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9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念佛頭上就有光

明朝萬曆年間的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祖。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是姓沈,在家時就有學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過世,他的子孫為他牽亡,牽亡的時候,仙婆替亡者說話。他覺得很稀奇,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叫沈居士,他也去聽那個人替亡者說話。他站在旁邊,後來想到:我是念佛的人,現在我沒有念佛,這樣不好。自己的心隨時就提起正念,心中在默念阿彌陀佛,繼續在念佛。他一念佛,那位仙婆就說了:像沈先生這樣用功,這樣修行,就不必煩惱不會作佛,將來一定能夠成佛!沈居士聽到,嚇了說:我默默地站在這裡,你怎麼會知道我有修行?仙婆就說:有啊!我知道現在你在念佛。”“你怎麼知道我在念佛?仙婆說:你心裡一念阿彌陀佛,你的頭上就放出光明來。光明中就有一尊阿彌陀佛站在那裡,非常慈悲,光明燦爛。所以我知道你心中在念佛。

由此可見,我們凡是念佛,我們頭上就放光,頭上就有一尊阿彌陀佛在那裡,時時加持我們。所以有人說晚上走路,一個人走會怕的時候,就認真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不會怕。若一念阿彌陀佛,頭上就放光,光明中有阿彌陀佛,所有的邪魔鬼怪都會遠離,就不會傷害你,所以念佛現在就得到廣大受用,頭上時時放光,佛時時在頭上來加持,這是非常難得。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相真空與斷滅空、妙有與假有

佛法所說的空有兩種一種叫[空相]另一種叫[真空]

一種叫空相,指世間的萬事萬物,由多種因緣和合而生,刹那變化,無有停止,最終必滅。
一種叫空性,也叫真空,指能夠產生萬事萬物的總根源。真空才是真實的存在,真空含有無量德能,能夠產生萬事萬物,因此真空本身其實並不空。所以佛法所講的空和凡夫所說的、所想像的空是不同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什麼凡夫無法感應到世間真有佛菩薩的存在?

凡夫要感應到佛菩薩的存在,不是容易的。

有句詩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空與妙有---值得深深瞭解的好文

「金剛經」是禪宗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熟讀「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環繞在「破我執、滅我相」上,強調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是「破執」,當然是破「執有」,也破「執空」。執有是虛妄;執空是斷滅空。為破執有,「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但又怕大家因此而執空,所以又說:「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也就是菩薩「應無所住」,可是也要「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至高無上正知、正見、正覺的意思。唯有「至高無上正知、正見、正覺」的心,我們才能不執有、不執空,才能了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道理。

「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無實」就是「真空」,「無虛」就是「妙有」,知道了「真空妙有」的真諦,才能洞澈「此法無實無虛」的真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定業和命運
(
資料來源:地藏論壇)

定業到底是怎麼回事,到底和命運、算命得出來的結果是不是一致的。
《大般涅槃經》講: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或有報定而時不定。緣合則受。或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年暗室 一燈就破

我們心中的無明,我們心中的不明白,猶如千年暗室,只要點上一盞明燈,全部可以照亮。在安徒生的童話集裡有一個《賣火柴的小姑娘》,她每點燃一根火柴,就會看到一些今後或將來的東西,每點燃一根火柴,就會看見靈界的東西或看見天上的東西,等她火柴點完了,什麼東西都看不見了。而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根火柴,也不是一盒火柴,我們需要的是永久的明燈,永久的明燈是靠菩薩給我們點燃,而不是靠自己的微薄力量能點燃的。

