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啟發 (23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472907453-2115653445.jpg

真正的貴人,其實是自己。

人生所有的福報,都來源於自己。

你做過的選擇,你咬牙的堅持,你執著的夢想,你作人處事的態度行為,以及你的起心動念種種,都是構成了你的全部人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jpg

「美麗」的危險

《三慧經》中說:山中揭鳥,尾有長毛;毛有所著,便不敢複去,愛之恐拔罷;為獵者所得,身坐分散,而為一毛故。人散意念,恩愛財產,不得脫苦,用故。

這個比喻翻成白話是:山裡面有一種揭鳥,它的尾巴有很長的毛。這長毛如果被夾住了,它就不敢離開,因為它愛自己美麗的長毛,怕一走開就拔斷了。因此被打獵的人抓住了。身體被撕裂分散,全是由於它愛惜一身長毛的緣故。人也是一樣,清純的意念失散,愛惜自己的財產,不能脫聞苦海,全是因為貪心的緣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102408370964.jpg

想要成功嗎?請先看一下名人怎麼忠告。

失敗有很多很明顯會失敗的現象,成功也是有其會成功的軌跡可循,大多數人是保守的,不輕易相信新事物,但能容忍對現實中的眾多失敗,所以自己也是一直失敗一直失敗!卻醒不過來,真是愚蠢。——卡萊爾

要成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維龍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jpg

人品才是決定我們能走多遠的一種標誌

人格的完善是很重要的一個人人品不好,佛的事業沒有辦法承擔,你的魔的關也很難過,人品很重要的。人品不好的話,魔考的關過不了,真正的佛法利益不會現前,當然也得不到。

在這一點上,以前太虛大師的名言就是: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每天要反省自己在人事物上是否作對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良知嗎在這方面提醒大家,修行還是靠我們自己每個人的人格人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33574688-1245700811_n.jpg

天堂與淨土極樂世界都在心裡,但「心」在何處?

「世間最長的距離是自己與自己心的距離」

大部分的人犯錯了,即便認錯道歉,也未必了解自己真正犯錯的原因,還為自己辯解,不久之後,又重蹈覆轍,老是在悔恨與迷惘中輪迴。深究其因,在於從未真正了解過自己,更別提認清自己的「本心」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4101044557362.jpg

聰明女人有「三氣」

聰明女人有三氣,即骨氣、靈氣和大氣。

骨氣 就是不因壓力而彎腰,不因誘惑而迷茫,不因清貧而頹廢,不因困難而消極,不因挫折而回頭,不因打擊而萎縮。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按自己的意願,精神充沛地生活著,並盡力讓自己快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i 1.jpg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正含意

要瞭解《心經》經文中有關「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一句話的真諦,首先就要先瞭解何謂「色」或是何謂「空」?一般而言「色」常常被一些人誤認為是「酒色財氣」這四個字中的那一個「色」,而「空」更常被誤認為是「空無一物」之「空」,其實這都是一種誤解,但是有關「色」與「空」兩字之解釋,其實佛教的信徒與一般宗教所說的內容亦不盡相同,雖然他們兩者解釋的角度或許不太一樣,但其實所要表達之意思亦沒有多大的差異性,佛教的法師們認為要了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就必須先明白「緣起性空」的義理,那麼何謂「緣起」呢?所謂「緣起」就是指世間的萬事與萬物都不是憑空而有的,必須有各自需要的種種條件才會產生,而這些種種的條件組合即是所謂的「因」與「緣」的關係,也就是說世間的萬事與萬物都是由因緣組合而生起,亦由於種種因緣的散失而導歸於消滅。 

