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日常生活轉念法〈2

31上香拜佛:

供水:願眾生的心像這杯甘露法水一樣清淨平等,回歸自性,一心念佛,早生極樂。

上心香:心中一顆好明香,不燃不點自然香,十二時辰各一盞,金剛落地放毫光。願眾生一心一意跟著阿彌陀佛走,一個方向,往生極樂世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生活轉念法〈1

1、早上起床:睜開佛眼或智慧眼,願眾生早開智慧,都具有辨別是非、善 惡、邪正、利害、得失的智慧眼。一心念佛,求生極樂。

2、穿上智慧衣,腳踏蓮花,走在解脫路上;去厠所為眾生排除煩惱業障,露出智慧,共同念佛,往生極樂。

3回到臥室:觀想,疊上阿彌陀佛無量光化現的四十八願大願力被,願眾生增長願力,消除業障,露出智慧,一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妄想執著,沒有這個東西!

阿育王喜愛佛法,知建佛塔浮屠可成就大功德,就在國內大興佛塔建設,共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
這一天他很高興,請來了一個學佛的長老來看看他為佛教所貢獻的事,見長老聽聞這浩大工事卻不為所動,不解反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善止惡即是修行----聖嚴師父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麼是善與不善,什麼是好的心與不好的心。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訴我,他什麼宗教都不信,他只知道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存好心。
我問他說:「沒有錯,那你有沒有宗教信仰呢?」
他說:「像我這樣的人,還要什麼宗教信仰?我既不做壞事,也不存壞心,只有像你們這樣的人,因為常常做壞事、存壞心,才會有罪惡感,所以要信宗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的磁場

世間的一切人事物乃至於萬物,包括有形、無形,乃至於仍未成形,皆為磁場之因緣。表相看起來,磁場是無形無相,但實際上要瞭解磁場之實相,可依萬物之因緣果報觀之。

例如:事業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乖違、男女感情不順、身體不適、雜病叢生乃至於不如意,諸事不順皆為你的磁場中有太多汙穢之氣。祖先未能超拔者,是為子孫最為頭痛之事,但是往生之祖靈未能與我們言語溝通,致使子孫也會遭受到祖先汙穢之氣之牽累,以至於會產生陰陽無法協調,難以通順之陰陽氣,導致種種的不順,日子不祥和,痛苦不安,身心皆無法安住,得不到優良的生命品質,更遑論修行,皆淪為空談。

【地藏經】是一部孝經,也是因果經。 它記載著人的生滅問題,萬物的緣起緣滅,最為特殊一點乃為陰極陽極之兩股氣皆存於【地藏經】裡面,何以故?佛教引導眾生瞭解因緣果報,是為修福修慧,不起貪嗔癡之惡習,必要完全清除意識之穢氣,但是累劫之因緣,讓一個凡夫眾生無法完全斷除惡習修福修慧的,所以佛便借用善巧方便,廣利名目來引導眾生,也為陰陽兩界眾生設立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 又名因果經及又名孝經。因果乃為陰陽所致,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便能輕易渡化祖靈(因為往生之祖靈若為果報之故,皆因缺乏大量陰陽之氣故,一直未能解脫)若為修行,亦需先渡化祖靈以及累劫冤親債主之後方能無礙的修行。也是因為地藏王菩薩的護念之下而解脫。眾生之業力無量無邊,輪迴於此業海之中,無論此世現何種相皆為苦相,因此為業報身,要清淨並非易事。業海之中存有陰陽兩極之磁場,眾生因身上之磁波渺小之故,無法自行排解累劫之業氣,佛慈悲為我們引適 量之氣來融凡夫之磁波,救苦救難觀音大士指引之故,數年來以此方法為許多疑難雜症、不治之症、諸事不順之眾生作引導,讓他們能圓滿如意,漸入佳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禮佛無所求

作者:聖嚴法師

黃檗希運在佛殿上禮佛。

唐宣宗當時在寺中做沙彌,見此而問黃檗:「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僧)求,長老禮拜為何所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423_1246123880cXpX.jpg 

盡虛空遍法界,存在著一種因果定律,即業因果報的道理;有如是因,決定有如是果,絲毫不爽,是非分明,公平公正。業因果報力的作用,不可思議,能通達前世、今世、來世,三者密不可分。故佛教說:「欲知前世因,今世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世作者是。」現例舉典型事實說明之。 

一念善之果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無邊』是甚麼意思?

