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9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十不求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乃生。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爲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爲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學躐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障既自寂。以障礙爲逍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六種行為最損福報

1、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尚造作罪業,更不可以買活物殺死做菜,活活煮死1命,削祿20善。即使蟲蟻也不能傷,教育子女小時 候不玩殺蟲蟻鳥雀,他的福份就不會折損,壽命就不會短缺。殺生的壞處是:短命,工作差,多病,怨氣重,貧窮,醜陋。

2、發脾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真的深信因果了嗎 濟群法師開示

學佛的人,大約都以爲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捫心自問:我們對因果究竟信到什麽程度?是深信不疑,還是寧可信其有,不信其無式的信呢?

對於學佛者而言,深信業果是非常重要的。無明煩惱爲什麽會使我們流轉生死?造作惡業爲什麽會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規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爲什麽能成就佛果?同樣取決於 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原理。唯有深信業果真實不虛,我們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真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未來,爲什麽還會做出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爲?原因就在於不曾深信業果,從而懷有僥幸心理,以爲自己會是那個逃脫惡業懲罰的幸運兒。久而久之,對因果的敬畏日漸淡薄,甚而流於習慣性的麻木。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充滿因果的實例,只是以往未加注意罷了。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口聲聲相信因果,卻毫無顧忌地造作惡業。這種所謂的相信,只是虛假的裝飾而已。同時也說明,他們對業果的認識是極爲浮淺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佛懺悔佛菩薩做擔保人卻不代替還債。聖嚴法師開示

懺悔有兩種功能:一個是覺察自己的錯誤,改過遷善,不再重蹈覆轍;一個是好漢做事好漢當,心平氣和,勇敢承擔一切責任。 

人心很粗,善忘多忘,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尤其是錯誤的、醜陋的、不檢點的事,忘得特別快。所以,我們佛教徒要提醒大家時時懺悔,懺悔什麼呢?懺悔那些已經忘記的、還未忘記的、已經覺察到的、還未覺察到的過錯。縱使經過了千秋萬世長時間累積下來的過失,我們也要一併懺悔,歡喜承擔應負的責任。 

很多人會大言不慚的說:我的行事作為坦蕩蕩,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沒有什麼好懺悔的。 世間固然有許多行事正當、舉止磊落的君子;但是,拋開不可考的過去世不談,就在眼前當下起心動念間,我們不也經常在不知不覺間,犯下許多錯誤?因為,我們的習性裡潛伏著貪、瞋、癡、慢、疑等等病根,一不留心,就會表現在言語行為上,不僅傷害了身邊的人,也傷害了自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判斷自己是哪一道眾生投胎轉世?

從六道中各道轉生為人,都帶來了一些獨特的習氣,通過這些習氣我們就可以判斷自己或他人究竟是從哪一道投胎轉世而來。關於這些習氣,在《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二中有詳細記載:

外道諦聽,彼人若從地獄終來生人中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其聲嘶破,騾聲、匆急聲、怖畏聲、高聲、淺聲,小心常怖,數數戰悚,其毛數豎,夢中多見大火熾然,或見山走,或見火聚,或見釜鑊沸湧,或見有人執杖而走,或見己身為鉾槊所刺,或見羅刹女,或見群狗,或見群象來逐己身,或見己身馳走四方而無歸處,其心少信無有親友。外道,有如是等無量眾相。我今略說如是等相,是名從地獄終來生人間。此智所知,非愚能測。

外道諦聽,彼人若從畜生終來生人中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闇鈍少智,懈怠多食,樂食泥土,其性怯弱,言語不辯,樂與癡人而為知友,喜黑闇處,愛樂濁水,喜齧草木,喜以腳指剜掘於地,喜樂動頭驅遣蠅虻,常喜昂頭、欠呿、空嚼,常喜拳腳隨宜臥地不避穢汙,常喜空嗅喜樂裸形,常喜虛詐異言異作,多喜綺語,夢泥塗身,或夢見己身于田野食草,或夢見己身為眾蛇纏繞,或夢見己身入于山谷叢林之中。外道,有如是等無量眾相。我今略說如是等相,是名從畜生終來生人間,智者能知,非愚能測。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恨,就對愛恨放不下;有了貪心,就對貪心放不下……而這種種放不下,使得我們像背著房子行走的蝸牛一樣,活得又辛苦又壓抑。

相傳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黑指婆羅門來到他的面前,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給佛陀。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黑指婆羅門於是把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說:放下!黑指婆羅門再把右手拿的那個花瓶也放在地上。然而,佛陀接著還是說:放下!黑指婆羅門只得回答說:我已經兩手空空了,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您為什麼還要我放下? 佛陀對他說: 我並沒有讓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都放下時,才能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終於悟到了放下的真義——“放下心中的一切貪欲、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脫。

一位心理學家說:現代人學會了追趕時間,卻沒有學會耐心等待;學會了急不可耐,卻沒有學會拭目以待;學會了對物欲的追求,卻沒有學會放下。於是生活中多了為情所困,為錢所迷,為官所累的人;多了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的人;多了花言巧語,虛偽矯情,言不由衷的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常口頭上的『阿彌陀佛』是什麼?

