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9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b64543a98226cffc02055d6fb4014a90f703eac4.jpg

行菩薩道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c c1_guan jing 02_03.jpg

心法皆空故無心法可求

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若悟時無此岸。

何以故?為凡夫一向往此。若覺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離於此彼岸也。若見彼岸異於此岸,此人之心,已得無禪定。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只隔具迷悟耳。迷時有世間可出,悟時無世間可出。平等法中,不見凡夫異於聖人。經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聖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薩與諸佛如來行也。若見生異於死,動異於靜,皆名不平等。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煩惱與涅槃,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斷煩惱,妄入涅槃為涅槃所滯。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槃。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諸佛入涅槃者,為在無妄想處。菩薩入道場者,即是無煩惱處。空閑處者,即是無貪嗔癡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癡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_14403282_1.png

非想非非想處天是甚麼

色界天人介紹完後,地藏經文往下一句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這說的是無色界天了,乃至兩個字是省略,省略了什麼?省略的是無色界天的前三層。無色界天與欲界天、色界天共稱三界。無色界天的天人,已經超越了物質(色)層面的世界,沒有色法、場所的業感,因而也沒有空間高下的分別;但是由於修行果報之勝劣差別,仍分為四個階級,即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等四空處,也常常被稱為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四空天、無色界諸天等。整個三界到了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就到頭了,這最高了,所以經文中用乃至來省略。

我們經常聽說三界九地、四禪八定,整個三界二十八層天,因修行功夫深淺的差別也分為九地。由下往上說,欲界天以及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類等五趣眾生所居之處被稱為五趣雜居地,這是最底層,五趣雜居,修行者若從禪坐進入,經粗住、細住,入欲界定,這個過程即所謂的舒服禪,繼續深入是未到地定,再上一層進入觸功,會有八觸十功德的現象發生,過後才進入置心一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分界點,由此直上才能進入四禪八定;色界初禪三天稱為離生喜樂地初禪天定,色界二禪三天稱為定生喜樂地二禪天定,色界三禪三天稱為離喜妙樂地三禪天定,色界四禪九天稱為捨念清淨地四禪天定,這是色界的四地、四禪、四定;再往上邊,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也分別被稱為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處地空無邊定、識無邊定、無所有定、非非想定,這是無色界的四地、四禪、四定。三界九地、四禪八定是指這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qdefault.jpg

佛教的三界竟然不是「天、地、人三界」?

今天的話題我們從道教說起:提到道家,腦子裡蹦出來的第一個詞就是仙風道骨。的確,以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為目標的道家,把擺脫三界五行的束縛,達到逍遙上境,作為修行的終極追求。

道家對三界五行的劃分,是其對世界宇宙的認知體系。這裡的「三界」一般就是指天、地、人三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xresdefault.jpg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是說甚麼?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不是因為真正的佛法不能說!也不是說真正的佛法不要說!更不是說真正的佛法都不必說,只因如實之佛法本具無量義.無法言說.釋迦牟尼佛能說的或所說的之佛法,其實只是應當時眾生之根器的方便之說而已,實在無法說到「真正的佛法」,因此若有人當求如是真諦的話,那麼釋迦牟尼佛即曰:「不可說」,這一句「不可說」除了指不可言說之外,其實也是在隱喻真理亦無言可說也。

有人認為佛曰:「不可說」這一句話不是指「佛法不能說」,而是因為真正的佛法太過於深奧了,因此又稱之為:「不可思議」,所以無法在一時之間讓眾生明白,縱然是對眾生說了也沒用,因為就算說到明白了,眾生也是無法體會,所以才稱之為「不可說」,因此簡單的解釋就是說「不可說」這三個字的意思是「不可能說的清楚之意」,但其實這種說法也是一種錯誤的解讀,因為如果這樣解釋的話,那麼眾生累世修行學佛根本就不可能有成佛的一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qdefault.jpg

出『三界』又去了那裡?

何謂「三界」?何謂「六道」?

    簡言之,「三界」包括了「欲界、色界及無色界」,而「六道」則為「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與地獄道」,「三界」與「六道」代表同一個範圍,然其歸類的性質不同。「天道」包含了「無色界、色界及欲界上層」的諸天;「阿修羅道」與「天道」屬於同一範圍,然而,「天道」屬「正」而「阿修羅道」為「邪」();「人道、畜生道、餓鬼道與地獄道」均屬欲界,依次排在「欲界天」之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疼癢悟孜息時+◎孜息時:『孜息』就是馬上停止。+○三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緣無,妄緣無時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jpg

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如何解釋?

