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915.jpg

何謂三乘(小乘、中乘、大乘)

林生問:云何「三乘」?

帝君答:乘為「交通工具」之意,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眾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種法門。

林生問:屬何因由而分「小乘、中乘、大乘」之別?

帝君答:佛陀時代並無小乘、中乘、大乘之別,更沒有自稱「小乘」、「中乘」的佛教團體,而會出現這些分別,其源由是佛陀入滅後,僧團因為對於戒律的看法不一造成分裂,形成上座部和大眾部。爾後,上座部和大眾部又陸續分裂分枝多達二十餘個部派,部派與部派之

間也水火不容,甚至互相攻擊,故而在佛陀入滅數百年後,出現這些名詞分別。

林生問:請開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學行法?

帝君答:佛陀入滅數百年後,出現以眾生之根機而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三種教法。分述如下:

()聲聞乘又稱小乘,是指聽聞到佛陀的聲音說法而證道者。聲聞乘的修行者,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即以苦、集、滅、道四聖諦為乘。

()緣覺乘,又稱為中乘、辟支佛乘、獨覺乘。緣覺乘乃是在沒有佛法的時期,深觀十二因緣而證佛果者,也就是先觀無明生,乃至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及老死生,次觀無明滅乃至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及老死滅,即以十二因緣為乘。

()菩薩乘,又稱為大乘、佛乘、如來乘。是以求無上菩提,願度一切眾生,修六度萬行,以此六度為乘。

林生問:持三乘修行,是各人各證理增慧,以各斷其無明、惑乎?

帝君答:修行不是如此區分,也沒有那麼複雜,因為只要是凡夫眾生,所遇到的煩惱都大同小異,例如,台灣人的生氣、忌妒、害怕,和日本人、越南人、菲律賓人的生氣、忌妒、害怕沒有兩樣,和美國人、法國人、南非人也沒有差別;黃種人的生氣、忌妒、害怕與白種人、黑人、紅人的生氣、忌妒、害怕相比較,也不遑多讓。

不論是後人所謂的小乘、中乘或大乘之佛教修行者,與基督徒、天主教徒、回教徒、印度教徒、摩門教徒……,所面臨的貪、嗔、癡都一樣,故,修行的根源方法必定是一樣,而佛陀在第一次說法的「轉法輪經」中,就以「中道」、「四聖諦」、「八聖道」教導五比丘,世尊涅槃前也明確的開示:「在任何一種教法律儀中,如果沒有八聖道,那教法中也就沒有初果沙門,也沒有二果、三果、四果沙門。」這即是佛陀教導解脫最基本的修行法門,離此而修都難以脫離憂、悲、惱、苦的。

林生問:佛陀說諸法的聲音,小乘藉聲聞,他句句用心、刻入心版,體會佛所教法,他深入了解一定要斷除一切「煩惱、無明、疑惑」乎?

帝君答:當然。斷除煩惱必須培育訓練自己的心,佛陀時代的弟子也是聽聞佛陀所說而據此作為修行的法門。

林生問:在小乘,他們用心吸收法義、體會、力行,唯有令身心這樣去做到才能斷惑乎?

帝君答:是的。佛陀常常教導弟子不僅對傳言,甚至於對理論、經典、師長,都不可以據此全然信賴,一定還要自己實際禪修驗證,才能知曉是否真能讓自己止息煩惱。

林生問:緣覺稱中乘,觀因緣,盡悉一切因緣源起,此得修達何清淨無染,堪證「辟支佛果」?

帝君答:欲證「辟支佛果」甚難、甚難。辟支佛是在沒有佛法的時期,自悟自證緣起法四聖諦法、八正道法而成佛,此須累積二大阿僧祇劫,加上十萬大劫的修行資糧,才能成就。

現在有佛陀的教法,如果依佛陀正法而修行,證得阿羅漢果,一樣是止息煩惱進入涅槃,與佛果無異,根本就不需要堅持自己去自悟自證緣起法、四聖諦法、八正道法。就好像許多大廚師已經出版了食譜的書籍,詳細寫明煮一道菜需要哪些食材?每一種食材用量多少?要用多少水?要烹煮多少時間?就可完成與大廚們不相上下的料理,但你卻堅持不用,而要自己買食材,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試驗,最後又無法保證能成功,這就不是有效率的做法。

林生問:得廣涉何學行,才能透徹了解天地間一切皆無常?