那麼何謂「性空」呢?所謂「性空」就是指世間一切事物皆需仗因托緣而生,緣聚則緣生,緣滅則緣散,因此萬事與萬物自然沒有實在不變的本性,這就是佛教《緣起論》之精髓所在,但這是一種否定宇宙間有不生不滅的佛性與本性的「緣起性空論」,此種觀點雖有助於佛教徒靈體之解脫,但不見得是一種宇宙實相的真正論述,也就是說這種說法是屬於佛法的方便之說,但不見得是真理,為什麼呢?因為佛法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所以佛法可以透過傳教者的道書與講經說法傳播給世人,但是真理沒有文字相更無語言相,所以根本無法透過傳教者的道書與講經說法去傳播給世人,這正是真經無字、真理無言、真悟無語等字之真諦,目前科學家已經證實「上帝粒子」是萬物之源,因此緣起性空對空的論述是「執空」或「頑空」,而上帝粒子之發現則是證實了「真空不空」與「虛空妙有」之真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58921-15011G0502969.jpg

我們哪天離開過這具骷髏

古大德常講,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為多多地需求,都是長養愛欲的方便。我們每天前後夜修行,中夜獅子臥,只是讓身體得到恢復,不讓它久久地睡。世間人在漫漫長夜當中,因為吃飽、睡足、穿暖,所以貪欲的心很容易生起。我們的修行生活不是無益的苦行,而是以這樣的方法慢慢來改變、調整自己,讓我們能夠清心寡欲、放下顛倒執著。

記得阿姜查尊者說過,在他住的那個寺廟巴蓬寺大會堂裡,掛了一具人的整體骷髏。有些信徒去了看到以後,嚇得馬上轉身就走。他就說,人很可憐,每天都是向外看、向外求,從來都沒有很好地認識自己。我們來看看這個身體,無非是毛髮、皮膚、骨骼等組成,我們哪天離開過這具骷髏?但是人都不向內裡來瞭解一下自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110828741317.jpg

臨命終時要真正放下-廣欽老和尚開示

八十四歲的林老居士,曾經身體不適,一度心臟停止四十多秒,全身失去知覺,又甦醒過來,自謂死而復生,上山請求老和尚指示人生之道。

老和尚回答說:像居士這般年紀,實在應該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不要再留戀這個假殼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e1d7700gx6Cz0JetvA3a%26;690.jpg

醒世詩詞 句句箴言(慢慢吸收覺悟)

人生處世道宜修,貧富榮枯勿怨尤。勤力經營堪飽暖,勉身節約度春秋。

無驕無諂常安樂,利己利他得志酬。守分無過真快意,活然善養樂悠悠。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111672.jpg

3046736658546e413144.jpg

阿彌陀佛是無上大醫王

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無上就是沒有比他更高的。醫王就是醫中之王,一句阿彌陀佛就叫阿伽陀藥 ,萬病總持,一切病都可以醫治,只看你信不信得過,只看你念不念得專一,念不念得至誠懇切。我們病來了,不念阿彌陀佛了,念藥師經,念消災延壽藥師佛,或者有些人得了癌症了,連阿彌陀佛都不敢念了念觀音菩薩,認為觀音菩薩可以消除災難,讓自己可以多活幾年。這些都凡夫的知見。實際上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消災延壽,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還不能延壽嗎?至心念佛一聲,可以消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還不能消災嗎?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用凡夫的知見來推測這些。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png

容易生氣最傷身敗德不可不知

每個人的心都希望一直得到快樂,而不要痛苦;希望每一次都能成功,而不喜歡失敗;希望自己喜愛的人或物品,永遠不要分散別離。但是,因緣所生之事物都是無常、變異的,所以,當一個人面對違逆心意的外境,又執著有一個「我」被傷害,就很容易升起嗔心。

而當一個人生起嗔心時,容易意氣用事,所以敗德傷身也常常因此而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xclkbjaspdogiusa.jpg

做個有智慧的女人

如何做一個有智慧的女人呢?這就要妳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態,以「人的眼光」而不是以「神的眼光」來要求自己的男人,並要體諒尊重男人的有些不完美,並看到他當下的努力付出表現,給予適當的讚美與安慰鼓勵。