『南無阿彌陀佛』是一句天竺國裡的說話,變成我們中國話:南無,就是恭敬、皈依、信仰、服從;阿彌陀,就是沒有邊際的智光,與沒有限量的福壽;佛,就是聖人、神人、天人、全人、至人、有道德的人、覺悟了的人、智慧才能最偉大的人等;合起來就是:敬崇皈從那無邊無量智光福壽的聖人。 這阿彌陀佛不是我們這個世界裡頭的,我們這個世界,喚做忍苦世界。

在二千九百多年前,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為我們說了阿彌陀佛與那個極樂世界的歷史狀況,我們遂知道阿彌陀佛在未成佛、未有極樂世界以前的時候,本是一個國王,當時也有佛住世。這國王極其信崇,後來也從佛出家作了僧人,修行不久,便成了羅漢。重發大菩薩心,立願要在將來由他及跟著他發願修行的人,修成一個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到那裡便到那裡,想有什麼便有什麼,一切的安寧快樂,無不完備;一切的危險苦惱,無不離脫;同住的人,通通都是好人。既無惡人,亦無惡事。自然駸駸乎日進於善,直至成佛,更無退轉。既修成了這個極樂世界,複要將此極樂世界的名字,十方世界無不聞知,使聞知者皆生欣慕,但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便可於轉生的時候,由阿彌陀佛前來接引,生到極樂世界裡頭去。到後來果然成了個極樂世界,這世界在我們這世界的西邊,成佛名阿彌陀,與許多的菩薩、羅漢同住其中,常常說法聚會,時時到十方苦惱的世界去接引救度眾生,使他們生到極樂世界裡頭去。

而釋迦牟尼佛,則是因為見我們這個世界是極其苦惱的,住在裡頭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雖做了個人,能活幾年是沒有一定的,一口氣不來便死了。就在活的時候:病啦、老啦、冷啦、熱啦,種種說不盡的苦痛圍繞著身心,無法離脫,所以教我們每個人心裡頭口裡頭常常念著阿彌陀佛,使我們到了臨終轉世的時候,便可由阿彌陀佛救度到極樂世界去,永遠享安寧快樂,更沒有一點兒危險苦惱,這才是念阿彌陀佛真正的意思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又再忙甚麼呢?

有福之人不用忙

眼下常聽人喊忙,忙的自然是在忙,不忙的也在叫忙,似乎是身份的體現、地位的象徵,忙者光榮,閑者可恥。然有幾人識得的奧妙?

佛教認為:忙的根子在緣起、在心願。大致可以分為五個等級:1、對工作、學習、生活不負責任者閑;2、貪求多覺悟少者忙,世人大多屬此類;3、得小乘解脫的聖者閑;4、行大乘菩薩道的聖者忙;5、功德圓滿的聖者閑。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人的臉

修行人的臉,該是怎麼樣的呢?偈云:臉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出妙香那臉上的表情,言語的內容,全都是內裡心意的表現,我們在舒顏開口的同時,就已經在為自己畫上文飾,因此有修沒修智者一望便知。

菩薩與夜叉的故事,令人聞之心驚肉跳。它的大意是:古印度時,人們很崇敬文殊菩薩,想塑造菩薩的聖像,好做禮拜供養。但是菩薩的容貌如何呢?於是便找來一位全國長相最莊嚴的青年來作像模,塑成後果然相好莊嚴,人人望而心生法喜。幾年過去了,人們又想塑造夜叉的形象,於是便向監獄中,尋找一位形貌最醜陋的罪犯來塑像。完工後,例有賞金,而這犯人卻痛哭流涕地不敢領賞。探問之下,才知原來這位犯人,竟是以前那位被選來當作菩薩像模,全國最莊嚴的青年。只因賞金得來容易,鎮日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等到財物花用完畢,揮霍的習慣卻已養成,忍不住欲望的牽引,竟然進行偷竊,因而失風被捕,現在獄中受刑。而他的形貌,也由最莊嚴俊美變而為最邋蹋醜陋了。