帝君答:例如春暖秋,這是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得到。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所致,所以世間的一切有、無、生、滅,都只是一種現象,也就是無常。不過針對修行方法,佛陀所教導的只是向內觀察身心五蘊(覺知身、覺知心)不是向外觀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

就以觀察「身」來說,它有時熱有時冷,有時精神很好有時很疲倦,有時痠疼有時輕安,有時僵硬有時柔軟,各類新陳代謝永不停歇,身體上無時無刻都在示現無常變化。

又以觀察「心」來說,它無時無刻都在運作思考編故事,一會兒歡喜,一會兒悶悶不樂,有時溫和,有時粗暴,有時慷慨,有時慳吝。它東奔西跑,意想紛飛,如瀑布般奔馳,一會兒跟隨眼根去看,跟隨耳根去聽。「心」每一剎那生起又滅去,這種生滅變化的特性就是「無常」「心」每種狀態都只持續一會兒,無法一直持續存在,這就是「苦」;「心」的生起滅去都是基於它們自己的原因,不受我們控制,這就是「無我」。

當一個人能透徹看到佛法的「無常」「苦」「無我」三法印,就是正確邁向解脫的道路上了。

林生問:人世間的一切煩惱,就是「苦」的根源乎?

帝君答:苦的根源是貪愛當一個人沒有得到他所想要的就感到苦;當一個人得到他所想要的,但卻無法永遠擁有,也感到苦。一般人感到苦生起時,往往會心有不甘,反而更增加那個貪愛,故而苦上加苦,苦無止盡

林生問:苦的根源,我們若是還有『停滯、迷惑』存心,哪絕對是無法跳脫乎?

帝君答:當然,要成為一位修行者,唯一且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面對問題,經歷問題,解決問題,即使接受痛苦的果報,也要激發出智慧,看透一切因果和俗世間的苦楚實相,如此才能從苦裡面解脫出來。

林生問:不斷『煩惱、無明、惑』修無益乎?所以一定要斷,否則這煩惱永遠是無窮無盡乎?

帝君答:不斷「煩惱」何須修行?一個人就是因為煩惱未斷,所以要持續修行,否則,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都會因為各種行為,產生各種業力,善業產生善果報,惡業產生惡果報,它們在產生個別果報時,是永遠忠於法則,無窮無盡的。

林生問:小乘用功,斷小乘惑;中乘體會、了解,斷中小乘惑。為何大多修到此階段就停止不前、而不敢、而無趣向往大乘心呢?

帝君答:這些區分並不如法,因為只要能趣向解脫的,都是珍貴無上的聖人。再者,各乘各宗在有心人士的運作下,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現在何止三乘。

其實,對於修行者而言,共同的道路必定包含:()持守戒律,()時時守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飲食知量,()時時保持覺性。而且有正信、正念、有慚、有愧、精進、多聞、修智慧,如果偏離這些正軌,無論是大乘、中乘、小乘,或新興的各乘各宗,都難有所成。

林生問:修能精神專注,用心勤習禪定者,可激發廣大道心乎?

帝君答:那是一定的道理,正確堅持不間斷地用心勤習禪定,智慧就會生起,心就會淨化,禪修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難,但是不能懶惰,也不能停止練習而期待會有好結果。

林生問:得如何精進不懈,能使速獲三乘,早證覺岸(指佛地、聖域、仙鄉)乎?

帝君答:修行沒有捷徑,而且每個人的宿世福德因緣不同,所以,只要能時時覺知這一顆心於當下,不要讓它跟隨境界起舞造作,就有證到覺岸的一天。

林生問:菩薩乘亦稱大乘,不獨善其身、不堪忍眾生在受苦,故其行人於無數劫間,修六度萬行之苦而不辭辛勞!鑑菩薩的心懷,讓我們望塵莫及乎?

帝君答:有這種大善心,當然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的,不過要修解脫之路(當生就可以證果),或是修成佛之路(四大阿僧祇劫加十萬大劫),乃是個人的選擇,都是為自己負責的聖人。

http://sheyun.ehosting.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