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淨空法師開示 (2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病沒有別的,就是我們自己器官的細胞裡頭帶著病毒,病毒的根是什麼?就是貪瞋痴。如何能夠把這個病毒消除?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帶著病毒的細胞都能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健康。怎麼個做法?每天觀想半個小時,要連續三十天,真的就改變過來了。每天觀想半小時,連續三十天,對方的病就沒有了;他自己好了,對方就沒有了。他現在常常在世界各地方講演,把這個方法傳給大眾。關鍵就是心要清淨,心不清淨你就做不到。所以,理論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方法也很正確,用觀想。用觀想,佛法裡叫加持,每天給你做半小時,一個月之後自然就沒有了。所以這個地方你看,佛就教給我們一心制意,就是修.藍所說的理論。如果要用我們淨宗的方法,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只有阿彌陀佛,那個加持的力量會更大。他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威力不可思議。所以我勸他要念佛,把阿彌陀佛放心上,會產生更大的能量。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佛門當中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只要如理地求,如法地求,沒有求不到的。怎樣才如理如法?「改往修來」是如法,「灑心易行」是如理。

2 過去壞的習慣、壞的習氣統統改過來,這是「改往」;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是「修來」,「修來」是修未來的,我要認真地修。這是從事上講的。

3 「灑心易行」是從理上說的。「灑」跟洗刷的「洗」是一個意思,我們心不清淨,念頭、思想、見解不清淨,要好好地把它洗刷乾淨;「易」是換過來,過去思想、見解、念頭都錯了,從今天起把它換過來,換成什麼?換成「阿彌陀佛」。

4 用信願持名的方法來「灑心易行」,用斷惡修善來「改往修來」,你真心地去做,真實地去做,你與佛就起感應道交,你不去求,感應自然就來了,而且來得很快,不可思議!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bdbbf0b-c723-4ccd-88dc-0c46a8596a91-65525-00004250aff7cf08.jpg

「盡虛空遍法界」是甚麼?

十方諸佛從理上說,智慧、德能、才藝都是平等的,度脫一切眾生的本願也是相同的,可是每一個人接引眾生的方法不一樣,這個我們也能夠想像得到。譬如兩個人,兩個都是博士,兩個都是非常聰明多才多藝,他們教化眾生、説明眾生,手段方式不相同。為什麼不相同?佛法非常重視字,緣不一樣。阿彌陀佛跟十方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緣跟願有關係,譬如我們現在修行,這個現在修行是沒有成佛,我們發的是什麼願?雖然四弘誓願照念,天天念,眾生無邊誓願度,實際上我們的心願,我能度我們這個小城,或者在美國,我們度這個加州,這個願就這樣大。再大,我們度這個國家、度這個地球,發這種願就很少了。你成佛之後,那個願再往上擴展,往四周擴展,還是有限。什麼地方是界限?大千世界。一尊佛是一個世界的教主,換句話說,一尊佛的教區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是在因地的時候發的願不大。像釋迦牟尼佛教化的教區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佛在經上給我們說過,有些佛他教兩個三千大千世界,有三、四、五個,甚至有十幾個三千大千世界的,那就比較少了。

唯獨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發的這個願真正是大,是沒有界限的,真的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他度化的物件。所以阿彌陀佛的教區,包括我們大千世界在內。我們不能包括他,他包括我們,無所不包。這是因地裡面發的願不相同,他的慈悲、願力不可思議,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了。他建立極樂世界那個手法,我們今天講手段,也跟一切諸佛不相同。一切諸佛在十方世界,哪一個世界眾生跟他有緣,他就到那個地方去作佛。換句話說,那個世界原來就有的,他去作佛,去教化眾生,必須要遷就那個世界眾生的一些事實。這事實是什麼?業力。阿彌陀佛他很聰明,他去建立一個新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他老人家創建的,不是原有的,這個我們在《無量壽經》看過。創建的就好辦,一切事情可以依照自己願望去做。原有的就沒有辦法,縱然有願望也要遷就事實。什麼事實?六道、十法界。任何一尊佛,無論在哪個國度示現成佛,都必須遷就這個事實,他不是創辦的,所以這就比較難了。阿彌陀佛很聰明,其它的諸佛成佛沒想到,阿彌陀佛他想出這麼一個辦法。因此,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限定條件在那裡,你不符合這個條件就去不了。條件是什麼?條件就是一心念佛;換句話說,是念佛三昧,從下下品到上上品全是念佛三昧。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業生的,也沒有善業生的,有惡業就有三惡道,有善業就有三善道。它善、惡業都沒有,它叫淨業心淨則土淨

