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23)
- Oct 20 Thu 2011 13:14
古寺高僧與無神論者的精采對白
- Oct 12 Wed 2011 08:52
情到深處人孤獨 ( 2 / 2 )
- Oct 12 Wed 2011 08:50
情到深處人孤獨 ( 1 / 2 )
很久以前,有過這麼一首歌,歌中有著這麼一句:「情到深處人孤獨」。為什麼當感情越來越深厚時,人卻會感覺到「孤獨」呢?
那是因為我們往往在付出感情的同時,也加入了過多的「自我對他人的要求」。
- Oct 06 Thu 2011 09:05
生病是好事
佛經裡面講過,釋迦牟尼佛所度化的娑婆世界具有五濁,眾生的煩惱很粗大,環境各方面相對來說都非常惡劣,是一個充滿痛苦的世界,不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麼幸福。正因為如此,當時釋迦牟尼佛發心到這個世界來度化眾生的時候說道:他所調化的世界中的眾生,不論是精神上或肉體上受到任何痛苦,比如說,在這個娑婆世界中生一場病,即使是小至頭痛的病,也比在其它清淨佛剎中修持很長時間的功德還要大。
頭痛會有什麼功德呢?
雖然頭痛本身沒有什麼功德,但仰仗佛陀的這種發心,而使娑婆世界中的任何一個人生病,都能依靠病痛清淨很多很多的罪業,不僅如此,而且清淨罪業的程度也比在其它清淨剎土當中修行的程度還高。比如說,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等等,因為它本身就沒有痛苦,所以在清淨罪業方面的效果自然也沒有那麼好。
- Oct 03 Mon 2011 14:49
她是誰?
她是誰?
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老禪師心中清楚,參加這次閉關的四十名法師今天已經到了最後一關——破生死關;生死關亦稱情欲關,情欲不斷,生死難了,但願這些法師今天能不出意外,順利過關。
- Sep 16 Fri 2011 23:06
不要作繭自縛 瞞心昧己
不要作繭自縛 瞞心昧己
莫作繭自縛
人要修行,無須放棄工作,不須躲入深山;但是,要修行就得擺脫七情六欲,所有恩愛纏綿、怨恨交織、刻骨銘心、夢魂縈繞……都是自縛於七情六欲之繭,而把自己綁在裏面。所有放不下、不自在,百分之九十是情感的因素。有些人一生事業不能平衡發展,是因為家庭不調和。順治皇帝江山都不要,是感情在作祟。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豫讓漆身吞炭……這些都是仇恨的驅使,讓愛恨交織糾纏,使一個人喪失理性,走上毀滅沉淪之途。
- Sep 16 Fri 2011 22:57
不要隨想入陰
不要隨想入陰
很多人以幻想為享受,想入非非。一個人坐在那裏想,越想越有味道;想到高興的事,情不自禁的會自己發笑。有時候,為自己勾畫一幅未來的遠景,會興奮到整夜不睡覺,越想越有意思,乾脆喝杯茶,抽支煙,繼續想下去!可是到了明天,一出門,所想的不是忘了,便是一點兒也派不上用場。
- Sep 15 Thu 2011 13:04
假如真有佛,你損失了什麼?
- Sep 14 Wed 2011 18:10
同是「了不起」?
同是「了不起」?
有人說你「了不起」,對於一個確有成就的人聽了之後,非常高興,覺得你在稱讚他;作為並無特長的人,聽了「了不起」,會覺得你在挖苦他。同是「了不起」這一概念,它可以是稱讚的褒詞,也可以是挖苦的貶詞。它的實際含義究竟是什麼?
- Sep 14 Wed 2011 17:58
何為煩惱
何為煩惱
何為煩惱呢?煩惱是擾亂內心寧靜的因素,有了煩惱人生就不得安寧,不得自在。眾生的煩惱多半因為執我的關係。就如執身為我來:說有的小姐因為相貌平平而煩惱,有的女士因為身寬體胖而煩惱,有的小夥子因為身體矮小而煩惱,有的老先生因為體弱多病而煩惱。
- Sep 02 Fri 2011 08:20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人為什麼活著?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人為什麼活著?
