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資訊 (153)
- Sep 09 Sat 2023 21:54
經常睡到凌晨就醒,是正常現象還是疾病的預兆呢?它和肝癌真的有關嗎?
- Aug 20 Sun 2023 19:09
降低高血壓的自然療法!學會這三招,不用吃藥,高血壓馬上降下來,非常有用一定要學會!
- Aug 11 Fri 2023 19:20
牙齦萎縮怎麼救?名醫曝3天逆轉牙周病、口臭關鍵:一輩子不用植牙!ft.牙醫師黃偉家
- Jul 18 Tue 2023 18:57
濕氣是萬病之源!醫生提醒:排出濕氣,一杯茶就有效,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 Jul 18 Tue 2023 18:15
怎麽才能讓自己不生病?藥王孫思邈:學會這一招,讓你一生無災無病 | 最頂級的養生
- Jun 27 Tue 2023 20:07
洗澡不當會丟掉生命!超過58歲的人要注意了,這樣洗澡很可能會送命,快退休的人,再忙也要花五分鐘看看
- Jun 13 Tue 2023 11:06
早上这样煮鸡蛋,怪不得癌细胞越吃越多!10个老人9个错,不想一过45就被癌症缠上的,建议你花2分钟看看!【家庭大医生】
- Jun 13 Tue 2023 01:24
紅豆和它一起吃,比50萬補藥還要好,老花眼不見了,血壓膽固醇也降下來了,還能有效滋補肝腎,養血安神,就連長期失眠的症狀也好了
- Jun 11 Sun 2023 13:41
太震驚了!美國腫瘤專家已證實:吃香蕉後千萬別碰它
- Jun 11 Sun 2023 13:24
3處癢,4處髒!老人身上這3處「發癢」,這4處「變髒」,說明壽命已經不多了!如果你一個都不佔,活到99歲沒問題
- Jun 10 Sat 2023 19:15
一桶冷水,愛分離!讓兩夫妻從此陰陽相隔,訣別在瞬間!
一桶冷水,愛分離!讓兩夫妻從此陰陽相隔,訣別在瞬間!
愛、這不是故事。而是剛剛發生在我們身邊悲傷的故事。
丁醫師說,他寫這篇是在凌晨五點多鐘,距離宣佈患者死亡僅過去了三四個小時。
寫的時候,他心情特別複雜—— 一桶冷水讓兩夫妻從此陰陽相隔… 在急診室折騰了幾個小時,終於在無奈和不甘的心情下回到了值班室。
- May 30 Tue 2023 19:22
141歲藥王臨終洩露天機,睡覺前拍打這一處,邪病不敢侵體,一年能省上千萬醫藥費
- May 28 Sun 2023 15:49
4種有效方法幫你解决失眠!出名的見效快,讓你一覺睡到大天亮
- May 17 Wed 2023 19:25
即將失傳的養生武功!?預防肌少、增強免疫、促進循環的筋膜運動【太極通臂門易筋經】
- May 17 Wed 2023 19:05
3個增強免疫力的中國式筋膜運動|推肩、掄臂、操手|通臂拳密傳功法
- May 09 Tue 2023 22:42
這樣吃消滅癌細胞?教授曝5秘辛徹底擊敗癌症:10年不復發!
- May 05 Fri 2023 01:23
睡前能不能喝水?每天喝水的最佳時間,不是早上也不是……答案所有人都沒想到!越早知道,你就越健康越長壽
- Apr 15 Sat 2023 13:13
獨居增一個人就醫變多
一個人就醫 ─ 心態準備篇/獨居增一個人就醫變多
隨著社會變遷,「一個人」的比率愈來愈高,獨自一人就醫、甚至住院開刀,開完刀回家自己照顧自己,將逐漸成為愈來愈普遍的經歷。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照顧生病的自己有些悲涼,其實不然,及早準備、調整心態,自己也能照顧自己。
你知道自己的孤單等級嗎?網路上流傳著孤獨等級量表,從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把孤獨分為十個等級,第十級便是一個人住院開刀。照顧許多老少病患,乳癌權威專家侯明鋒表示,一個人就醫情況日益普遍,原因在於單身獨居,或與家人分隔兩地的人口逐年增加,「每個人都要面對就醫孤獨,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獨居者愈來愈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博樺表示,獨自就醫、住院的患者變多,從弘道對高齡者提供的服務觀察,整體來說,六成老人都有家人陪同就醫、一成左右有對應的服務社工陪同,自己一個人就醫者約占兩成,且愈來愈多。
- Mar 14 Tue 2023 15:17
過度在意他人?先問自己「3個問題」
過度在意他人?先問自己「3個問題」
精神科醫師:遇到人際困難,先問自己「3個問題」
用健康的刻薄,保護自己不受內在或外在敵人傷害。
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最常遇見的類型,就是即便想刻薄也提不起勇氣、所謂「謹小慎微」的人,他們陳述的問題也幾乎都一樣 —— 往往煩惱該怎麼做才能取悅對方、非常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也很容易因為對方的評價而受到傷害。(本文節錄自《我決定刻薄地生活》一書,作者:楊昌順,以下為摘文。)
- Mar 07 Tue 2023 17:45
現代人的文明病-恐慌症
現代人的文明病-恐慌症
恐慌症是現代的文明病,現代人的壓力大、經濟壓力大,整個社會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堅強,可是常常我們面對很多的害怕和恐懼,我們會不斷的壓抑。
它其實是內在的自律神經失調,伴隨著強大的恐懼能量,而再透過生理現象釋放出來的一種狀態,是內在巨大恐懼的一種釋放。從身心靈的角度來看,它其實要我們去面對我們內在有多少累積的壓力,是累積的恐懼,甚至我們要開始去檢視:到底我在害怕什麼?
恐慌症有一個症狀是:吸不到氣,現代人到底承受了多少的壓力,多少個內在的自己想逃走,想逃離這個空間,所以任何的狹小空間,都會引爆我們的恐懼,因為我們好想逃啊!所以預期性焦慮會導致恐慌性患者避免行為,造成他的失能,他的生活當中產生很多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