造了惡業,要真誠懺悔,如果造了惡業有如在暗室裡什麼都看不見一樣,但是你真誠懺悔猶如一盞明燈,可以把你過去所做的很多惡事懺悔掉,但一定是真誠懺悔,真誠懺悔之後你的心就開始清淨了。誰沒有做過壞事?誰沒有做過錯事?只要是人就會做錯事。但是要懂得懺悔,你不懂得懺悔,你就永遠找不到方向。我們生活中有一句話叫:不撞南牆不回頭。多少人在婚姻,事業上明明做錯了,明明撞牆了還要向前走,明明知道做這些事情會有業障,非要去做,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如果再這樣寵下去,早晚會走上邪路,但還要繼續寵他,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心中有無明和障礙。師父常教你們修身養心,必須先寡欲,要清心寡欲,不要追求名利,只有清心才能寡欲,欲望少了,心就清靜了。修心真的很難,把心和體修到一致,這個人才能成功。就像人間常講身心健康,心為上,心比什麼都重要,而身是後天所造的,只有身心一致,才能健康才能產生智慧

如果你們在生活中遇到惡人,這個人很壞,我們應該怎麼辦?當思是來考驗我的,應該想這個人是來考驗我的,當你知道這是個惡人的時候,你能控制自己不與他發生矛盾,不與其爭吵,把他當成好人,這樣才會提高你的修養。如果一輩子碰不到惡人,壞人,就不會有這種修養。就像醫學界講的,如果碰不到這種細菌,就研究不出這種抗體。如果碰到壞人,你要感謝他,因為他讓你懂得世界上還有這種壞人,下次再碰到另外壞人與他一樣時,你就不會上當,所以你要感謝他其實就是要學會克制自己,要學會忍辱。遇到魔也是一種考驗,如果你從來沒有遇到過魔,你的誓願就不堅定,不堅固,因為沒有魔考你這個人就不會下定決心,碰到魔對你是一種考驗,比如現在你們都知道超度,如果家裡的亡人來向你要迴向,你是不是應該感恩他們,如果沒有他們來向你要迴向,你的業障就消不掉,你身上的靈性就超不走,今天讓你頭痛,明天讓你腰痛等等,總之讓你不得安寧。比如今天讓你摔一跤,你知道這是魔來了,就要提防他,念佛 迴向送給他,要明白這是因為你過去沒有好好修,還沒還清過去生中的業障。所以才有今天這個報應,而且報應是一定要承擔的。一個人常存感恩心能驅除邪魔和惡業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和尚出家悟道多年,依然沒有開悟長進,他自認為不是出家人的料,便想下山返回塵世。

和尚去向禪師辭行,言道:師父,我天生愚鈍,我的腦袋像一塊頑固不化的石頭,不是悟道的料,我只好下山還俗了。” 

禪師並未言語,而是帶他來到寺裡一尊佛祖像前。

禪師問道:你面前的是誰?”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生活轉念法〈2

31上香拜佛:

供水:願眾生的心像這杯甘露法水一樣清淨平等,回歸自性,一心念佛,早生極樂。

上心香:心中一顆好明香,不燃不點自然香,十二時辰各一盞,金剛落地放毫光。願眾生一心一意跟著阿彌陀佛走,一個方向,往生極樂世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生活轉念法〈1

1、早上起床:睜開佛眼或智慧眼,願眾生早開智慧,都具有辨別是非、善 惡、邪正、利害、得失的智慧眼。一心念佛,求生極樂。

2、穿上智慧衣,腳踏蓮花,走在解脫路上;去厠所為眾生排除煩惱業障,露出智慧,共同念佛,往生極樂。

3回到臥室:觀想,疊上阿彌陀佛無量光化現的四十八願大願力被,願眾生增長願力,消除業障,露出智慧,一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妄想執著,沒有這個東西!