菩提(梵語bodhi)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涅槃(梵語nirvana)意譯作滅、寂滅、無生、不生不滅之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83109256_m.jpg

-10-728.jpg

實相無相 涅槃妙心-白雲老禪師開示

過去在大陸有一個有名的妙善禪師,一般稱之為金山活佛。他到市場裡看到雞魚鴨肉的攤子,他走得特別慢,一邊走一邊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時候你們起的意念是什麼?你們可能說:「他是在超度牠們」,那你就錯了。一般佛教徒會用這種方式去看他,認為他在那裡慢慢走,就是去超度那些被殺的雞魚鴨豬羊牛,那就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哦!金山活佛真是一位活佛。遇到這種環境,一般人唸阿彌陀佛、唸往生咒,我告訴你,那只是告訴別人「我不是來買雞魚鴨肉的」,如此而已;真正修行辦道的人,他起的心念應該是「好可憐!」過去這些有情眾生不知道因果,做了很多不應該的事,才會受這種果報,那應該是說「警覺自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23422593.jpg

淨土法門必須要瞭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別途」之分,淨土法門是屬於「別途」,也就是「二力法門」,與普通法門不一樣。修一般法門是「信解行證」,但淨土法門重在「信願行」

為什麼沒有「解」呢?因為這個法門除了佛以外,沒有第二人可以瞭解,不要說凡夫不明白,即使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也還不明白。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4000559rpq60s43n9.jpg

佛是無量壽,為什麼還會滅度?

有人說:「佛騙人,說學佛就會不死了,是無量壽,你看他不是八十歲也死了嗎?」他看到的是生老病死的一種物質的現象,他沒有體悟到佛所說的「不生不滅」、「無量壽」的另外一個含義,是指我們真心本性本來的狀態,「他」,是不生不滅的,是無量壽的。

佛說的是「他」。證得了「他」後,我們眾生看佛滅度了,不在世了,離我們兩千多年了,其實呢?在。所以《無量壽經》說的:「為中下根人而示現滅度。」中等、下等根的人看,佛不在了;上上根的人明了,佛無處不在,沒有離開眾生,哪一天不在呢?隨時隨地都在。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728.jpg

明心見性的「見性」是見到什麼?

「見性」是見到什麼?見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

那什麼是涅槃妙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jpg

「正等正覺」是甚麼?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麼?佛在許多的經論中,常常講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文音譯,尊重所以不翻;這是佛教教學的總目標,翻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將它分為三個階段說明:第一、是「正覺」。第二、是「正等正覺」。第三、是「無上正等正覺」。

世尊告訴我們,世間人對於宇宙人生也有覺悟,只是覺悟不圓滿。像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對於世間事理他確實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覺」。為什麼不稱他為正覺呢?因為他雖覺悟,但是他的煩惱沒有斷,他還有貪、瞋、癡、慢,還有是非、人我。換句話說,他還是凡夫,不是聖人,所以不能稱為正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jpg

這才是真正的念佛

有人以為念佛法門方便,要通過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念佛要在清淨、平等、自在、隨緣的基礎上,要達到這種要求,先要看破然後放下,放下以後才有清淨。一般也不容易做到。

看破就是看明白、看透徹,有三種層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img.jpg

學佛的因緣真的是累劫難逢殊勝難得!

現代社會,看起來學佛很容易。其實成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十分殊勝難得,需要極大的福報。

首先,「暇滿人身難得」。很多人都認為生為人並不難得,全世界有七十億人口,中國就有差不多十四億人口。世界人口的數量,比起其他生物而言,是非常稀少的。曾有統計報導稱,每降生40個嬰兒,就有7億隻螞蟻同時來到這個世界。有的螞蟻群體可以達到3億隻。由此可見人身的稀少難得,而暇滿人身就更難得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3310154057.jpg

為什麼我們要專修淨土印光大師開示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輕視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的種種法門,無非是觀機而說,好比對症下藥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機,和這個法門不相應,修起來,是很難得益的。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斷貪瞋痴,必須惑業淨盡,方能了生脫死。或者煩惱尚有一毫未斷盡的,生死還是不能免,況全未斷者乎?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到徹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的,亦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成就的。無論上、中、下根,皆可修學。即煩惱惑業完全絲毫未斷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實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脫了,所以說是最超勝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98611656_877e6a69_37.jpg

