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個苦和尚的曠世傳奇 31

清光緒三十三年,有一個其貌不揚的鄉拙青年,穿著一身襤褸的鄉下土裝,來到雞足山祝聖寺求見虛雲長老,住持祝聖和尚問他:你是誰?你來求見虛老做什麼?

那鄉拙青年說:我今年二十歲,是雲南鹽源人氏,從小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族人將我入贅曾氏,從此以曾為姓,寄籍賓川縣。如今因為家鄉鬧飢失收,無人僱用我種田,我家貧苦,又有兩個兒子,我養不活家小,無計可施, 聞說虛雲老和尚在雞足山修建祝聖寺,僱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無路,只好來求虛雲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賺取些少工錢養活家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以懺悔來消除業障?-- 開啟幸福人生的金鑰

 

「人心不古,世道衰微」,社會風俗道德的衰退,這是大家都有同感的。打開電視新聞、翻開報紙,媒體所報導的多是負面的消息,殺、盜、淫、妄,在在易於感受到這股惡業的氣氛。就說殺業,一天不知殺了多少雞鴨?站在佛法的立場來看,這些惡業將來必定會招受惡果報應,以當今更快的現世報來觀察,其實不需等到來世,現世報早已如影隨形,善惡之報就活生生的在你我眼前出現。(殯儀舘、醫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段觸目驚心的真實故事(這是真人真事 , 當事人還在的見證)

2003
年秋,這一天晴空萬里,微風舞動,我和老伴聞名來到河北省元氏縣蟠龍寺院,燒香禮佛後,就在寺裡走走看看,這時迎面走來一位年輕師父,她和藹可親,面帶微笑,老伴上前行禮搭話:“ 師父,我們是遠道而來的居士,能否與您交談?”師父忙說:“阿彌陀佛!可以可以。”這時我問:“師父,看您很年輕,為什麼要出家?”於是她認真的把親身經歷的一段觸目驚心的事實,講給我們聽。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同兄弟也是難以逃避!

 

王子岳、向萬竹,兩人雖是異姓,卻是一對好友,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修行?
  很多人以為吃素念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作修行。其實,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所以,上述如誦經拜懺、吃素禮佛,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因此,它也是修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是修行的目的,這要弄清楚才行。至於修神通,佛教主張因緣果報,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而有現前的受報,未來的出路,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永恆的福德智慧
  
  雖然從佛法的智慧來看,世間的一切,包括妻子舍宅,都是暫時的擁有、虛幻的依靠;但是,作為凡夫,我們還是不得不有所追求、有所依託。
暫時的依託,總比一無所託來得好,而且,世俗生活的平凡希望,可以刺激人們心甘情願努力向上,否則生活之中便失去了誘因和動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覺察自己的偏執
  
  人生在世,總有許多煩惱。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斷除煩惱,怎麼做呢?方法很多。當我們追究煩惱的根源時,會發現有一種煩惱,是來自於自己主觀的立場,不能得到外在環境或周圍的人認同。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接納,甚至能控制別人;卻很少有人會心甘情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更甭提受到別人的控制了。如此,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衝突、矛盾就來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煩惱如霧起雲生

  

 我們所處的世界,都是自己所體驗到的世界,未必別人也有相同的體驗。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果各執己見,誰也不肯退讓,那就永遠相持不下了。許多衝突、糾紛,就是這麼來的。我們必須明瞭,自我主觀的喜好,就是一種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有執著,煩惱就跟著來了。仔細推想,這些煩惱都不是從環境而來,完全是自己招來惹來的。就像雲霧雨露都從地面生起,而雲層之上的藍天,不受地面氣候變化所干擾,恆常是湛藍的;我們的清淨智慧慈悲心,就跟藍天一樣,而我們對外在環境現象所產生的分別心、瞋恨心,就像地面生起的雲霧一樣,蒙蔽了我們本有的清淨智慧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的話 --- 人生之大病,不在無用,而在無明。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脾氣是障道的因緣

 

對任何人不可以發脾氣,不但在外邊沒有脾氣,就是在內邊也要沒有脾氣,到了這種境界,才算是真正沒有脾氣的人,敢怒不敢言,那也是發脾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炳南老居士開示念佛方法

一、最簡單的早晚兩箇課程
(一)那摩大慈大悲 本師釋迦牟尼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悲忍辱攝群魔

宣公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開示

在我年輕的時候,專門歡喜和魔來鬥法,所以鬥得三千大千世界的魔軍,都想來對付我。所以有很多次,幾幾乎乎把生命都沒有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誠則靈

若生疑心,乃至很小很小的罪,或很輕的罪業也不得滅。

錄於《千手千眼宣化上人經典開示選輯》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宣公上人開示

佛當初住世,是主張人吃齋的,但並沒有勉強人吃齋。為什麼?因為有些人很喜歡好味,若堅持他必定要吃齋,他就不敢出家了。因此當時佛有些饞徒弟喜歡吃肉,祂也沒有說什麼。出家人是循方乞食,不饞的人會說:「人家供養什麼,我就吃什麼。」饞的人就有選擇之餘地。

 

究竟吃肉和不吃肉,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吃肉慾念多、妄想多、不容易得定。不吃肉則少欲知足,沒有那麼多的妄想,因為氣血清而不混濁的緣故。肉裏頭含有一種濁氣,因為它是由一種很污濁的東西生出來的,所以人吃了不容易持戒、不容易開智慧、不容易證得三昧,想持戒卻妄想紛飛,總是不守規矩,得不到定力,行住坐臥都不安。既然不能得定,就沒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智慧,則任何問題都不會發生。吃肉是往愚癡的路上走,不吃肉則往智慧的路上走。不同之處在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也找到了嗎?


找到了

失落的東西,忽然找到了,多麼的歡喜。「找到了」實在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尤其是找到「東西」之外,如果能夠找到「自己」,更是值得慶喜。人生應該找到自己的什麼呢?例舉如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念善萬念善  一念惡萬念惡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般將不去,修業亦離身

 

萬般將不去,意指人在投胎時空手而來(儘管嬰兒生下時攢緊雙拳,那裏面也沒有東西,他只不過想來人世間抓東西而已)、撒手而去(人逝世時雙手最終還是攤開的,甚麼都沒抓到),不知從何處來,也不知往何處去,其一生所能,一生所得,無論是權傾朝野,還是富可敵國,萬般萬樣都是帶不走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新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新譯,意思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覺悟,亦即究竟圓滿的佛果。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前 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宇宙的起源...

前面我們學過第一段「顯一體」,這個一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自性的性體它是真的,除這個之外都不是真的。佛法裡面講真講假,它的標準定義很明白、很清楚,永恆不變,不生不滅,這是真的;有生有滅,變幻無常,那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