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啟發 (2560)
- May 23 Wed 2012 08:45
改變自己的哲理(一生難見的好文章)2/4
- May 23 Wed 2012 08:42
改變自己的哲理(一生難見的好文章)1/4
- May 22 Tue 2012 11:55
只偷一次
石屋禪師一日外出,黃昏薄暮時分投宿到一個旅店裏。由於一路走來十分疲憊,石屋禪師倒在床上,很快就睡著了。
過了不知多久,石屋禪師隱隱約約地覺得房間裏有沙沙的聲音,以及翻動東西的輕微碰撞聲,就睜開眼睛,隨便地問道:“天亮了嗎?”
聲音忽然聽不到了,過了一會兒,牆角那邊才重重歎了口氣,有一個人的聲音說道:“現在還是深夜呐。”
石屋禪師心想,能夠在漆黑的夜晚來到住人的房間裏的,功夫肯定不錯,或許就是羅漢來了,就又問道:“你是幹什麼的?”
- May 21 Mon 2012 00:09
懂得消氣才會有福氣
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
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師父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
- May 19 Sat 2012 08:58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易,生變也);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
這就是在警示我們,凡事皆不可太過極端、絕斷,當留點空間給自己或別人。
「勢不可使盡」:有人認為權力在握,吆三喝四,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更有些人,更是乘勢而起,爭一時的龍鳳。而不知道,勢力一用盡災禍到來時,正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後悔都來不及了。
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時,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被封上將軍。然範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故功成時立即隱退,就和他的徒弟乘舟而去,從此就不回來了。後來改名為陶朱公,以後因經商而致富。
- May 19 Sat 2012 06:49
菜根譚《全集》-- 動畫片 此生必讀
- May 17 Thu 2012 11:51
一個磚塊的啟發
一個磚塊的提醒
一位開著新Jaguar的年輕總裁,經過住宅區的巷道的他被一個小朋友丟了一塊磚頭打到了車門,他很生氣的踩了煞車並後退到磚頭丟出來的地方。
他跳出車外,抓了那個小孩,把他頂在車門上說:「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知道你剛剛做了什麼嗎?」
接著又吼道:「你知不知道你要賠多少錢來修理這台新車,你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
- May 10 Thu 2012 19:14
靈山不在遠 幸福泉源在自心
靈山不在遠 幸福泉源在自心
我有個朋友是典型的「空的半瓶水」,大家都很怕接她的電話,每次聽她抱怨完,自己的心情也變得不好,要調適很久才能再靜下心來工作。
有一天,她到我辦公室來, 在我桌上放了一萬元現金,留個條子說「給你買書去送山地小朋友」 ,我很驚訝,她過去是很愛計較的。
我立刻打電話給她, 告訴她我沒有基金會,這個錢不能抵稅。
- May 04 Fri 2012 12:15
三道門
三道門
從前有一位王子,他問他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我的生活之路將是什麼樣的呢?』
佛陀回答說: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將遇到三道門,每一道門上都寫有一句話,到時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於是,王子上路不久,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門上面寫著:『改變世界』。
- May 04 Fri 2012 11:57
怎樣修福報才能迅速增長經濟收入?
