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淨界法師開示 (1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難悟入一心三觀。一心三觀的特點,還不在於三觀,而在一心。我們現在達到一心很難,就是說你的心動得太厲害,攀緣太厲害,我們現在是多心。就是說,一心三觀在於把心收回來。一心三觀的特點就是說,你要改造生命,要找到生命的開關,生命是有開關的。

所以它把生命濃縮,把整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個五蘊身心世界,慢慢濃縮到一念心性,它認為這個就是生命的開關。你碰到什麼事情,不要向外求,你只要安住清淨心、菩提願,你就有無量的未來的可能性,安住清淨心,離相清淨,然後菩提願成就功德,你要有成就功德的希望。

但是安住一念心性很難,因為我們的心喜歡攀緣。假設沒有經過空觀的法水洗滌,就很難入一心。這個時候,佛陀就講空性的道理了。佛陀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為什麼要講空觀呢?因為你的攀緣的病根,來自於你認為人生有所得,這是一個嚴重問題。我們對生命有很多的錯覺,但是最根本、最嚴重的錯覺,就是我們把人生當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把理觀跟事修混為一談

不要把理觀跟事修混為一談

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諸佛與眾生的互動不是單方面的,我們看到佛陀在因地的時候,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但事實上在真正修行、動的時候,絕對不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

每一個佛有祂度化的眷屬,「眾生無邊誓願度」是一個理想化的願力。諸位在授菩薩戒的時候,「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這兩句話是對的,「誓度一切眾生」這句話只是個願望,沒有一尊佛能夠度化一切眾生的,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佛度眾生是選擇性的度化,這個選擇性的主動權不在佛陀本身,是眾生對這尊佛怎麼去憶念祂、去供養祂、去贊歎祂。

所以佛要度化你,不在佛陀,是你的造業是不是具足被佛度化的因緣,所以為什麼我要經常念阿彌陀佛,難道我念的少,佛陀就沒辦法救拔我嗎?是的!因為你跟祂的緣結的不夠深。所以這地方的意思說,今天要得到十方諸佛的救拔,「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很重要的,這裡講到信心的功德。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時如何同時操作理觀跟事修

念佛時如何同時操作理觀跟事修

一個初學者你是不能夠同時操作理觀跟事修,不可以的。初學者要把理觀、事修,切開來分成兩塊,要分開操作。你一開始到佛堂的時候,要先拜佛,因為你的身心粗重,讓身心調柔,調柔一段時間以後,稍微經行一下就打坐,打坐的時候先念佛,把心靜下來。可能十五分鐘,可能三十分鐘,就專心聽聲音,這個時候你的心,是無分別住的,只有一念的皈依就好,只要順從彌陀的音聲,你相信這個音聲是無量的功德,它一定會救拔你。

第二個你相信這個音聲,一定會帶你到淨土去,只要相信就夠了,帶一點信仰。這個時候心中是不動名言的,只有聲音,法界一聲,這個事修一段時間以後,你開始把佛號停下來,修理觀。觀照你一念心,本來清淨,本來具足空、假、中三觀,當然這個空假中三觀,等於是三種觀法。

第一個,觀照真如,第二個,觀照眾生,第三個,觀照佛陀,就是慢慢的安住、調伏、引導。理觀一段時間以後,再恢復到念佛再事修,就是這樣調配,但是主修是持名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