記得最初聽到這四個字,在自心中可說是既景仰又懷疑,佛法,可以讓人解脫生死,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但,人,不都會死嗎?到如今也沒看到有人解脫生死啊!時至今曰,才漸漸理解自己對經義的誤解。在釋疑之際,亦不斷的審視自己「為何當初對此四個字『佛法無邊』,從不作它想,只是一味的相信自己的認知,認為這句話就是在形容佛法高強,無可限量」。於審視的當下,驀然發現人心習慣性的思考邏輯,常常會以「果得之欲心」來看經文。

通常此種心意識來看一般的文章,是很相稱的,因為發表文章的人,也是用此心意識在表達,所以多數可以會意。

但,經文所顯,均是佛菩薩果證圓滿的意境,若用我們習以為常的心識予以解讀,通常無法會意。那日聽到一句話「眾生顛倒」,忽爾靈光一閃,佛法無邊,其中「無邊」,即指「無落兩邊之分」。簡單的說,世間一切法只要不落入有無兩邊的分別,就是佛法,故言佛法無邊。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樣發菩提心

經上說:「修行若不發菩提心,終成魔業。」古德說:「修行不發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種。」由這兩段經論看來,可知發菩提心,為修行上最起碼和最重要之條件。

那麼,菩提心究竟是什麼?含些什麼意義呢?按「菩提」二個字是梵音,東土譯為「覺」。覺又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總而言之,就是發起「成佛」的心。成佛為什麼?課誦本上說得很明白:「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其他如大慈大悲呀!自利利他呀!斷一切煩惱呀!學一切法門呀!皆是發菩提心的廣義和推闡的名句文身。

怎樣發菩提心呢?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實賢大師〈勸發菩提心文〉,發揮得最為詳明精微。它的內容大概分為:邪、正、真、偽、大、小、偏、圓等類,條分縷析,應有盡有,誠為天親菩薩《發菩提心論》後,絕無僅有的宏文。但是文內係專對出家人立論,非對一般人士而言,且文體深奧。此次《中國佛教》月刊徵文的格例:一、為對四眾弟子作勸請。二、要用淺顯通俗的語體文。我為符合刊物的意旨,只得另闢途徑,來詮發菩提心的意義,然而也不能超越天親菩薩和實賢大師兩位大德的範疇之外,不過文體和措詞上稍為不同罷了!試說如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永嘉大師證道歌〉有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二句很即是在說明 「迷則有三界,悟則十方空」的道理。六趣即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及地獄的六道一切眾生。在生死輪迴中的眾生,因一念迷妄,隨其業力而趣入六道之中。大千者,謂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名一世界,千個世界合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一中千世界,復千個中千世界名為一大千世界。

「夢裡明明有六趣」的「夢」字,說明夢的本質就是顛倒。因為眾生的無明妄執,執緣起假合的諸法為實有,執四大五蘊和合的假我為實我,因此造作生死之業,妄受苦報不已。就像是在夢中一樣,不知不覺而起惑造業,由業感果,六道輪迴,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由此彰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wJKfJ.RLZLsS5ecGzTang

惟寬禪師有一次被一位學僧問道:狗有沒有佛性? ” 

有。惟寬禪師答。 

你有沒有佛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持咒有用嗎?

咒的作用應該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語句所組成的符號,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薩的尊稱和力量,從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發生。

  咒語的出現,一般是透過所謂通靈者的媒介,由神靈所傳授,而為民間所採用,不論東西方,都有咒語的流傳、使用和信仰。在中國民間,符咒並用。符是用筆繪成的符號,也是代表特定神明的靈力,所以,遇到一些小不如意事,以現代人所稱的民俗治療法,也可以產生療效,由所謂民間信仰的符咒力達到驅邪、避凶、趨吉的目的。

