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啟發 (23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maxresdefault.jpg

求佛菩薩、求神明,也很誠心的去禱告、供養,卻沒有感應,是甚麼原因?

求佛菩薩、求神明,也很誠心的去禱告、供養,沒有感應,什麼原因呢?你有心,沒有行。一定要有斷惡修善之行,以真誠心行,才能得到感應。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理如法,從
至心上求從自己心上求,沒一樣求不到的。從外面求,就「內外雙失」。佛門講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世俗講求福、求壽,沒有求不到的。「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就能感應道交,有求必應。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jpg

生病了要歡喜

聽一個老菩薩的故事:念佛幾十年,也在寺院發心。到了六十多歲時,突然有一次,被開水燙到,整盆開水不小心倒下來,腿全部給燙傷了,和褲子都黏在一起。因為窮,沒有上醫院,就這麼躺了十幾天後,才終於恢復。恢復後,身體就越來越好,以後再也沒有生過病。

有時候生病是消業的方式,修行人遇到生病不要慌張,不要害怕,也不要想著一定要通過各種開刀化療來折騰自己。生病時你應該想,過去世無數次,都幹過殺業偷盜種種惡業,現在能通過生病來消業,也算是重罪輕受,修行人要做如是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_11836166_1.jpg

業障為什麼消不了?

過失無量無邊,可貴的是自己能覺察。

自己不認真修行怎麼行?每個同修都知道自己業障很重,念念都求著消業障。你的業障為什麼消不了?你要把原因找到。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0621-6-728.jpg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呢?—宣化上人

「未來世中」:將來世界的眾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假使無論在任何地方、任何國家,有這個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他在佛法之中,「一念恭敬」:只要有一念恭敬心,或者單合掌──單單合一個掌;或者小低頭──見著佛像,只那麼低低頭,拜一拜,這都叫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我也要用我的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我會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的令他們都離苦得樂。「于生死中」:在生死的道路裡,「速得解脫」:都得到解脫,不會受一切的痛苦。

我們每一個人都自己想一想,我這一生,生在這個世界上,究竟為著什麼來的呢?應該做一些個什麼事呢?是不是就為了在這個世界上混光陰,混吃等死,吃飽了睡,睡飽了又吃;吃了睡,睡了吃,完了,就等著去死呢?或者在世間做工賺錢,就是為吃兩餐飯,穿穿衣服?是不是為這些事情?如果是為了這些事情,那簡直是快點去死的好,沒有那麼多麻煩。這樣在這個世間有什麼意思?吃了又睡,睡了又吃,到老了就又死了,這真是特別沒有意義。說沒有意義,那麼或者學著騙騙人,弄幾個錢,維持我的生活,就為著這麼小問題來到這個世間。如果單單為這麼個小飲食、衣食住的問題,來生存在世界上,那就莫如快點死,不生存最好。為了生存,就在這個世界上為衣食住行忙忙碌碌,而有很多煩惱產生,很多問題發生。這些問題,這些個苦惱多過快樂;這些困難多過安逸,所以莫如就死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jpg

施與受的故事

多年前的某天下午,英國鄉野,有位貴族公子失足落水,剛好被在不遠處耕作的老農民發現,趕來救助,倖免於難。
公子的父親是老貴族,為了報答老農民的善行,特以厚禮相贈。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g.jpg

武俠小說名作者金庸皈依佛教的神秘經驗

金庸與池田的對話

池田大作是日本創價學會名譽會長、國際創價學會會長。迄今,池田大作被譽為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作家、桂冠詩人、攝影家、世界文化名人、國際人道主義者。1983年獲聯合國和平獎1989年獲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的人道主義獎,1999年獲愛因斯坦和平獎。在中國獲得的獎項有:中國藝術貢獻獎(1959),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稱號(1990)人民友好使者稱號(1992),中國文化交流貢獻獎(1997)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96812066_m.jpg

貪戀一枝草,就要再來輪迴—廣欽老和尚開示
有一天,我的恩師跟隨老和尚到後山經行,忽然間看到一些很美的花草,恩師就說:等一下我去拿剪刀把花剪下來插水瓶供佛,老和尚就說:這些花草長在這兒,本來就是供養十方佛,那有需要“你”去剪來插水瓶才叫做“你”在供佛,要知道在娑婆世界,只要貪戀一枝草,就要再來輪迴!

對一一境,發廣大心,供十方佛,老和尚對世間的一枝草,一朵花,都是發廣大的供養心,供養十方佛。在老和尚的眼中,每一枝草都是佛的提醒,提醒他放下內心的貪嗔癡,不要再來輪迴。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26819347-1207915674_n.jpg

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到老年,開始明白孤獨、寂寞、痛苦、疾病、死亡,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因此『善待』它們就是『善待』真實的人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617045624812.jpg

不要辜負了那個人!