修什麼法可發財或使收入大增,或問財神法的具體儀軌。其實,只要精進修行,大行十善,不論修什麼法門(比如大悲咒、觀音心咒、蓮師心咒、21度母、準提法、財寶天王心咒、……)都能助你發財。特別是,放生、佈施、供養僧眾,更是奇跡般地使人收入大增(甚至有十倍百倍的回報),對這一點,很多師兄、網友都深有體會。
不信命運的人很難相信佈施能獲得財富,我對此也是經過多年研究才大致明白了其“機理”。
宇宙的一個重要法則就是因果法則。就如物質世界遵循質能守恆定律一樣,一個作用力也必然伴隨一個反作用力,六道之內,一切都處於一個複雜的、守恆的因果系統中,任何一個生命的意念或言行都會立即進入到這個系統中,並對這個生命的未來以及整個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任何一個生命的受用(或財物)也絕非憑空而來,沒有先前的付出、佈施造因,指望唸唸經咒立即就發財,那只能是空想。
- May 01 Tue 2012 13:51
飲苦食毒
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佛經上形容娑婆世界的眾生“飲苦食毒”。飲食是我們六道凡夫不能夠缺少的,我們今天的飲食是什麼?飲食是“苦”、“毒”。在過去說這樣的話,我們還很不容易理解,但在今天社會上,我們看到經上說這些話,幾乎大家都點頭了,確實是如此。
現在人這個身體奇奇怪怪的病很多,從哪裡來的?飲食來的。我們今天所喝的水裡面,都有化學成分在裡頭,不是自然的,統統都受了很重的染汙!你看那些吃的米、菜都有農藥,而且農藥成分很重,真的是吃毒。
從前養豬、養雞都放在野外,讓它自己覓食,這是很正常的。現在怎麼樣?關在籠子裡頭,從生下來一直到被殺都關在籠子裡面,沒有一天放出去的,而且籠子一個擠一個,像沙丁魚都擠在一起,餵的那些都是化學東西。我在山東參觀一個養鴨場,規模很大,都是餵抗生素,鴨子很快地就長大。一隻鴨子聽說十幾天就長得很大了,就可以拿去賣,某地的烤鴨一大半都是他們那裡生產的。我去那裡看的時候,他拿個小鴨給我,差不多一個手掌這麼大,很大了,他問我,我說應該差不多有一個星期。他說沒有,兩天。真是嚇人!所餵的飼料統統都是化學的,你說這個東西吃了,人怎麼不生病?服毒!
我聽很多同修說,臺灣養的豬,六個月就宰了。天天給它打化學藥品,讓它趕快長大。雞六個星期就宰了。不是自然成長的,是人想盡方法硬膨脹出來的。那裡頭都有毒素,怎麼能吃?吃了一身毛病。吃肉的人很可憐,吃的是毒!肉食容易得病,古人常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現在這個肉食不能吃,太恐怖了!
- Apr 30 Mon 2012 12:42
人生的門自己開門
人生的門自己開門
人生有很多道門,不管有鎖沒鎖,不管是開是關,總要試著自己動手開門。就算前門不開,可以試試側門或後門。就算沒有側門,更別忘了,還有窗子可試呢?就算窗子都關了,你可以去散散步再回來,何苦傻等呢?
一對兄弟住在一起,長年以來,每天一起出門上班,因為哥哥下班時間早,都是哥哥先回家,所以弟弟從來都不擔心開門的事,所以都沒有帶鑰匙在身邊。
有一天,因為突發狀況,弟弟提早先回了家。
- Apr 28 Sat 2012 11:29
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
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
待人處事固然需「得理」,但絕對不可以「不饒人」,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不但不會吃虧,反而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動。
曾經有位留美歸國的碩士應聘到一家貿易公司上班,他不但學歷高,且口才極佳,業務能力也強,在會議中屢展頭角。
可每當他聽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較不成熟的企劃案,或是某些時候得罪到他時,他總會毫不客氣地破口大罵。
- Apr 27 Fri 2012 18:10
啞巴吃蜜與鸚鵡學舌
有一個學僧,恭恭敬敬地請教慈受禪師:“禪者悟道時,對於悟得的境界和感受,說得出來嗎?”
慈受:“既是'悟'道,說不出來。”
學僧:“說不出來的時候,像什麼呢?”
慈受:“像啞巴吃蜜!”
