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6071278_l.jpg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在這一首偈中,釋迦牟尼佛明白的指出如來的法身是無相的,如果有人以為或試圖以色相及音聲而想見如來本性,終將不可得。

對於佛的三身觀,有清楚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有可能將非人錯認為佛菩薩的的錯誤問題產生。佛有所謂的三身:即法身、報身、應化身: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02612_1631852783761240_3207895519524288454_n.jpg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啟發

最初學佛是從《金剛經》開始,經電視聽一位老法師講了九個月,超過270小時,結論是「佛法沒有用」。老法師也常說:「你們用不上,是因為沒有真懂」。什麼叫做真懂?無法定義,佛學就變成了玄學。直到遇到白雲老和尚,才清楚佛法是對人說的,因而脫離了「文字相」的糾纏,實際運用在生活上,成為我調理自心,處理煩惱最積極有效的工具,得到莫大好處。

《金剛經》只有兩首偈,最常被引用的是經末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較少聽到的是經中央部份的第一首:「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以前以為這個「我」是指釋迦牟尼佛,因此只會用來看別人「向佛求這求那」之不解佛意,自己並未得到饒益。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72135167_m.jpg

究竟什麼是自性?

中國人文精華文化發展的最高峰,是禪門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歷代禪門祖師大德,許多未受過正式教育,甚至不識字。他們對自己和人性、家庭、社會、天下國家的了解,一點便通,從而無一不知,無一不曉,此之謂:明心見性。也就是徹底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用另外的語言來說,徹底了解自己就是明心見性。

「心」和「性」兩個合在一起,它的本質性展示出的表徵,用邏輯的語言來說,就是外延和內涵,所展示出的等等,都叫做「自性」。所以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究竟說什麼?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3552mr3inknrnvhh4rww.jpg

有我、捨我、無我 白雲老禪師開示

學佛的重點就是在於一個,學佛如果只是講求學什麼法門或者誦什麼經、拜什麼懺,那只是佛教徒的行為,不是學佛者的行為。學佛就是要學了怎麼去覺悟!為什麼要覺悟?因為人是帶著業來到人間的,當然就會隨著業的力量,在跟人與事打交道時,就會有很多的缺失,不是傷害別人,就是自己受到傷害。而談因果、因緣、談解脫、談了生脫死等等,說來說去都是為了一個;所以如果一個學佛行者只是隨著那個在過日子的話,即使出家一百年也還是那個我。出家了,雖然要想成佛成菩薩不是那麼容易,可是也並不是那麼難,這就關係到個人業力的不同。

一般說來,人是隨著業力來到世間,可是也不能否定我們的根性裡沒有,我們的根性裡面也有;但如果把自己抬得很高,認為自己是再來人,是再來的菩薩,就很容易造成所知障,被自己的那個我所障;如果一味的歸咎自己的業障太重,那很可能一輩子就是煩惱,在這種情況之下該怎麼辦?所以就必須要先認識那個!所有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律論幾乎都是在談的問題;就像生活中,每當要表示意見時,我們總會說:「我認為怎樣,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喜歡、我不喜歡」……,都會把擺在前面,一輩子幾乎是為了那個而活!學佛的目的不是要你否定那個我,而是怎麼去認識我、瞭解我,把關於所有的的現象搞清楚,不管在任何環境、任何時間,你都有機會去發現那個我,而這就是要在每個當下去把握,要這麼做你才是一個修行辦道的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h.jpg

無相頌

六祖慧能大師對「無相」特別感到興趣,《壇經》一開始的三次重要開示,最後都以《無相頌》作結語,慧能要聽眾牢牢記住這些偈頌並遵照奉行。

第一個是長的《無相頌》,慧能說: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89672226_m.jpg

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

吾人之心,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業,受諸苦惱。若知即此起貪瞋癡之心,即是菩薩圓證戒定慧之心,則起心動念,何一非菩薩顯神通、說妙法乎?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吾人之心,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體性是什麼呢?。依佛法的注解,它有一個總原則,就是體、相、用,體是本體,是眞如本性的本體。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本性。這個本性是體,不但是我們人的本體,就是一切動物、鬼神、天人,以至宇宙萬有,都是以這個性為本體。相呢,由本體起的有形狀的這個相。有體有相,然後在世間辦事情、修道,才會有作用。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夏蓮居老居士是念佛人的楷模 如何念佛有成很重要

    淨土修行易,而生起信願難。不能生信,決難生淨土。淨土宗師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是親證,不是理透,誰能真信呢?

    東晉慧遠大師在廬山修行,足不下山,首創白蓮淨社,倡導淨土,生前三次見到阿彌陀佛,後世推舉為中國淨宗初祖。善導大師修《觀無量壽經》,見到極樂世界真境,故大師念佛,口出金光,皇帝封賜他為光明和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jpg

廣欽老和尚開示語錄 大智慧箴言!

() 來這個世間,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苦,我們要知道,生從那裡來?死往那裡去?兒子、媳婦對你越好,你越貪戀,離不開世間,不知脫離苦海,仍在六道中輪迴。這都是業障重,業障就是煩惱、掛礙,如掛礙家中的男女老少等,每個人掛礙不同,但都把自己的生死路忘記,甚至連臨命終時將往哪裡去也不關心了。有些小孩子現在就知道拜佛,這都是前世有種善根,所以說眾生隨業轉,各人業障不同,不能轉業,就得輪迴,煩惱無盡了,老年人如果知道回頭念佛,就不會到四生裡去,否則四生仍有份。

四生為:一、胎生,從母胎而出生者,稱為胎生。如人、象、牛、馬,豬、羊、狗、貓等。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jpg

何謂世間?何謂出世間?