阿育王喜愛佛法,知建佛塔浮屠可成就大功德,就在國內大興佛塔建設,共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
這一天他很高興,請來了一個學佛的長老來看看他為佛教所貢獻的事,見長老聽聞這浩大工事卻不為所動,不解反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善止惡即是修行----聖嚴師父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麼是善與不善,什麼是好的心與不好的心。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訴我,他什麼宗教都不信,他只知道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存好心。
我問他說:「沒有錯,那你有沒有宗教信仰呢?」
他說:「像我這樣的人,還要什麼宗教信仰?我既不做壞事,也不存壞心,只有像你們這樣的人,因為常常做壞事、存壞心,才會有罪惡感,所以要信宗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的磁場

世間的一切人事物乃至於萬物,包括有形、無形,乃至於仍未成形,皆為磁場之因緣。表相看起來,磁場是無形無相,但實際上要瞭解磁場之實相,可依萬物之因緣果報觀之。

例如:事業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乖違、男女感情不順、身體不適、雜病叢生乃至於不如意,諸事不順皆為你的磁場中有太多汙穢之氣。祖先未能超拔者,是為子孫最為頭痛之事,但是往生之祖靈未能與我們言語溝通,致使子孫也會遭受到祖先汙穢之氣之牽累,以至於會產生陰陽無法協調,難以通順之陰陽氣,導致種種的不順,日子不祥和,痛苦不安,身心皆無法安住,得不到優良的生命品質,更遑論修行,皆淪為空談。

【地藏經】是一部孝經,也是因果經。 它記載著人的生滅問題,萬物的緣起緣滅,最為特殊一點乃為陰極陽極之兩股氣皆存於【地藏經】裡面,何以故?佛教引導眾生瞭解因緣果報,是為修福修慧,不起貪嗔癡之惡習,必要完全清除意識之穢氣,但是累劫之因緣,讓一個凡夫眾生無法完全斷除惡習修福修慧的,所以佛便借用善巧方便,廣利名目來引導眾生,也為陰陽兩界眾生設立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 又名因果經及又名孝經。因果乃為陰陽所致,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便能輕易渡化祖靈(因為往生之祖靈若為果報之故,皆因缺乏大量陰陽之氣故,一直未能解脫)若為修行,亦需先渡化祖靈以及累劫冤親債主之後方能無礙的修行。也是因為地藏王菩薩的護念之下而解脫。眾生之業力無量無邊,輪迴於此業海之中,無論此世現何種相皆為苦相,因此為業報身,要清淨並非易事。業海之中存有陰陽兩極之磁場,眾生因身上之磁波渺小之故,無法自行排解累劫之業氣,佛慈悲為我們引適 量之氣來融凡夫之磁波,救苦救難觀音大士指引之故,數年來以此方法為許多疑難雜症、不治之症、諸事不順之眾生作引導,讓他們能圓滿如意,漸入佳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禮佛無所求

作者:聖嚴法師

黃檗希運在佛殿上禮佛。

唐宣宗當時在寺中做沙彌,見此而問黃檗:「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僧)求,長老禮拜為何所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423_1246123880cXpX.jpg 

盡虛空遍法界,存在著一種因果定律,即業因果報的道理;有如是因,決定有如是果,絲毫不爽,是非分明,公平公正。業因果報力的作用,不可思議,能通達前世、今世、來世,三者密不可分。故佛教說:「欲知前世因,今世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世作者是。」現例舉典型事實說明之。 

一念善之果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無邊』是甚麼意思?

記得最初聽到這四個字,在自心中可說是既景仰又懷疑,佛法,可以讓人解脫生死,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但,人,不都會死嗎?到如今也沒看到有人解脫生死啊!時至今曰,才漸漸理解自己對經義的誤解。在釋疑之際,亦不斷的審視自己「為何當初對此四個字『佛法無邊』,從不作它想,只是一味的相信自己的認知,認為這句話就是在形容佛法高強,無可限量」。於審視的當下,驀然發現人心習慣性的思考邏輯,常常會以「果得之欲心」來看經文。

通常此種心意識來看一般的文章,是很相稱的,因為發表文章的人,也是用此心意識在表達,所以多數可以會意。

但,經文所顯,均是佛菩薩果證圓滿的意境,若用我們習以為常的心識予以解讀,通常無法會意。那日聽到一句話「眾生顛倒」,忽爾靈光一閃,佛法無邊,其中「無邊」,即指「無落兩邊之分」。簡單的說,世間一切法只要不落入有無兩邊的分別,就是佛法,故言佛法無邊。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樣發菩提心