修行從修心種子變了,命運才會跟著變。

心學為道、儒、釋三家之所特重,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煉心;老子之學,純以清靜無為為主旨。故清靜法門,實為三教聖人所共守。而世人則無不在競逐勞役的紛紛擾擾中討生活,殊不知:「半日安閒半日佛,片時清靜片時仙」也。要作仙作佛作聖人,甚至是得大智慧,立大功,創大業,樹聖德,均非從此靜字下手不為功!虛則靜,靜則清,清則明,明則靈,故苟能一心虛靜,寂寞無為,不生一念,不染一塵,則自能虛靈不昧,而得神化通矣。「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凡心死則聖心見,塵心死則真心見,人心死則道心見,法心死則天心見。尋著汝父母未生前本來心住處,返本還源,歸根覆命,便是汝大休歇處!心可成佛,心可成道;心亦礙佛,心亦礙道。就其可成言:即心即佛,即心即道。就其不可成言:即心非佛,即心非道。前者就真心言,後者就凡心言。前者心心無念,後者心心有念。仙學與聖學工夫,最上乘最簡要最直捷之坦途,是在教人從心法門入手,從心地法門練達,從心地法門圓成。學道修行,首宜明心煉心正心。人人所同者此心。人人所不同者亦此心;以此心同故,聖凡平等,毫無差別,此在本心(本體)自同也。以本心同故,人人皆可為聖人,人人皆可為仙佛。聖凡無別,仙凡無別,佛與眾生亦無別。

人,大多沒有當家作主的意志。有些人寫自己的傳記,說他曾經做了些什麼,那是大言不慚,那並不是他做的,是周遭的環境為他安排、逼他做的;一如趙匡胤,黃袍加身當皇帝;又如黎元洪,從床底下被拉出來作都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5MDdF0gy6XDOgMFbX09.jpg

莫將時光遮面目

每個社會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職業使命:交通警察是維持交通秩序、確保道路通暢的,出家人是指導大眾修行的。寺廟是給大家做示範的、是大家修行的一個範本。但佛法不離世間覺,修行不限於寺院,生活之中處處是道場,出言吐氣皆合道妙豎拂橫拳,揚眉豎目皆是佛法。

不懂佛法的時候每天渾渾噩噩,茫茫然然,百年三萬六千日,日曆每撕一頁,生命便減少一天,你過的不是時光,是自己的生命,所謂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在佛教寺廟齋堂門口有一幅對聯警示大家:粥來飯去,莫將時光遮面目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xresdefault.jpg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簡單解釋

若人有我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毛病的話,那就不是菩薩。

若是明心見性的人,而且沒有以上這四相之病,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3604553_B.JPG

阿賴耶識是甚麼?我們應該知道!

阿賴耶識用簡單的話來解釋,就是記憶庫,而這個記憶庫,是所有一切眾生共用的,因為整個宇宙是一個整體、整個宇宙是自己,所以所有眾生都是共用同一個阿賴耶識的,這在淨空法師的學佛問答裡,有人提問所有眾生是不是同一個阿賴耶識?淨空法師給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像現在的電腦連線、網際網路一樣——清淨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就能貫通所有的資料庫,也就是佛法裡講的六神通之一:他心通。

第七識是末那識,它就是一個傳遞作用,把我們所有眼,耳,鼻,舌,身, 意所感知到的一切訊息全部傳送給第八識——阿賴耶識。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專門記錄我們所有善惡事的倉庫。我們所做一切善惡,或非善非惡的種子全都儲存在阿賴耶識裡,縱使百千劫也不會遺失和消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xresdefault.jpg

什麼是佛法? 宣公上人開示

什麼叫佛法?佛法,就是世間法;不過是世間人所不願意行的法。世間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發點無非是自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而佛法,是大公無私,是為了利益他人。學佛法,一舉一動都要為他人著想,把自我看輕了,捨己為人,不令他人生煩惱──這就是佛法。

一般人往往對於這一點認識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圈裏爭爭吵吵、煩煩惱惱、是是非非,跟一般世俗人沒有兩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一邊學佛,一邊造罪業;一邊立功,一邊損德。這樣,對佛教不但沒有利益,反而有大害。這就是佛所說的──「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