- Apr 25 Wed 2012 12:10
緣
緣
我相信世間一切皆一個緣字, 種下怎樣的因,便有怎樣的果。
一則佛教故事: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一息,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 Apr 24 Tue 2012 14:11
天較疼愛憨厚的老實人
天較疼愛憨厚的老實人
當內科住院醫師第一年,有一夜,在加護病房值班時,急診室送上來一位心肌梗塞的病人,呼吸停止昏迷不醒,面孔舌頭都已紫黑,心電圖和驗血報告顆示心臟已有很嚴重的破壞,依主任的經驗,比他輕微的梗塞都救不活了,示意患者家屬要有心理準備。
我依例一面念佛,一面插管急救,點滴藥物已用,但血壓完全量不到,仍昏迷,患者也不能自己呼吸,患者的妻子哀傷地說:『人家說天公疼憨人, 天公怎麼沒疼我?』『醫師請您盡量救,即使救起來是植物人,我也願意照顧他!』 我感覺到她確有一種憨厚的誠懇,就勸她說:『人在大難之中,要發大願,念佛,才能突破。』她說;『大願怎麼發?』我說:『憑您的虔誠自己發。』她不假思索說:『從現在起我們夫婦長素念佛,他是老師,好起來能弘揚佛法。』我給她和幾個孩子一人一串念珠,說;『今夜在加護病房外,您們乾著急也沒用,不如安下焦急的心,一人念一萬聲阿彌陀佛,求佛加被,佛力不可思議,我們盡力救,您為他念佛,假如他壽命已終,也可往生極樂。』
那夜我們三位醫師望著心電圖監視器,調整藥物,由晚上七、八點到半夜三點多,其中一位醫師感歎『我們三人守了一夜,只守一個血壓量不到的人!』(不用機器他不會呼吸。)然而四、五點他血壓奇蹟似回升,人也漸清醒,末學趕緊打開加護病房門要告訴他家人,門一開, 全家一排人念佛,懇切至誠的面孔,令我感動得含淚,他的孩子在一張紙上寫著; 『爸爸!我多麼希望您再睜開慈祥的眼睛。』
- Apr 24 Tue 2012 09:02
禪理:明天吃幾個饅頭 ?
這天早上,小和尚發現師父得到了6個饅頭,大師兄也得到了6個饅頭,只有他自己得到了4個饅頭。
小和尚覺得太不公平了。師父得6個饅頭,他沒意見,可大師兄也得6個饅頭,不是跟師父平起平坐了嗎?不行,不行!
於是小和尚找到師父,也要6個饅頭。師父說:“你能吃下6個饅頭嗎?”小和尚大聲說:“能!我要6個饅頭!”
師父看了看小和尚,把自己的饅頭拿了兩個給小和尚。不久,小和尚就將6個饅頭吃完了,他吃得很飽很飽。小和尚拍著肚子高興地對師父說:“師父,你看,6個饅頭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6個饅頭,以後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師兄一樣要6個饅頭!”師父微笑著看小和尚,說:“你是吃下去了6個饅頭了,但明天你要不要6個饅頭,還是等會兒再說吧!”
- Apr 20 Fri 2012 18:50
貪婪的結果
- Apr 20 Fri 2012 18:39
從心理學談懺與寬恕
從心理學談懺與寬恕
懺悔不是羅織罪狀的自虐,而是放下面具、洗滌自己、觀照自己、看清楚自己,進而承坦自己。 這叫做「懺心」。懺心,可以解構成「心靈的滌淨作用」,洗脫內心的愧疚與宿怨。從佛家語,它用來「消除業障」與「祈福保祐」的,使「一切苦具,轉為樂緣、善緣」。
懺,其實是一種由尋求「自我寬恕」,達到「他我寬恕」的歷程。丹麥哲學家索仁‧科克德曾經說過︰「完美的愛是為了愛一個人,而使自己快樂。」他問道︰「有誰是不能寬恕的?」心理學家發現,那個被普遍不能原諒的往往是自己。
人的心病回復到原點竟然是直指「憎恨自己」,覺得做錯一件事,滿腹懊惱,自己又不敢、不願面對承認錯誤的「罪惡感」。卻因「死不認錯」與「無法認錯」的心裡最苦!怪不得殺人者會在投案的一瞬間說︰「自首真好」,因為投案把殺人與償還建構成一條「抵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