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談懺與寬恕
懺悔不是羅織罪狀的自虐,而是放下面具、洗滌自己、觀照自己、看清楚自己,進而承坦自己。 這叫做「懺心」。懺心,可以解構成「心靈的滌淨作用」,洗脫內心的愧疚與宿怨。從佛家語,它用來「消除業障」與「祈福保祐」的,使「一切苦具,轉為樂緣、善緣」。
懺,其實是一種由尋求「自我寬恕」,達到「他我寬恕」的歷程。丹麥哲學家索仁‧科克德曾經說過︰「完美的愛是為了愛一個人,而使自己快樂。」他問道︰「有誰是不能寬恕的?」心理學家發現,那個被普遍不能原諒的往往是自己。
人的心病回復到原點竟然是直指「憎恨自己」,覺得做錯一件事,滿腹懊惱,自己又不敢、不願面對承認錯誤的「罪惡感」。卻因「死不認錯」與「無法認錯」的心裡最苦!怪不得殺人者會在投案的一瞬間說︰「自首真好」,因為投案把殺人與償還建構成一條「抵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