  在釋迦世尊時代,也有少數弟子採用類似的咒術,而為佛所不許。佛滅之後,佛教徒的分子漸漸複雜,有些本來就是外道的咒術師,皈依三寶而出家為比丘,故在《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誦律》卷四十六等,有用咒治病的記載。然依根本佛法,應該是有病看醫生,有災難要懺悔、存善心、做善事,才是逢凶化吉、解冤釋結,消除業障最好的辦法,所以,原則上並不重視咒語的使用。(請參閱拙著《世界佛教通史》二一五及二一六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常有這麼一句:夫妻是相欠債才結為夫妻:或是子女是來討債或還債的。這樣的說法,是一種消極的宿命觀,非佛教正信觀念。

  冤親債主顧名思義,其淺顯解釋為"有冤即有親、有債即有主的相對關係。所謂冤者,是因心理上形成的一種憎恨心,有時無關對或錯,對或錯都會形成怨氣,是執著心所致,只要自認受屈受辱,不論事情是非曲直,而是因為意識生起而執著造成。

  至於親,範圍就更廣泛,有因緣就有親,也是因為意識生起而執著造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佈施的現世報

世間人發心佈施的次第。佈施,通一切世間眾生所行。一般人佈施的發心,一定先從飲食下手,進而佈施衣服、臥具、房捨……等,由少至多,從輕至重,量力而為的惠施。這樣的行施,這顆佈施心才能夠持久(《大智度論》卷三十),才不會起大苦惱。能夠這樣一點一滴的常施,對世間人而言,已相當不易。佈施雖不是一般的投資交易行為,但卻是絕對不會賠錢,又是最為穩當的投資。你佈施的發心有多少,未來,必會隨著我們的發心而獲得同等、甚至捨一得萬倍的回報。最起碼能改善來世的生活品質,投生到富貴家中。然而來世是誰都看不到的事。難道佈施全都為來世做準備嗎?當然不是。因佈施獲得現世報的例子,環顧周遭,放眼皆是,只是我們沒有細心去觀察罷了! 

如何學佈施,才能獲得現世報? 
任何人學習不需要本錢的佈施,便能獲得現世報,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你相信嗎?首先,必須對現世報的定義加以說明,再來肯定佈施絕對能獲得現世報的道理,你便會無話可說!所謂現世報的獲得,可大可小,可近可遠,可深可淺;不是一定要在佈施後獲得大富大貴的事實,才叫做現世報。相對的,也不是一定要用財物佈施,才叫做佈施。佈施的發心越重,及所施捨出去的財物越多,所獲得的佈施果報,當然越深遠,能夠延伸到遙遠的未來去。相對的,你佈施的發心,能夠讓周遭的人們看得到、感受得到的,自然與你引起共鳴的人們,會用同等的發心來回應你,這就是因佈施獲得現世報的一種。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png
苦集滅道-四聖諦

苦集滅道、是佛陀初轉法輪時所開示的道理,又稱四聖諦

『苦諦』指意苦、身苦、來世苦。所謂意苦就是貪瞋癡煩惱苦,身苦則是病老死苦,而後世苦即三惡道報苦(畜生、餓鬼、地獄)。意苦、身苦乃累世業力所致,或是說前人所造而現世人接承。公平嗎?很公平!因為前人與現世人除了軀體不同外,其他無什差別,現世人造業所成就的苦習,將又感召入某一後世眾生,而繼續苦下去,這個道理就叫因果循環,或俗稱輪迴轉世。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 Aug 27 Mon 2012 13:52
  • 念珠

念珠

念珠不是佛教所創,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亦無念珠的記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佛經記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經典,而律部經典卻不見有記戴,所以依律典的南傳佛教徒亦較少有持珠,但在密教中念珠卻是極受重視。傳入中國的經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木(木患)子經」,「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主要內容是講述持珠念三寶之功德,總括來說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高僧大德配戴掛珠時亦可增加威儀。

「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 說法最上品是 1080 , 上品 108 顆,中品 54 顆,下品 27 顆,而顆數所代表的意義是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說,而非出自經典所戴,現將常見的顆數意義簡述如下︰