相由心生,正是這個道理。每天每一個剎那,我們都在描繪自己的形貌,心中充滿慈、寬大,言語平和、誠懇,動作謹慎、和諧,菩薩的相貌就一筆一筆地勾勒成形。反之,每天嘴角緊繃,肌肉僵硬,稍不如意就生氣、罵人,眼露兄光,行為驕矜無禮。夜叉的形貌,也就點點滴滴地雕塑而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6 Mon 2012 18:06
  • 隨緣

隨緣

越多事情你越想得到它,反而往往會遠離你,正所謂凡事不要太過強求。

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煩惱和憂愁。當不順心的事時常縈繞著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隨緣自適,煩惱即去其實,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愚者的藉口。何為隨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是一份人生的成熟 ,一份人情的練達。何為緣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相樂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你、我、他都在緣的網路之中。常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萬裡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對你哪怕是相視一笑,這便是緣。也有的雖心儀已久,卻相會無期。緣,有聚有散,有始有終。有人悲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 緣是一種存在,是一個過程。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裡還會有什麼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Nov 25 Sun 2012 16:24
  • 自在


自在

你看到這麼寧靜的世界了嗎?它是如此寂然而安祥。猶如昨夜暴風雨過後的水洗般藍天,雁過長空不留痕跡,影落寒潭而無聲息,長空寂寂,潭水悠悠。

生命中原本就有這樣的德性,它完全捨棄一切五欲六塵的囂攘,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灑脫。只有真正看清楚現實人間真相的人,才能夠從迷茫的世道沉淪中奮起,才能夠在自我生命中安住,這是自在人生的秘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愛與慈悲----陳居士著述

【摘錄文章重點】

加護病房外的等待,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等待,在等待中我見到時間的存在,正如我見到「無常」的影子,我用「心」見到時間即是「無常」的本體。誰說:時間的流逝看不到,誰說:無常摸不著。當你撫慰子女、雙親及其眷屬的雙手與身體的同時,你正撫摸著「無常」的身體,因為一切都在時間與因緣之中變異。

釋尊在一次的弘法中說到:「我的學生之中,以大目犍連尊者的神通稱為第一,而尊者縱然用以一切神通變化的力量,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釋尊如實的告訴我們「無常」的真實;當你、我見到無常的曙光時;是否也意味著見到了你我的智慧之光;釋尊夜觀繁星,於菩提樹下證道,是否亦見無常與生命之間的永恆與共生,「無常」的「恆常」,與「眾生本性」的「永恆」;在凡夫的萬世千生中若隱若現;而眾生何時能夠澈見。我真實的感受到佛法的偉大與貢獻,即是在說明世間八苦的實相與輪迴的悲情,佛陀入涅槃前的眼淚,即是道盡了眾生於未來世的昏沈不醒,與眾生對佛法的迷惑與不解。誰說時間、歲月只能在遺跡中尋找,我想我已找到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太子,後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肉身有生滅 靈魂永不死

現在有很多人相信,人死了有輪迴,人死不過是身體死了,靈魂沒有死,靈魂受了因緣果報後,又會再去投胎。

我們身體就好像我們穿的衣服一樣,靈魂就像我們自己本人一樣,衣服舊了,脫了,再換一件。所以這個身有生死,身命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

靈魂將來再換一個身,換什麼身?如果這一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那個身愈換愈莊嚴,福報愈來愈大;他若再得人身,來生決定比這一生幸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錢真好嗎?

中國人造字,「錢」字,是屬於會意,錢是從金從二戈。有首偈頌說:「二戈爭金殺氣高,人人因它犯嘮叨;能會用者超三界,不會用者孽難逃。」大意是這樣:錢是用金屬所鑄成,有二把戈來爭金,雙方你爭我奪,而釀成殺氣高達雲霄。人人因為金錢,惹出多少麻煩?會用錢的人,多做功德事,利人利己,便能超出三界,不受生死。不會用錢的人,用它來造惡業,便墮入三惡道,永不得解脫。要知道錢是害人的東西,不可貪求。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就是要將財色看空,不執於財,不執於色。然後對自己的舉止行為,時刻回光反照,攝心不向外馳求。如此天長日久,心淨如鏡時,善惡自明。這樣才能出離三界,才能了生脫死,這就是修行的本懷。如果捨不了財,捨不了色,那就辜負修行的本意。

