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與四攝

三皈依有二種形式

  一、參加佛寺或佛教團體的宗教儀式,在佛前正式決定以佛、法、僧做立身處世的準則,這樣就是一個佛教徒了。

  二、如果真正沒有出家僧人的地方,也可以自己跪在佛前、菩薩形像前,虔誠地心念口言三次:弟子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以佛、法、僧作為我今後立身處事的準則。這種人雖然沒有參加皈依的宗教儀式,他心口一致,當然也是佛教徒了。

  從今以後我是佛教徒了,應共同為社會服務、為人群造福。同時也要立志自勉,自己警惕自己: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一定要把往日的壞思想、壞習慣、壞行為改過自新,一切以佛的教導為依歸,愛國家、愛人民、愛社會、愛親友、愛父母、愛子女、愛眷屬、努力實踐佛的教誨,自我完成偉人高尚的人格——人格的完成就是佛了。

  綜合以上所說的,要想做個佛教徒,認真實踐佛的教誨,以達到成佛的目標,修行的途徑是這樣的:

  用簡單的話來說,我做了佛教徒。信仰了佛教以後(信);就得認真去研究佛學,瞭解佛的理論(解);知道佛的真理以後,還要進一步地去實踐,照著佛的教導去修行(行);這樣,精進不懈,貫徹始終,最後一定能夠得到涅槃的快樂,(涅槃,就是沒有疑惑、煩惱、超越了生死的意思),親自證明了佛所說的一切道理——眾生都是未來的佛,終有一天都會成佛(證)。

  我想: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大家都知道不需要講解,可是三歲孩童都道得,八十公公行不得。縱然有人行得,但要做得圓圓滿滿,卻是很難辦到。佛法,是重修證的,不是知道一些就算數的,如能依教奉行,則功德無量,知而不行,則等於無知。

四攝

    佛菩薩教化眾生,有折服、攝受二個方法。對剛強難化眾生,好言不聽,善法難調,必須用威嚴折服,使他們知所畏懼,才能離惡向善,所以有內本慈悲,外現威武,金剛怒目的大威德相,這是對頑強眾生的一個方便方法。好比父母對不聽話孩子的嚴厲責罰,目的是希望他好好向上,直到他們肯聽話,還是用攝受方法的。

  四攝的字有導引、攝受之義,四攝即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是菩薩攝受眾生時所應堅持的四種方法便:

  第一,佈施,有三種施:財施,以金銀、財寶、飲食、衣服、醫藥等物惠施眾生,這叫外財施;以體力腦力,施捨他人,這叫內財施。法施,順應人們的請求,將佛法道理講給他們聽;將佛經印送給人看;或將自己禮誦修持功德回向眾生,這都是法施。無畏施,對疾病者,施與醫藥;對迷路者,指明方向;對冤仇者,調解道歉;對受災者,解救危難等等,凡促使世界和平,社會安寧的,都叫無畏施。

  第二,愛語,《心地觀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既是父母,自然親愛。《華嚴經》說: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能隨順供養諸佛,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古德說:今生人見歡喜者,前世見人歡喜故。因此,我們對人說話,都要和顏悅色,善言慰喻,說誠實話、質直語,調解語、柔和語,使他對三寶起恭敬之心,方能依教奉行。

  第三,利行,《普賢行願品》說:于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我們修菩薩行的人,於身口意三業,做事、說話,存心動念,要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助人為樂,與人為善,人們自然歡喜受教。

  第四,同事,《觀音普門品》說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普門示現,隨類化身,同止同作,同學同修,即然志同道合,便易成就菩提。

  以上四攝法,都是菩薩利益眾生的方便。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作佛事。即是此意。

arrow
arrow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