智慧的女人永遠擁有積極快樂的心態,充滿自信心,易「健忘」,她知道快樂的人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她聰明不精明;知道逝者已矣,來者可追,珍惜當下,遇事不亂,大事不怕,小事不猶豫,懂得追求幸福的未來,忘掉不愉快的過往,生活本波折、酸甜苦辣都存乎一心。只要保持心態正向,山高水深都可以躍過,珍惜現在的幸福,活在當下。時間總在運轉,歲月不斷流逝,人生本來就是無常變化,每個人都是要學習成長,所以不需要再去為過去抱怨、生氣,更不要悲傷憂愁,讓過去隨風飄,飄得無影無蹤,毫無牽掛!這就是智慧。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學金句20160226.jpg

認清「巧言令色」才不會今日之愛變成明日之恨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喜歡說輕佻、詭詐、狡猾、誇張的話,明明連自己都不認同的人或事,卻為了達到自己的私利目的,裝著和言悅色,這種人很少有能符合做人的根本『仁義』的!」 對人花言巧語,或是裝成討人喜歡的臉色,內心卻缺乏誠意,這種人的愛心是很少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30210104829.jpg

懂得低頭才能出頭

如果不懂得在現實面前適時的低頭,人生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懂得適時的低頭,是一種巧妙的智慧,沉穩的成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jpg

人生大夢何時能醒?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師,著述宏富,弟子彙編遺文題為《憨山老人夢遊記》,因為大師文中提到:三界夢宅,浮生如夢,逆順苦樂,榮枯得失,乃夢中事,時其言也,乃紀夢中遊歷之境。

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吾人所居住的是欲界,指存有色欲和食欲的有情世界。大師告訴人們,生活是一場夢,世界就是我們夢裡共同的家宅。所有的順逆、苦樂、榮辱、得失,都只是夢裡的情節。一般人在夢裡,有人、事、時、地、物,心情也是起起伏伏,感覺很實在;但是一覺醒來,知道是黃粱一夢,很容易就把一切的喜怒哀樂拋在惱後。因此,如果能把生活中的得失、是非也看作是夢境,就能體會經中所說無住的道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 (6).jpg

會隨時讚美人家的人,你真的是有福了!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曾說:「我憑一句讚美,就可以活兩個月。」

讚美可以鼓舞人心、給人加分,更能獲得友誼,所以學會讚美,學會感恩,學會看到別人的好、學會看見事情的好,學會凡事往好的地方想與看,你更會得到人家的尊重。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9-07-1441622835.jpg

抑鬱症(憂鬱症)的病因

抑鬱症的病因,也跟執著「常有」有關。

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接受不了這個世界的改變。常聽人說,某某自從父親死後,就得了抑鬱症;某某自從離婚後,心態就變了;某某曾經很成功,後來他的工廠倒閉,從此不敢面對任何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jpg

閒置田地

宋朝法演大師有一首偈語:山前一片閒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這句話是意思是,山前有一塊閒置荒蕪的田地,為何沒有人耕作呢?因為這塊田地經過了多次買賣,不知道換了多少主人,因此沒有人耕種。這首偈語乍看之下就是單純的一塊閒置地呀!其實,這是法演大師用來比喻一位修行人已經怠惰修行,心中長滿了雜草,起了煩惱無明。

「幾度賣來還自買」,是形容內心擺移不定,心的主人老是找不到歸依處,或是煩惱的事情太多,一顆心同時放在不同的地方,這樣的窘境當然會長出無形的雜草,除都除不盡,一陣無明風吹起,它又長了出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_23547977_1.jpg

學佛也要學對

痛苦與煩惱是每個人都不想遇上的事情,但不見得是壞事。原因是,痛苦與煩惱可以激發我們腦部潛能,啟發出不同的思維產生智慧,悉達多太子也是因為看到生老病死這些痛苦與煩惱才離開皇宮,尋求從苦海中解脫之道。

然而,現代很多人總以為只要專心念經,念咒,抄經,把這些功德迴向給怨親債主,心中的痛苦與煩惱就可以消失,這種做法無異是水中撈月處於自我催眠狀態中,是無知且可悲的行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