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 (10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5541313_1638996062792666_8889711617771089202_n.jpg

究竟什麼是自性? 張尚德老師開釋

中國人文精華文化發展的最高峰,是禪門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歷代禪門祖師大德,許多未受過正式教育,甚至不識字。他們對自己和人性、家庭、社會、天下國家的了解,一點便通,從而無一不知,無一不曉,此之謂:明心見性

也就是徹底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用另外的語言來說,徹底了解自己就是明心見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玄一學佛-logos3721-logos-buddha-quote-2015-11-10-01.jpg

佛曰「不可說(佛家名言)是甚麼?

不可說,又稱不可言說,或單稱不說。真理可證知,然不可以言說詮釋。佛曰:不可說,道家講三緘其口,儒家講沉默是金。

《大品般若經》卷十七〈深奧品〉與《大方等大集經》卷十八〈虛空藏菩薩品〉均謂第一義畢竟空,故不可以言說詮釋。《中論》卷四〈觀四諦品〉云(大正30·33a)︰第一義皆因言說,言說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義則不可說。若不得第一義,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諸法雖無生而有二諦。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xresdefault (1).jpg

佛法即非佛法是說甚麼

讀金剛經不能掐頭去尾,不能只看一句話,否則就會完全誤解經義!「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光看這句子,會以為佛陀告訴須菩提說佛法不是佛法,那豈不成了瘋話!所以要仔細閱讀前後文,才能弄清楚為什麼佛陀會說這麼一句話。

這句子裡所謂佛法,乃指諸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亦即所有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方法。佛陀說過去所有成佛的人,對一切世間,以金剛般若波羅密(能破除煩惱障的無上智慧)觀照行持,故能成佛。所以佛陀才說,三世一切佛(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佛)都因具足金剛般若波羅密才成就等正覺的。而這所有佛的成就方法(佛法),最後都共證緣起法性,因此所說的法必然契合三個特徵(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所以自認為自己成佛的人,就是尚未成佛!還有一個能成佛的我,怎麼有可能成佛呢?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的學生問「佛是什麼?」時,佛陀的第一個反應是「默然(沒吭聲)」,再問才回個「不可說」。然而成佛是自作證的,圓證緣起法性,那只能心領神會的「哇烏」,不可思議,無法言說。實證第一義諦,當然無法言說,說了就不是第一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722.jpg

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教」?

什麼是「佛法」?

「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用,就是對於一切法都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就叫做「佛法」。所以「佛」這個字是能覺,大智大覺是能覺,「法」是所覺。也就是「智、覺」的對象。雖然講一個能、一個所,但是在佛法裡面,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比較上難懂的地方,不容易體會。如果把能所分開,能則不是所,所則不是能,我們容易懂,但是實在講,佛法確實是說人生宇宙能覺、所覺是一體,絕對不是分開的,這是佛法不同於世間的學術,也是與哲學不相同的根本所在。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728.jpg

眾生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學佛要度化眾生,上那裡度化呢?眾生在那裡?「眾生在世間」度眾生要到世間來度,離開世間那裡有眾生?所以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一樁事情啊!佛法有五乘方便解脫 —— 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然後成佛成佛要從人道、天道入手。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世間的人都是迷惑顛倒,你看這些人迷惑顛倒,你才能覺悟。離開世間空空洞洞的,要覺悟個什麼?離開世間覓菩提,就好比想找一隻頭上有角的兔子,兔子不長角,離開世法不能度眾生。成佛成羅漢都要在世間成就,故云:「不離世間覺」。佛到人間成就,所以人是根本,故云:人身難得。 

我們在臺中先提倡念孔子書,在人道上走。天道比人享福,享福的人不能做事情,修道難,所謂「富貴學道難」,人道有苦有樂才能修行。中國的聖人,你看他們是念書的人,他們就只是念書人,你尊他們為佛菩薩來的應身,他就是佛菩薩的應身,為什麼呢?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也變男的,也變女的,也變老的,也變少的,也變文的,也變武的,中國像孔子這些聖人,都是佛菩薩變化的應身,是來幫我們的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ng.png

643789664.jpg

「出離心」是甚麼?

「出離心」,就是不執著,不要貪,無貪以後就沒有瞋,無瞋、無貪,就沒有愚癡。愚癡是不知道,為什麼要貪、要執著?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1-1.jpg

什麼叫做「般若」與「波羅蜜」呢?

