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應有的智慧

佛法不向外企求超自然的神或力量,能夠拯救我們自己、解放我們自己的,只有我們自己本身。沒有什麼比自性的覺悟更為偉大、更為神聖。
  一旦我們讓自己安靜下來,靜靜地去體驗生命的自然律動,那麼,佛心就會洋溢於我們的生活中,人生因此會得充滿意義,充滿坦然、曠達。

  寧靜來自內心,勿向外尋求!放下過去的煩惱,不擔憂未來,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人們總是落實於此世,苦固然認為是苦,樂也同樣認為是樂,他就是這樣貼著實際去生活的,而不想用一種苦觀或樂觀來概括人生,來定義人生。

  固執某一件事物(或某種見解),而輕視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稱它為束縛
  急躁地裁斷事理是不妥的,智者應該同時明察正確與錯誤兩方面。
  智慧能夠讓人擺脫由患得患失而產生的種種偏見,擺脫純由人的立場而看到的事相,讓人能夠看到事物的本相,這就叫作達到了彼岸。
  生命是一場過於漫長或過於短暫的旅行,遊戲的規則閃爍不定。
  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坐在窗前靜靜地面對自己,靜靜地閱讀自己。
在人生的紛雜喧鬧中,我們嚮往而且追逐許許多多的東西,卻唯獨忘了我們自身,忘了我們的幸福源泉以及我們所要追逐的最終極目標。在茫茫的塵世,在形形色色之中,我們能夠依靠什麼?一切有形的都會消逝,中有一種東西屬於你自己,並且超越於有形無形,那就是你自己的心靈。所以,釋迦牟尼的臨終遺言是:自以為燈,自以為靠。

  在群眾中,你生活於當時和時代,在孤獨中,你生活於所有的時代。
  你要求安定,你必需當下就安定,除此之外,莫有第二條路。
  你要知道世界是萬象的流轉,你有限的生命,就流轉的萬象中,選擇一部,以為愛惡,你是免不掉時時感到你所執取之幻滅的。
  既然生而為人,就應活得輕鬆自在,不要急於追求名利。富貴如浮雲,如何開拓我們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要太拘泥於眼前的事,不可感情用事,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人心如一面鏡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塵世懵懂,浮塵所染而面目全非。
  當生命順其自然,就是幸福的,快樂的,他就是生活在天國之中,此世就是天國。
  天國是一種寓言,它寓意著,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得美好時,那就是至福的,至為滿足與歡欣的,是生命所能求得的最為美好的狀態。
  我們只問怎樣可以快樂,而不問什麼是快樂。快樂是一種能力,而不是一個目標。
  美的一部分魔力來自稍縱即逝的特性。
  人一生的罪與福是人自作的。
  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人生的幸福,沒有準則。
  愛即是快樂,懂得愛的人才懂得快樂。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
  不管是愛人或是被愛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用仇恨來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愛來止息,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
  愛是人間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辱、忍苦、忍耐,能忍則能安。
  當我們真實地經歷到一些情境,就像被一塊神秘的磁鐵吸引住,很難再有多餘的言語來詮釋這些狀況,或許只能以眼淚或幸福的微笑來傳達,這大約就是莫名的感動。
  只有感動,讓我領會到生命真正的神秘。
  冰心說道: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爛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未來的是妄想,過去的是雜念,要保護此時此刻的愛心,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生而為人的一大困惑,難道不就是在尋找有限生命與無限永恆的價值平衡嗎?
  我們都是滾滾紅塵中的凡夫俗子,有人世為己的名利欲望,也有超俗為人的高尚情操,因此總會有一些掙扎,而困惑又常常在於,沒有誰能夠告訴你什麼是對的。除了時間,很多事情,只在事過境遷的時候,你才能準確看到真相。

  謹言慎行,反躬己身。克己勝於克敵。
  臨濟義玄說:欲用即用,更不遲疑。
  最要緊的,還是要信自己。信自己的命運,信自己的福氣,信自己的本質,信自己快樂之源來自本質而非從外覓。
  心理學家說:若不能改變眼前的事實,則改變自己對這事實的看法。
  花看半開,就是教我們凡事須留餘地。世事沒有十全十美,不要強求。能應天順時,安身立命,就從日常生活,領悟到思無思之妙。
  生命的苦境主要不是來自生老病死,而是來自我執,這個我執,用現代話說來,就是自戀。
  人與人是有分的,人與自然是有分的,生與死也是有分的。
  一生中有多少時候,我們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豐富的美之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