經上說:「修行若不發菩提心,終成魔業。」古德說:「修行不發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種。」由這兩段經論看來,可知發菩提心,為修行上最起碼和最重要之條件。

那麼,菩提心究竟是什麼?含些什麼意義呢?按「菩提」二個字是梵音,東土譯為「覺」。覺又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總而言之,就是發起「成佛」的心。成佛為什麼?課誦本上說得很明白:「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其他如大慈大悲呀!自利利他呀!斷一切煩惱呀!學一切法門呀!皆是發菩提心的廣義和推闡的名句文身。

怎樣發菩提心呢?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實賢大師〈勸發菩提心文〉,發揮得最為詳明精微。它的內容大概分為:邪、正、真、偽、大、小、偏、圓等類,條分縷析,應有盡有,誠為天親菩薩《發菩提心論》後,絕無僅有的宏文。但是文內係專對出家人立論,非對一般人士而言,且文體深奧。此次《中國佛教》月刊徵文的格例:一、為對四眾弟子作勸請。二、要用淺顯通俗的語體文。我為符合刊物的意旨,只得另闢途徑,來詮發菩提心的意義,然而也不能超越天親菩薩和實賢大師兩位大德的範疇之外,不過文體和措詞上稍為不同罷了!試說如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永嘉大師證道歌〉有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二句很即是在說明 「迷則有三界,悟則十方空」的道理。六趣即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及地獄的六道一切眾生。在生死輪迴中的眾生,因一念迷妄,隨其業力而趣入六道之中。大千者,謂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名一世界,千個世界合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一中千世界,復千個中千世界名為一大千世界。

「夢裡明明有六趣」的「夢」字,說明夢的本質就是顛倒。因為眾生的無明妄執,執緣起假合的諸法為實有,執四大五蘊和合的假我為實我,因此造作生死之業,妄受苦報不已。就像是在夢中一樣,不知不覺而起惑造業,由業感果,六道輪迴,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由此彰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wJKfJ.RLZLsS5ecGzTang

惟寬禪師有一次被一位學僧問道:狗有沒有佛性? ” 

有。惟寬禪師答。 

你有沒有佛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持咒有用嗎?

咒的作用應該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語句所組成的符號,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薩的尊稱和力量,從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發生。

  咒語的出現,一般是透過所謂通靈者的媒介,由神靈所傳授,而為民間所採用,不論東西方,都有咒語的流傳、使用和信仰。在中國民間,符咒並用。符是用筆繪成的符號,也是代表特定神明的靈力,所以,遇到一些小不如意事,以現代人所稱的民俗治療法,也可以產生療效,由所謂民間信仰的符咒力達到驅邪、避凶、趨吉的目的。

  在釋迦世尊時代,也有少數弟子採用類似的咒術,而為佛所不許。佛滅之後,佛教徒的分子漸漸複雜,有些本來就是外道的咒術師,皈依三寶而出家為比丘,故在《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誦律》卷四十六等,有用咒治病的記載。然依根本佛法,應該是有病看醫生,有災難要懺悔、存善心、做善事,才是逢凶化吉、解冤釋結,消除業障最好的辦法,所以,原則上並不重視咒語的使用。(請參閱拙著《世界佛教通史》二一五及二一六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常有這麼一句:夫妻是相欠債才結為夫妻:或是子女是來討債或還債的。這樣的說法,是一種消極的宿命觀,非佛教正信觀念。

  冤親債主顧名思義,其淺顯解釋為"有冤即有親、有債即有主的相對關係。所謂冤者,是因心理上形成的一種憎恨心,有時無關對或錯,對或錯都會形成怨氣,是執著心所致,只要自認受屈受辱,不論事情是非曲直,而是因為意識生起而執著造成。

  至於親,範圍就更廣泛,有因緣就有親,也是因為意識生起而執著造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