佛陀說『世間』主要是指五蘊世間,也就是緣六根對六境(又名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因此六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對之境,故名六境。生六識,緣根境識具足生受、想、思,緣受生愛、緣愛生取、緣取生有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這樣的人生過程。所以佛法並不否定現實因緣當中的一切,並未說世間一切都是假的,  佛陀教我們該捨棄的是『妄執』我們誤將因緣生的五蘊當成是我或是我的,緣生者必是無常敗壞之法,更不是自我,若明白因緣生的五蘊是敗壞法、苦法,該空、該捨棄的是我們對五蘊的妄見!佛陀只說妄想的『我』、『我所』是空、是妄見。並未說因緣所生的世間為『空』。因緣所生的眼不空、色不空、眼識不空,只是對誤會以為『眼是我、眼識是我』才說『空』

所以何謂出『世間』?簡單的來說,就是應該捨棄那個最大的妄執對五蘊的妄見。佛法真實義並不是否定現實世間而要逃離,以為另外有一個世間是清淨的,那只是逃避問題。出世間該由現實問題下手,知道如何解決現世問題,解決、出離「造成現實痛苦的緣由」,那才可稱為出『世間』,也就是出那個『妄想的世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pq16p3-8o1s-493o-8871-p6595p200243.jpg

四空天,無色界天是說甚麼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乃至』兩個字是省略。這是講「四空天,無色界天」。無色界天的天人,實在是凡夫裡面很聰明、很有智慧。在中國古代的老子,他出現在周朝,春秋的時代,與孔子同時代,年齡比孔子大。這個人聰明,他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有很大的憂患,什麼憂患?就是我有身體。身為苦本,如果沒有身體多好、多自在,高級凡夫,所以他知道身是苦本。如何把身捨掉,不要身?他厭棄色身,加強他的定功,確確實實他能夠把這個色身捨棄掉、離開了,往上再提升,我們一般人講靈界依佛法來講只有神識沒有色身,這一類我們就稱作「無色界」。色界天,色界天人慾離開了,這嚴重的煩惱五欲六塵捨掉了,出離欲界到了色界。色界還有色相、身體、居住的環境,這個東西還是麻煩,還不是究竟,把這個捨掉就到了四空天。四空天還是六道的範圍,並沒有出離六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jpg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之真諦

耶教的教義之中有提到「天堂」與「地獄」這兩個名詞,為什麼我們不說「天堂」與「地獄」是指兩個地方而要說是兩個名詞呢?因為如果將這兩個「名詞」當成是 「地方」來解讀的話,那麼恐怕我們世人永遠也找不到這兩個地方,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天堂」與「地獄」這兩個名詞都是隱喻字,如果我們將這兩個名詞解讀成地方,則很可能會導誤各宗教的修行人及一般眾生,所以我們暫時認定它是一種隱喻字的名詞之角度來剖析,如此的話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地藏王菩薩所說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一句話之真諦,也比較清楚祂到底是不是在發什麼大願?

「地獄」這一個觀念同時出現在古代東方的印度和西方的西亞各國,一般而言地獄被一些人認為是人死亡後靈魂會去的地方,但是在後來傳至中國內地之後,漢族傳統的宗教觀念之中,都認為地獄是指幽冥界陰間地府的其中一部分,由東獄大帝、閻羅天子等負責掌管,各殿閻羅王與城隍等諸神職司萬靈蒼生死亡之後靈體所造罪孽之審判,目前地獄的觀念已廣泛的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觀念之中,如道教、 佛教、印度教、猶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一些派別裡面,還有伊斯蘭教等等宗教,其實一般人都認為「陰間」和「地獄」的性質是不盡相同的,陰間也稱為「冥界」或「幽冥界」,泛指亡魂所在的所有空間,而「地獄」則是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處,也可以說地獄是陰間的監獄和刑場。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17204102211.png

四聖諦 —— 佛法的根本

佛法是真理,更是一個滅除痛苦的方法。佛陀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菩提後,為五比丘解說四聖諦,就是說出這個滅苦的方法。""有真實不虛的含義。"四聖諦"是聖者確知確見的四種真實道理,是佛法的根本,亦含攝一切佛法,因為這是唯一滅苦之道,如果離開滅苦之道便不是佛法。

佛陀指出滅除痛苦猶如治病,應該: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治病的方法和善知病已得醫治。佛陀是大醫王,善知四聖諦:善知"苦諦",知種種苦和苦的真實;善知"集諦",知苦集成的因緣;善知"滅諦",知苦已滅,再不復發;善知"道諦",知滅苦的種種法門。世間的醫生,只能醫治一般的病,不能治療眾生生死苦的病,更不能令痛苦不再復發。唯有佛陀能治療眾生生死苦的病,所以有大醫王的稱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ader.jpg

釋迦牟尼佛對末法時代的預言正在變為現實白話文與原文

《佛說法滅盡經》:佛教典籍,講述佛陀對佛法逐漸消亡的預見。

佛法要滅亡時,《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會首先消失,之後十二部經緊接著也會滅掉,全部不現,沙門的袈裟忽然間就變成了俗家樣式。佛法滅亡時,就如同油燈一樣,在臨滅時光明會格外亮一點,隨即馬上熄滅。這樣之後,要過數千萬年,一直到彌勒菩薩下生世間修證成佛,天下太平,毒氣消除,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眾生長壽並得到救度。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jpg

明明白白的指引,一起走在佛道上。

印光祖師云:「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又說:「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又說:「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祖師有修有證,不論深講或淺說,一再明示淨土法門的殊勝。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