外貌越來越蒼老,這是「相」的變化。 這段大家可以好好體會,我幫大家重新解讀,有許多的讀法,不同斷句,各有不同涵義。第一個讀法是「是相如」:「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如」是什麼意思?就是「空觀」,一切事物的自性空幻不實,依隨各種因緣條件生起、 幻滅,因此是無常、是「空」的。 但是再換個念法,第二個「如是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叫做「假觀」。儘管世間無常,萬物如流水般變遷,但該做的就要去做,該完成的就完成。以世俗來說,做了媽媽以後,日夜照顧家庭、孩子,身體會衰老,但你照顧還是不照顧?當然要照顧!不做也老,做了也老,還是要做。就像搭一部車去旅行,上了車終究會下車,不可能永遠坐在車上,這不就是無常嗎?這個叫做「假諦」。「假」的意思是什麼?儘管這些都在無常之中,而你接受這樣的事實,接受萬事變遷無常中的各種過程施設,無一不可少。還有第三種讀法「相如是」:「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是「中觀」。 「是相如」、「如是相」、「相如是」 我們在不同的因緣、情況、境界裡看待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 像紫竹林精舍的外觀,隨著時間演變,不斷有各種面貌。當初這裡是一片空地,經過開挖整地、架鋼筋、灌水泥,有了初步的模樣。時至今日,還是沒有全面完成,整個牆面都還是留白的。屋齡久了也開始出一些小毛病,該整修就整修,有漏水就抓漏,修理以後還是很管用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果同時,念佛當下成佛。
因果同時,念佛當下成佛。

因果同時,念佛當下成佛。

我們一般講因果,都是講異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講到因果同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果同時』是甚麼意思?

『因果同時』是甚麼意思?

提問:「因果,在世俗諦中,是一般所公認的。佛法所說的因果,雖有同時的,而主要為前能起後,前前影響後後的因果。」這裡能否舉一個因果同時的例子?感覺上,因果都是有前後的。

簡答:由於受限於時間與空間,我們所感知的一切即形成了「感覺因果都是前後相生」的,所以難以想像和說明「因果同時」的情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菩提心為菩薩道的根本+(三)菩提心的類別(二道五菩提)+1、發心菩提→願菩提心:生死中發願上求下化(重修習我空).jpg

學佛知見心得

活在當下是一種人生智慧 , 一念善惡 , 吉凶禍福 , 我執生痛苦 , 痛苦要生菩提才有價值 , 否則會痛苦無限 , 自己種苦瓜給自己吃 , 然後說 : " 好苦 !! "

菩薩怕因,眾生怕果 , 其實是「因果同時」的 , 報應很快 , 所以佛祖會一直勸導眾生 : 要有菩薩心腸 , 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要人做好人做好事 , 這只是其中之一 , 最重要的是要我們學習菩薩的知見 , 對待自己與眾生 , 讓自己的心靈 , 不滅的慧命不斷增長 , 這樣才能談成佛成道 , 否則還是鏡花水月 , 虛幻不實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自己競賽-迷悟之間6 ― 感恩星雲大師開釋

和自己競賽-迷悟之間6 感恩星雲大師開釋

佛教主張「佛性平等,人人皆得成佛。」所謂「即心即佛」,又謂「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所以,在成佛之前,大家都是一樣,是一個「藏佛人」。成佛之時,自己已經把精神、生命、真心,融入到大宇之中,和真理同在。真理是無處不遍,無所不在;佛性真理遍滿虛空,在大宇之中,享受自然、平和的法性之樂。

直到成佛以後,佛陀的法身可以繼續安住在寂靜的法性裡,也可以如如而來,應現世間,開導眾生,像釋迦牟尼佛應化世間,給予眾生示教利喜,應病與藥,把般若真理的種子,播向一切眾生的心田,給予眾生做一個得度的因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法唯識

萬法唯識

在說明萬法唯識之前,我們先來看唯識學上很有名的一首偈:「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作買賣,一個家裡把帳開。」這首偈的意思就是在顯示八識心王和合運作的道理,也就是說:我們身中有八個心,因為這八個心的運作,跟我們的生活太密切了,形影不離的好像兄弟ㄧ樣。老八是如來藏,因為人太好了顯得有點憨,總是隨順著聰明伶俐的老七意根,而沒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老大眼識、老二耳識、老三鼻識、老四舌識、老五身識,這五個兄弟都在家門口開張做生意;老六意識就像總管一樣,透過前面五個兄弟的幫忙,收集資訊,然後不斷地分析歸納、思惟整理,把所收集到的資料,提供給意根兄弟作參考,讓意根兄弟去裁決應該如何進一步去取捨與應對。

