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即是非相
《金剛經》是在浩瀚如海的佛教經典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倍受信仰與傳誦。其揭櫫諸法本性空之實相,以破除眾生對世間諸法執著為旨趣,然這說法卻也引發福薄智淺之輩產生懷疑、恐懼,甚至墮入「惡取空」──否定因果道理,不知緣生無性之理而謬解空義,執著於斷空之見。要避免此一錯誤,便是要具足般若智慧,也即是經中所喻指:般若如金剛,以金剛之堅、明、利的特色,代表般若的體、相、用,亦即般若如金剛,堅硬、明淨、銳利,故能摧毀一切無明煩惱,令行者得以排除修行上所遭遇的障礙,進而穩當地走在菩提大道上。
《金剛經》以「空」來說明諸法本性及相貌,而並非指諸法不存在。「空」,是因一切存在的事物皆是眾多因緣條件所成,這也即是經中所說的「一合相」──眾因緣合和而成一件事物。
在世人的眼中,所見一切皆是真實存在;然而,以佛法的角度觀察、思惟,眼前存在的事物,就是「一合相」,是眾因緣互相依待而有,其性非真;因此,若真要講有個真實的狀況,就是「一合相」吧,所以經言:「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世界也是因緣條件而有,既是因緣所成,所以無自性、空;雖然自性空,卻不能否定其客觀存在之事實,所以真實的只是眾因緣所生之法,然後這一切各自被安立不同的名字。連名字也是「假名」,無所謂真實。
以此為據,《金剛經》說:「實相者,則是非相。」試問:世間何物是自性生?答案是「沒有」。既然無一物是自性而有,皆須仰頼外緣而成就,當然就非實。所以,「實」者,即是「非」,;「非」者,不是沒有、或是不正確,而是指其虛幻不實之相。看似吊詭,卻是諦實之語,因為這是就真理的立場而言。
既然如此,那眾生汲汲營營去追求這非實、是幻的事法又有何意義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