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3/7

  (十四)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此願乃是:假如整個娑婆世界,所有眾生都成為緣覺,每位緣覺用百千劫的時間都不能計算極樂有多少聲聞人。因為極樂的聲聞眾實在太多。

  (十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自己和人民的壽命皆無量。法藏比丘在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時,見有國土人壽短。例如我們娑婆世界,現在人壽平均七十歲。就算我們生在佛法家庭,也不是自出娘胎就懂用功修行。必定要經過嬰兒及小童的階段,進而至少年或者青年時代才懂真正用功。減去了睡眠、工作、讀書、應酬、吃喝的時間,一生人可以自在用功的時間實在很少。若再加上生病,一生人真正可以用功的時間真是少得可憐。命終之後,第二生又要從頭開始,又要面對生老病死,依然只有很少的時間用功。有些人甚至忘失了前生的善根,不再繼續修行。

  法藏比丘見此苦況,就生起憐憫心,先發願自己成佛時壽命無量,再發願國土人民亦壽無量;令眾生一生可以成辦了生死的大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法藏比丘未發四十八大願之前,用了五劫的時間來思惟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若當時的人壽不是四十二劫,法藏比丘不可能連續以五劫的時間用功。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慈悲,他老人家願我們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長壽修行,直至成佛。

  (十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既然希望人民壽命無量,一生可以成辦道果,他當然要造就一個絕對好的環境讓眾生用功。所以接著這個願就是「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不善就是惡。有惡的環境騷擾,人民就容易退心。所以法藏比丘發願,國土中人甚至不會聞到惡的名字,更何況有惡人。所以極樂世界是純善的淨土。

  (十七)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希望成佛後用自己的名號度十方眾生,是故先願十方佛稱讚他當來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十方佛稱讚阿彌陀佛,十方眾生自然會知道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會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求生極樂。我們今天都是因為釋迦佛稱讚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才認識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才知道念佛可以求生淨土。所以這個願是相當重要。

  (十八)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至心信樂者,全心全意信有極樂世界及全心全意愛樂極樂名叫至心信樂。不是半信半疑。若果不至心念佛,不會得到感應。至心念佛則無妄想,就會得到感應。既至心信樂極樂,當然就會全心全意願生極樂。既然有願,就會實行。如何實行呢?就是念佛迴向生極樂。念一萬句、一千句、一百句、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為何十念亦可以往生?

  所謂十念者,盡一口氣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論能念到多少句,總之盡一口氣去念。念到氣盡,再換一口氣,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到氣盡,再換一口氣去念。一口氣就叫做一念。在一口氣內無論你只念得五句佛號、或是十句佛號,若果其中有一句念時打了妄想,那麼這一念不算,不名一念。若果一口氣所念的佛號全無妄想,才稱為一念。這個願所講的「乃至十念」,指全無妄想的連續十念。無妄想的念就是純正清淨的念。若連續十念都是清淨無妄想的佛念,肯定得生淨土。但是有一個條件,此人無五逆及誹謗正法之罪。五逆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是世間極惡之罪,天地都不容,更何況容於極樂世界。至於誹謗正法之人,他們不信佛法,更加不信有淨土,當然亦不念佛,所以不能夠生淨土。

  (十九)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二十)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第十九願的發菩提心就是善根;修諸功德就是福德。第二十願植眾德本亦是指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聞我名號,繫念我國」就是執持名號至「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第十九願「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就是彌陀經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彌陀經中,釋迦佛三次勸我們發願生淨土,而此兩個願之中,第十九願謂「至心發願」;第二十願又說「至心迴向,欲生我國。」可知道求生淨土,至心發願非常重要。若不發願生淨土,就算你念佛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你仍然好像一艘沒有方向的船,不可能生到淨土。若你誠心發願,就算只有十念,都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仕一定要注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