「般若」就是「妙智慧」。

在一切時間裡面,每一個念頭轉動的剎那間,都不被愚癡所染,常常持行智慧,那就叫做「般若行」──智慧的表現。一旦有個念頭愚癡,「般若」就斷絕了;一旦有個念頭聰慧,「般若」就產生了。一般人心中常被愚癡所染,所以我們要修習「般若」。它沒有形狀色相,智慧的本質就是這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662394_1893917650915121_4322891944997945344_n.jpg

人生的意義何在? 印順法師開示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個大問題。人從有生以來,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忙著工作,也忙著吃,忙著穿……。這到底為了什麼?到底有什麼意義?謎一樣的問題,在兒童,在渾渾噩噩,順從社會習慣而過著一生,不曾想到這一問題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環境惡劣,事業挫折,身體受到病苦侵襲,禍害發生,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時,這個問題:這一生到底為了什麼?忙些什麼?就會湧現心頭。雖然這問題會偶然想起,或一直縈迴腦際,並不能解決,還是不得不一直忙下去忙著工作,忙著吃,忙著穿……。唉!到底「人生的意義何在」?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這樣的答案。在這些人的意見,人生忙著工作,忙著吃,忙著穿……,實在毫無意義。過去,流傳一首通俗的「醒世歌」。開頭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說什麼:「夫也空,妻也空,大限來時各西東」。「母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說:「人生好比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老辛苦一場空」!這是多麼失望,多麼空虛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無意義,與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說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歸於失望,幻滅,人生毫無意義。而佛法卻是:從現實人生中,否定絕對意義,肯定其相對的意義;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絕對意義,而予人以究竟的歸宿。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3568_1995749987316008_5771611761285764510_n.jpg

佛學精華摘文

圭峰宗密禪師在他的《禪源諸銓集序》中述說:「諸佛皆說世間的一切人事物空如夢幻,故紛紛擾擾的妄念本來就是寂靜,塵世境相本來也是空無。可是萬法雖空,其中卻有一個不昏昧的靈知,即空寂的妙心真如。這箇空寂的靈知,就是眾生真真實實的本性,不管迷失或醒悟,妙心真如一直是靈靈明明地覺知;靈明覺知不是藉因緣才會生起,也不是因為有了境相才會生起。

『知』這一字,是萬法根源妙心真如之門,眾生由於無始無明的顛倒,而將『知』迷離忘卻,反過來妄想執著「身腦心意」為自我,進而生起貪瞋癡無止無盡的念頭,陷入沒完沒了的熱惱中。眾生如果能得到善知識的機鋒禪語啟發,就能頓然覺悟找回空寂的『知』。妙心真如的這一『知』是無念無想無形無狀的,你會以為我心的真實形相是什麼嗎?你會以為人身的真實形相是什麼嗎?如果眾生醒覺明白萬法形相皆是虛妄又空無所有,當下心意就會空去,心頭無有一絲妄念。一旦妄念再生起,立即警覺,醒覺之下妄念就會消失無影無蹤,所謂禪修的奇妙法門,僅僅如此而已。雖然佛家準備了諸多的法門讓佛弟子依法去修行,但『荷澤禪』是以『無念』為宗。」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82103306-922285256.jpg

我們常說的『業障』是甚麼?

業的過去叫「」,業的現在叫「」,業的未來叫「」。惑業苦叫做「三障」,是三種障礙,譬如眼有障礙就看不見了。惑業苦三種障礙會障礙什麼呢?障礙之事太多了,簡單說兩條障礙,一是所知障,二是涅槃障。

什麼叫「所知障」?這事情你明明可以知道,一看就可以曉悟的,但有了所知障,你天性本有的「良知良能」就被障礙住,該明白的不明白,該覺悟的不能覺悟。所以大家聽東西若聽不明白,只能怨自己,總要多懺悔。什麼是「涅槃障」?涅槃就是不生不死,沒有痛苦了,是好事,有了惑業苦就不能證涅槃果。學佛不論修那一宗派,還有惑業苦,就是還有障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suzJogy6ZGQi2gnb6d%26;690.jpg

《金剛經》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甚?

下面我們略略解釋一下這六種譬喻。

1.夢。夜裡睡著時做的夢,本來是沒有實體的,只是一種影像而已。大家都知道黃粱一夢這個故事,這是唐朝的故事。說一位姓盧的年輕人,很窮困,但在客店裡做了一場榮華富貴的夢。他做夢時店主在蒸黃粱(即小米),他的美夢醒了,黃粱還沒蒸熟。另外還有南柯一夢等典故。這些夢都說明了一切有為法,本質就是妄想,早晚會破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875588_2027556890599341_4194069224202698752_n.jpg