有一個小男孩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

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不發一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3sy40Pgy6Z6rWU2bf41%26;690.jpg

300_8-230.jpg

沒有絲毫怨恨心,業障才真正能消掉。

1有一個同修來看我,說他有業障,常常感覺到有人要剖他的胸膛,他很恐懼。這是什麼回事情?這是業障現前。我們要怎樣對待這個事實?不要恐懼。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sE_4741343838.jpg

沒有能力往生就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

一定要懂得行善積德,我們來生比這一生更好,這就是聰明人,這叫有智慧的人。來生最好是到極樂世界去學佛,實際上,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那是好到究竟圓滿了。

我們這一生遇到這個緣,這個緣不容易遇得。諸位想想看,今天世界上人口總數大概七十多億,這七十多億人我們同時生在地球上,幾分之幾聽到佛法?少數!我們自己是沒有調查過,聽說宗教界的統計,全世界學佛的人大概只有五億多人,七十億只有五億,聞到佛法的人不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10221508632804820810.jpg

【業障】到底是什麼? 

常聽人說:我的業障很重!或是會遇見有人自怨自歎:我的業障很深!那麼,到底【業障】是什麼?

我們的祖先常說:成也個性,敗也個性!這個會決定人生成敗的【個性】就是【業障】。人【個性】差異所顯現於外的煩惱習氣又是怎麼形成的?那是每個人累世累劫累積糾結纏縛固著而成牢不可破之【執著】與【分別】所形成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42545184970044638fd655052b.jpg

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印光大師

至謂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

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鐵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anhuiwen.jpg

如何消滅已造的罪業?

到底如何才能消除已造的罪業?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你要懺悔,你就必須聽聞正法,如理思維。一個佛弟子,你在修學佛法當中,你最重要的是正知見。一個非佛弟子和佛弟子在生命當中都有可能會造罪業,你如果是非佛弟子,你沒有正見,你造了罪業以後你沒辦法踩剎車了,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叫做錯。所以你的生命沒有改造、調整的可能性。你只有一次又一次的造做,直到這個罪業的力量成熟為止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__6P38LJ53cRolwvi20Eg.jpg

如何知道罪業已經懺悔乾淨?

怎麼知道我已經如法地懺悔乾淨了?這有判斷方法,我們把它念一遍。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遝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了凡四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95339_1207746742642588_4553691100009592263_n.jpg

世間最苦的事情是什麼?看完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時,有四位比丘於樹下討論:“什麼是世間上最苦的事?”

  第一位比丘感歎地說:“天底下沒有比淫欲更苦的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勿我。+意是凭空揣测,必是绝对肯定,+固是拘泥固执,我是唯我独是。.jpg

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這是孔子在思考、說話、為人、處事四個方面要杜絕的四種弊端。「勿意」是指做事不能憑空主觀臆斷,一切要以事實為準繩依據,這樣就能避免沒有事實依據的主觀臆斷和猜測。

「勿必」是指對事情不能絕對肯定。這種非此即彼,要麼對、要麼錯,要麼是、要麼非的思維方式在我們這個民族近代以來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對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分為二的觀點,孔子反對看問題絕對化,這一點體現了孔子的辨證思維思想。「勿必」思想對我們在現實工作中的指導意義重大。也就是說,要唯物地辯證地看問題,而不是機械地形而上學地看問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41013152R1.jpg

口業如是說 說與不說的智慧

談到我們修行,口業能夠修到清淨莊嚴,這已差不多是人生圓滿的一個境界了。日常生活中你我講話要能得體,很不容易。講話得體,講得適當恰恰好,可讓大家不陷於意氣之爭,中肯行事,皆大歡喜。當然這要有般若智慧來觀照,所謂般若智慧就是心不固執的開通的正知正見,這樣這心不固執的開通的正知正見,也是一種慈悲心,有慈悲、有智慧,就在悲智雙運中不斷地自我培育,我們的口業才能夠慢慢地清淨。

如果我們的正知正見不夠,講話要講得得體就難,因為你沒不衝動,沒看得准、拿得穩,那些一知半解的見地,只會講出一知半解的話,那一定會傷人的,同時也壞了自己原本還不錯的立場,等於是傷人傷自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c83.jpg

朋友,請您聽我慢慢道來這十分重要

(01)人靜時,躺下來仔細想想,人活著真不容易,明知以後會死,還要努力的活著,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複雜的社會,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牽掛,經歷不完的酸甜苦辣,走不完的坎坷,越不過的無奈,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最後不知道會消失在哪一天!這就是人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愛不遺憾.jpg

不要把歉疚帶到棺材裡面去

每一個人在世間上生活數十年的寒暑歲月,最終免不了都會有老病死亡的一天。一般人看待死亡,常常是不甘願、不接受、不放心,總感覺到有些志願還沒有達成,有些事業還沒有成就,有些恩惠還沒有報答,很多事情還沒有交代,對世間還有許多的虧欠。可是無常一到,是由不得人等待的,如果無法放下,那只有把歉疚、慚愧、遺憾一起帶到棺材裡面去了。

話說在癡夢林中,有一隻梅花鹿,生得一頭美麗的鹿角,走起路來總是威風凜凜,盛氣淩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當其他動物一同覓食、玩耍時,牠總是獨自站在溪邊,陶醉地看著自己的鹿角。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