1080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為 1080 種煩惱,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及天上,即是六道輪迴的世界,後四界是聖者悟的世界,即是︰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有三十二相好莊嚴,其中一相為梵音聲,就是真正做到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所感得的果德。佛於無量劫來未曾打過妄語,所以具清淨梵音,說法音聲能遍傳十方國土,而且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說一句法,什麼人都能夠瞭解、契悟,不僅臺灣人聽得懂,日本人也聽得懂,乃至世界各國的人都能理解,甚至於畜生、餓鬼、地獄道眾生也能聽得懂。另外,一個人如果口業清淨,三世不打妄語,舌頭一伸就能到達鼻尖的地方,這也是因為過去口業清淨所感得的果報;佛不只三世,乃至三大阿僧祇劫,都修六波羅蜜,口業清淨,所以佛的舌頭,一伸即能覆面至髮際,稱為廣長舌,這也表示佛說法廣大無礙,無遠弗屆,無人能及。這些都是佛在因地修行時,口業清淨所感的殊勝果報。 

有一次,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連尊者,為了想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梵音聲,究竟能夠到達多遠的地方,於是就用神通來測驗佛的音聲,看看飛到什麼地方,才聽不到佛的音聲。於是用神通飛過了無數千萬億個佛國世界,但是還聽得到佛的梵音聲。目連尊者最後飛疲倦了,便停留在其中一個世界休息,佇足一看,這個世界的人都長得很高大,自己與他們的報身比起來就像一隻小蟲子一般;此時這個世界的如來正在與弟子共進飯食,尊者剛好停在一個有如山一樣高的大缽缽緣。如來的弟子一看,奇怪!那裡飛來一隻似人身的蟲子,還身著袈裟,於是告訴如來眼前所見之事。如來說:你們千萬不要看輕他,他不是什麼蟲子,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 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為了測驗他的師父──釋迦牟尼佛的梵音聲能夠到達多遠,所以用神通飛過了無數個世界,現在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休息一下。接著又告訴目連尊者:佛的梵音聲,是無遠弗屆的,縱使你經過無量億劫,繼續不斷地飛,還是無法測出佛音聲的邊際!

眾生內心有嗔心、嫉妒、驕慢等煩惱,因而易犯種種口過,或說話挑撥離間、惡口罵人、說不實的話欺誑他人;或說穢語、無意義的話,乃至譭謗佛、法、僧及一切眾生等。由於口犯種種過失,導致今生有所言說,人不喜聽、亦不信受;乃至後世貧窮下賤、容顏醜陋。修行若能遠離四種口過,未來即能感得如佛的清淨梵音聲,說法度眾無有障礙。此外,口不犯四過,以真誠心待人處世,不但能得人信賴、尊重,念佛、持咒、誦經也會有感應,因為口業清淨,自然有清淨的功德效用產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懺雲法師修藥師法門很有靈感!

我在建築大殿的時候,有一位居士,他對我說,叫我採用一個青年,他能全部幫我建築大殿。後來,這個青年,我瞭解了,我不敢用他。這個居士就一定要用他,那我不能。你佈施是佈施,我不能接受你的條件、得用他。好的,我求之不得;不相宜,我不能用。我就自己想:我有多錢就建築,沒有錢,我寧肯停工。
怎麼辦?
我就想起《弘一大師演講錄》上有:求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黃金為地、不用求金錢。可是,在娑婆世界,一切一切都需要金錢,建築大殿怎麼辦?我就想起弘一大師的話,在娑婆世界還沒有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我們求藥師佛加被、修藥師法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屠刀下天堂和地獄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雙目緊閉,盤著雙腿,兩手交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斷。打斷他的是武士嘶啞而懇求的聲音:老頭,告訴我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

老僧毫無反應,好像什麼也沒有聽到。但漸漸地他睜開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武士站在旁邊,迫不及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友難遇」,如果難得而都能得到,那真要好好珍惜!

《阿含經》裡有一則海龜喻,是說要想得到人身,就如一隻盲龜,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還要有個孔,讓盲龜的頭伸出來以便漂浮呼吸,實在是難上加難,所以說「人身難得」!經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難得,生命易逝,我們能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持這寶貴的人身嗎?

「佛法難聞」,要聽聞佛法也不容易。今天有很多人到處禮拜寺院,求聞佛法,卻很少有人能心行密合,言行一致。很多人能講說佛法,但能講得契理契機的很少;有時講說者的觀念不純正,常會以盲引盲,把信徒導入邪路上去。或者講經的人太執著,使聞法者執迷,不能接觸到真正的佛法。有些人勸他們聽聞佛法,卻推說沒有時間,緣分未到,可見佛法難聞。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