人活在世上,總是在充滿著迷惑的狀態下生活著:既不瞭解自己,也不能真正的認識世界。試問你們知道「我」是誰嗎?這個問題看來很簡單,有人可能會不加思索的回答,「我」就是我。其實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你以為「我」是我,請問你究竟以身體為「我」,抑是以思維為「我」呢?倘以身體為「我」,身體乃四大假合,四大解散「我」在何處;如以思維為「我」,思維乃建立在經驗及概念上得以延續,並無獨立可言。足見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所以在西方哲學中的最高名言是:認識你自己。
- Sep 02 Fri 2011 07:54
執著欲望帶來的痛苦
執著欲望帶來的痛苦
佛經稱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是欲界,欲界的最大特點就在一個「欲」字上,可以這麼說,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生活在強烈的欲望中。欲是什麼?欲是生命內在的希求。有從生理上發出的,也有心理上發出的。因此,欲望有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這兩個方面。
- Aug 24 Wed 2011 18:21
心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瀟灑自在。
心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瀟灑自在。
在唐朝有位叫懶殘的禪者,由於他修行上的造詣遠近聞名,有一天,皇上派了使者來請他,此時禪師正在山洞中烤芋頭吃,使者宣讀了皇上的聖旨,禪師睬也不睬,時值冬天天氣很冷,禪師凍得流著鼻涕,使者見狀,勸禪師擦去鼻涕,禪師說:我沒有工夫給俗人揩鼻涕。禪師有首寫照自己生活的詩,可見他的瀟灑自在。
- Aug 24 Wed 2011 13:59
懺悔道場,從心建立
懺悔道場,從心建立
在平凡的人生中,自我約束行為、自我反省,把好的形態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進」。
人若無所事事,只想著:痛啊!苦啊!那麼時間只是平白地過去,痛苦反而更加嚴重。
- Aug 14 Sun 2011 13:34
佛祖不是你的經紀人
- Aug 10 Wed 2011 08:40
不被自己障礙住
- Aug 10 Wed 2011 08:26
什麼是三昧?
什麼是三昧?
三昧是正受,「正」是恰當的,「受」是別人的感受,不是自己的感受,如果自己還能感受,都不是三昧。三昧有很多說法,三昧本身在般若經內有一○八種,一般說三昧,可以用這種方式去看:一個人能夠心無旁騖,完全投入某一事物之中,不會生起別的意念,此種現象稱三昧。
- Jul 25 Mon 2011 18:34
乘願再來
乘願再來
在佛門裡,常聞佛菩薩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從現實簡單的一個角度來看,「乘願再來」給我們一個重新開始,一個重生的機會!提醒我們不要只識勉懷過去,用一條麻繩束縛著自己。他給我們新希望,過去不管是好是壞,都讓它過去,要留下來的自然會留下來,一切順其自然。《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之事不可以追回來,現在的掌握不住,未來的都在變化中。如果隨時隨地都可以讓自己重新開始,這就是乘願再來。所說「再來」,例如我們做錯了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去改正,從頭做起,讓自己重新開始,就是隨時讓自己重生。有人認為佛教講的「乘願再來」,也許看得比較長遠一點,他說的是下輩子。在這方面,我們並沒有否認下輩子的乘願再來,但那個是死後之事,現在是管不到、做不到的。人間佛法,是要我們在現實生活上著手,從一點一滴善法做起,持之以恆,將此身心奉獻社會。
- Jul 23 Sat 2011 20:10
一個苦和尚的曠世傳奇 3-3
一個苦和尚的曠世傳奇 3-3
省督唐繼堯,財政廳長王竹村,水利局長張拙仙……次日聞報,都趕來了。昆明日報攝影記者也跟來了,還有各大員的家屬、社會賢達、昆明的佛教徒,全都來參拜了!真是轟動了全昆明;數萬人絡繹登山來拜,人人感動,個個稱奇!昆明日報刊出了頭條大新聞和照片,轟動了全雲南。“誰說沒有佛法呢?誰說修不成佛菩薩呢?”人人都說:“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證據麼?”
“這也奇怪!”唐繼堯說:“若說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卻又怎會把全身燒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會仍然保持原來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這不是凡火燒成的了!”虛雲說:“具行法師是由心內發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