這八個兄弟互相合作無間,一個管看、一個管聽、一個管嗅、一個管嚐、一個管觸、一個管分析整理、一個時時攀緣下命令,老八則像個大倉庫一樣,把前面七個兄弟所提供、所造作的資料,鉅細靡遺的收藏著,點滴都不漏失,在未來因緣成熟時,就讓有情眾生去受種種的苦樂果報。由於這八個兄弟和合運作如似一心,所以說八個兄弟共一胎。在這八兄弟之中,前面七個兄弟是妄心,又稱為七轉識,老八是真心稱為阿賴耶識。所以如果有人說有情眾生有兩個心,那就是一個真心、一個妄心。在七兄弟妄心運作的同時,老八阿賴耶識也一定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著七兄弟的運作,絕不可能讓七兄弟在唱獨腳戲。因為離開老八阿賴耶識,七兄弟也無所能為;相反地,離開七兄弟,也找不到老八阿賴耶識的蹤跡,因為那是無餘涅槃的境界。由此可見這八兄弟感情深厚之一斑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叫三輪體空?

什麼叫三輪體空?

在許多佛書裡,每提到布施,都說要做到「三輪體空」,「三輪清淨施」。這兩句話的解釋,就布施言,惠施者、受施人、以及所施之物,謂之三輪。行施後,此三輪不存於心者,則名為三輪體空;若無此三輪之相,則叫做三輪清淨施。

反過來說,在布施之後,行布施者的心中,存著我是誰?你是誰?我是大富翁,你是乞丐,太貧窮了,所以我才布施一碗飯給你;或因為你是一個大和尚,大法師,有名氣,所以我才供養你。如果心中存此三輪之相,便是有相三輪。三輪不空,不能算是成就布施波羅蜜行,也不能算是三輪清淨施,雖有福德,很小很小,正如花盆裡種了大果樹的種子,這株果樹是有限制,長不大而定然沒有果實收成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我的輪迴 ─ ─ 佛教的生死觀

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從輪迴的觀點來看,生與死是不斷循環的歷程,正因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的,所以在不完美的世界中,以同樣不完美的生命型態,接受永恆的輪迴,正表示眾生所遭逢的痛苦也是無限的。眾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以盲目的意欲指導行為,因此造成了眾生諸多苦難,這盲目的意欲,又可稱為無明,它就是生命之盲目衝動,也是輪迴的原因,因此想要擺脫輪迴無窮的生死之苦,那便只有去除無明一途。一切生命的共同特質,就是對於自我生命的執著與戀慕,這是生命的生之意志,是每一眾生與生所俱的。然而一切煩惱與痛苦也因此而來,因為生之意志是盲目的衝動,因此眾生依此盲目意志而行為造業時,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謀求個人的生存、利益與幸福,郤不知因而常常傷害了別的生命﹔眾生皆以自我為核心,於是彼此之間互相鬥爭、傷害,遂不知煩惱業越積越深,不但無益於自己,反使怨憎煩惱日益加多。所以業力輪迴觀的提出,旨在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為出發點的想法,而以一切眾生為著眼點,透過業力淨化的方式,令生命輪迴朝向善的方運轉。

「涅槃」是什麼?龍樹說涅槃是不可「得」,因為涅槃是不可獲取的對象。涅槃是無可「至」,因為它也不是一個有形體的目標。涅槃不是虛無斷滅的「斷」,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常」,涅槃不像現象界的諸法有其生滅,涅槃是超越現象無生亦無滅的一種精神境界。涅槃不是一種現象「有」,因為凡是現象有,必有壞滅的老死相,從來沒有一個現象有,能夠免除壞滅的老死相。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恭祝  觀世音菩薩聖誕千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通智勝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偈 ― 句句箴言

佛偈 ― 句句箴言

五蘊皆空觀自在;六塵不染見如來。

無我無人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六王子的出家成道

〈化城喻品〉內容的第四項是敘述「十六王子的出家成道」。

當時,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身而出家作沙彌。六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於過去生中,供養百千萬億諸佛,修持清淨梵行,一心追求無上正等正覺。十六位沙彌即是大通智勝如來出家前的孩子,現今一起跟隨佛陀出家修道,他們和五千萬億的大梵天王及百千萬億的天人等眾齊聲說:

世尊!現在這個道場裡有無量千萬億的大聲聞眾,在過去生中,已做許多功德善事,故具有無量福德。世尊!請為我等聲聞解說佛的無上正等正覺法,讓吾等一起趣向菩提。我等聽佛所說法後,會依法修行。世尊!吾等聲聞願獲得佛的正知正見。望佛陀發大慈悲心憐愍我們,宣說此無上微妙之法。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真如」是大乘佛法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真」的意思是「真實」、「不虛妄」,「如」的意思是「如常」。想要了解「真如」的真正意義並不簡單,大乘佛法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討論這個概念;如果能了解「真如」的真正意義,可以說等於了解了一半以上的佛法。「真如」有很多意義相同、但名字不同的稱呼:空性、佛性、法身等都是指「真如」,這只是佛陀為了方便眾生了解,所以用不同的文字說法來表達。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教圖解
五教圖解
五教圖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