眾生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學佛要度化眾生,上那裡度化呢?眾生在那裡?「眾生在世間」度眾生要到世間來度,離開世間那裡有眾生?所以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一樁事情啊!佛法有五乘方便解脫——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然後成佛,成佛要從人道、天道入手。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世間的人都是迷惑顛倒,你看這些人迷惑顛倒,你才能覺悟。離開世間空空洞洞的,要覺悟個什麼?離開世間覓菩提,就好比想找一隻頭上有角的兔子,兔子不長角,離開世法不能度眾生。成佛成羅漢都要在世間成就,故云:「不離世間覺」。佛到人間成就,所以人是根本,故云:人身難得。

我們在臺中先提倡念孔子書,在人道上走。天道比人享福,享福的人不能做事情,修道難,所謂「富貴學道難」,人道有苦有樂才能修行。中國的聖人,你看他們是念書的人,他們就只是念書人,你尊他們為佛菩薩來的應身,他就是佛菩薩的應身,為什麼呢?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也變男的,也變女的,也變老的,也變少的,也變文的,也變武的,中國像孔子這些聖人,都是佛菩薩變化的應身,是來幫我們的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12-10_152004.jpg4fee18datcc366d65814f%26;690 (1).jpg

合掌的16種佛家含義 (信解行證)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聖像前要合掌示敬,與人見面也合掌示禮。合掌看似簡單,實表深廣的佛法。正如佛經之語深,一句話乃至一個字,可能有無量的含義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體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縮影,一切佛菩薩皆從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萬法。我們不能淺看合掌之禮。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團結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爭鬥。雙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無爭鬥之意。又因一隻手也可傷人,現兩掌相合,則全無傷他之意。十指合於一處。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團結。又,十指合於心口,表示誠心誠意,所謂「十指連心」。再者,平時十指散亂,代表散亂的妄心,現合於一處,代表一心。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又說:「一心不亂」、「一心皈依」。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294832417056.jpg

如何借著新年的契機,更好地學佛利人?

嚴格來說,佛教應沒有新年的觀念,因那些都是世俗事,不只擾攘,令眾生辛苦,且虛耗浪費。

如果要歡樂,為什麼只有新年需要歡樂,平時不要歡樂呢?又當體會苦時,眾生在苦中作樂,如何歡喜得過呢?如果要趁此關懷親朋,難道平時不去關懷他人嗎?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玄一學佛-logos3721-logos-buddha-quote-2015-11-10-01.jpg

我為何要學佛?

這個問題看似平常,但絕大多數的佛教徒卻常搞不清楚,甚至迷失了方向而不自知。

舉個例子來說。有位學佛多年的男眾居士,他在一家大型醫院擔任藥劑師的工作,是個十分虔誠的佛教徒,只要佛寺有任何法會或活動,他都會參與,對於出家師父也很恭敬護持。他每天早晚都會誦持一部經典,在修行方面也很精進,可以說是一位很標準的佛教徒。但,他卻過得很不快樂,甚至有輕微的憂鬱症,後來和他談過話後,我才了解他的問題所在。原來他學佛是有所求而來,比如說:他布施是想要得到一些福報,誦經是想要得到一些感應或功德,讓自己的人生可以一帆風順,平安喜樂。但當他作完這些事後,他發現現實生活並沒有改變,醫院裡的惡性鬥爭依然存在,夫妻的感情也沒有變好,生活周遭還是充滿著人我是非,這一切都讓他十分苦惱,甚至對修行逐漸失去信心。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h9Odvgy6JMi62V4e7a%26;690.jpg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心得分享

在我們學習心經的時候這兩句話~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總是讓我沉思良久越是法師解釋越是迷糊本來四個字越解釋越多如是文章解釋可以到五六千字仍無法說盡性不禁敬佩玄裝法師化繁為簡的文字功力我就依簡之道來說~

無苦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2780567-2902662251_n.jpg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觀與照見

經文: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觀與照見是成為覺悟者的必經過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607143403_58362.jpeg

在有限的生命中,認識偉大的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覺每天一轉身就是一個白天,睡一個晚上就是一個瞬間。有時候我也會感歎:地球能不能慢一點轉,多給我點時間?一天天過去,唯一讓自己欣慰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認識到了佛法的偉大。我想如果人人都有這樣好的因緣接觸到佛法,無論做一個在家人,或是做一個出家人,人生都一定會充滿熱情,積極向上!

  在生活當中,我們為什麼會計較?為什麼會分別?因為我們沒有內在的智慧,我們沒有正能量。而修學佛法就是讓我們獲得佛陀的智慧,讓我們具足佛陀的能量。如果一個人具足了無上的智慧,充滿了正能量,他每天要幹什麼呢?我的經驗是——一定希望把佛陀的智慧傳播出去,把正能量傳遞出去,去奉獻,顧不上自己起煩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