世上的人,拚命為子女賺錢,想盡方法為子女積錢。但他不知道給兒孫留下錢,反而惹禍來;如果不給兒孫留錢,反而沒有麻煩。所謂「有子強如父,留財做什麼?有子不如父,留財做什麼?」子女比父親有本領,留錢給他沒有什麼用處;子女不如父親有本領,把錢給他,反而教他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吃喝嫖賭,花天酒地度生活,秦樓楚館混光陰,這豈不是害了子孫?奉勸有錢的人,拿錢去做功德事,濟世救人,那才有無量功德!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末法時期如何辨別善知識

《涅盤經》云: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 清淨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龜,值浮木孔。這都說明雖然盲龜在大海中值遇浮木的機率非常的低,但若能夠得到人身,值遇佛法,卻更為稀有難得和彌足珍貴。

佛陀早已告誡我們後世弟子,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無數魔子魔孫混跡佛門之中,披著佛法的外衣,壞我正法,害我佛子。很多佛子在學佛之初不知如何辨別正邪,如何分辨善惡,常常錯把偽裝起來的惡知識,當成大善知識,甚至當成了佛菩薩覺者再來,盲目跟從追隨崇信,親近惡友,遠離善法,不知不覺中,慢慢墮入魔道,斷送了法身慧命,豈不可惜!

正如慧律法師所說:眾生因為沒有正法眼藏,也沒開般若的智慧,分不清楚哪個是正法,哪個是邪法,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空間,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許的法,他就覺得很知足,就覺得這個是一個善知識,是一個大善知識,他就傾心的依附他,不曉得他把你引導,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都不知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究竟涅槃

三界流浪,何時是休息的家鄉?孩子啊!你不覺得累了嗎?──佛菩薩如是問。

孩子啊!你不想回家嗎? --佛菩薩如是關懷。

孩子啊!心就是家鄉,就是永恆的家鄉,充滿了無限的平安、幸福、喜樂。-- 佛菩薩如是說。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智亦無得

《心經》裡有句畫龍點睛的話:無智亦無得。

無智亦無得這個境界很高遠,又很平實。無智的意思,就是說真正的大智慧,一定是不標榜不自以為是的智慧;無得的意思更徹底,就是諸法空相,不僅人我兩空,連法也是空的,更別說名利權之類的東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你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最後還得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前後兩端沒有誰陪你,再親的人也陪不了你,這種孤獨是終極的。

你看,人生下來手是握著的,走的時候手是鬆開的。所以,別看你奮鬥一輩子,成功一輩子,風光一輩子,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譯文

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世音菩薩為我消業障

自從皈依以後,我基本上是不間斷的念佛持咒,打坐修行。剛開始會有很多障礙,像是腿麻、疼,腦子裡妄念不斷,但是只要堅持下去,情況就慢慢好轉了,最讓我難忘的是前幾天經歷的一件事,更讓我堅定了修行的信心。

818號,我早上吃飯以後,騎著自行車去師傅那兒修行,一路心裡默誦六字大明咒,路過集市,當時心裡就想給觀世音菩薩買點貢品。我看到桃子很新鮮,嘗了一口很甜,心想就買桃子吧。當時我把車子打住以後就一心選購桃子,我的包在車上沒拿下來,就在我的身後。不一會就聽到一聲巨響,我回頭一看,就在我的自行車不遠處,一輛電動車倒在路上,一位中年婦女在追一個人,沒追上趕緊扶起電動車去追,一面跟我說:你快點去追小偷,你的錢包也被偷走了。說完就急忙去追小偷了。我當時嚇壞了,心想完了,沒錢我怎麼給菩薩買貢品啊,裡面可是我全部的家當啊。我的心當時怦怦的跳,腿也打哆嗦。我趕緊查看我的包,一看包拉鍊是原樣,我就想小偷不可能偷完錢還給拉上拉鍊吧,拉開拉鍊一看錢包還在,錢一分也沒少,我的心當時就落地了。又一檢查手機不在,心想壞了,手機被偷了。這是就聽有人說:地上有個東西。我一看就是我的手機,被一張紙蓋住了。別人沒看清是什麼。直到這時 我的心才算是完全放下了,一場虛驚。我當時心裡就想,這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加持,否則我怎麼買貢品呢。我當時也是一念之間想買貢品。後來我又買了幾個哈密瓜。一路上我就在心裡默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心裡希望觀世音菩薩也能保佑那個丟錢的人,讓她的錢能夠找回來。

到了師傅的佛堂,我把這事向師傅說明以後,師傅說:這是觀世音菩薩在給你消業障呢。我這才恍然大悟。只要我們精進修行,勤持咒念佛,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感應。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