諸位同修真正要想在這一生往生,要記住,非常非常重要,用什麼方法達到心淨?就是用信願持名我們有真信,我們有真正的願望想去一心念佛,用念佛這個方法來淨心,使我們的心達到清淨。清淨心裡面一個妄念沒有,有一個妄念我們的心就不清淨了。這個念佛堂,常常提醒我們要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萬緣,你真能放下,心就清淨了。所以念佛是一個手段,真正功夫就是在放下。功夫的淺深,就是說你放下多少。你放得少,功夫就淺,你放得多,功夫就深。不在念佛數目多少,你一天念十萬,他一天念五萬,不在乎這個,是在乎你真正能放下多少。蕅益大師在《要解》講得很清楚,功夫的淺深,與你清淨心那個純度有關,蓮花大小、品位高下的真正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所以,一定要放下,這個世界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為什麼要執著?為什麼要牽掛?能把這些執著、牽掛、妄想統統捨掉,你這個西方世界蓮花忽然就大了,那個長的速度太快,也不可思議。所以真的要放下,要看破。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自己的心裡頭把累世的結解開】
我們要盡量的學,向極樂世界學習,學什麼?學我們在境界當中學不受影響,我們守住一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至善,純淨純善,用這個心待人接物。別人用什麼心對待我們不要去管他,我們只用佛心待人,為什麼?我們要到極樂世界成佛,道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一句話,我要成佛,我用佛心待人接物。
這個世間有一些我們常講冤親債主,一些不善的人找麻煩,毀謗、陷害、欺騙,幹這些事情對待我們,我們怎麼看法?首先不要怪別人,他為什麼不對別人,不毀謗別人,不陷害別人,要對我?你就找這個原因。找不到,我沒有得罪他,那前世、更前世呢?他來陷害我這是果,果必有因,哪有沒有因的果,這找不到的,肯定是宿世前生我也是這麼糟蹋別人,今天都得到人身,遇到了,他來回報,這很正常。你明白這個,這一報還一報,清了、帳了了。你看,歡歡喜喜,一絲毫怨恨都沒有。報過之後,以後都變成好朋友了,這是什麼?報掉了。
重大的怨恨,你把他殺掉了,這個可麻煩大了,這就不是簡單的事情。那要怎麼樣?要有耐心,不要害怕,一昧以真誠心對人,過去再不好的事情也都能夠化解。決定不可冤冤相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雙方都痛苦,何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執是我們世間人講的恩愛,它不是好事,可是世間人都以為這是好事,這是美事。佛告訴我們這樁事究竟是什麼事?是輪迴的根。你真能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真放下了,那恭喜你,你永遠脫離輪迴了。
思想,思是思念,『思想恩好』,「世人所珍」,世間人所珍惜的,「究其根源,實由情欲。而不知欲為苦本,純情即墮」。純情是什麼?一絲毫理智都沒有了。純情墮在哪裡?純情墮阿鼻地獄,所以這不是好事情。
「若不能於此深思熟計,一心修道,以求解脫。」假若不能,對於這樁事情你要深思,你要熟計,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於世間法,小乘是出離,所以一般人講小乘是出世法,大乘是入世法。大乘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為什麼?大乘要幫助一切迷惑的眾生令他覺悟、令他回頭,不捨眾生。小乘不然,自己擺脫了,不想再回來。諸佛尊重大乘,喝斥小乘,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大乘比小乘難,小乘把這個境界完全捨掉,清淨心容易獲得。大乘沒有把這些境界捨掉,還在這裡面幫助這些情執很深的人,幫助他回頭。這個裡頭最重要的,不被他的情執所感染,那是什麼?大乘菩薩有很深的定功,有智慧,你的情執很深,我可以跟你在一起,你的情執不會感染我。如果在一起還會受感染,你趕快離開,為什麼?你不離開,又被拉下去繼續搞六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財富,那是屬於福報,這個財富怎麼樣去運用那是智慧…………尤其是這段好好的重復多看幾遍,ㄧ定會感觸很深!然後,得到究竟根本的真理,若能覺悟出這個原由道理與善用這個方法,你會變成另一個人,真的有福報有智慧讓人尊敬的富豪(有財富卻非常慈悲善良會幫助弱勢的人)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5 Fri 2019 23:54
  • 福報

1493039058-1943049538_n.jpg

福報

  大菩提、大涅槃,以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與諸佛果地之智慧、功德,無二無別。若見了性,自性智慧、福報方能現前。那時,福報就像泉水一樣往外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是稱性的福報。未見性之前,生生世世的福報是修得的,修得的福報用得盡。譬如我們有家產,家有金礦儲量非常豐富,生生世世用不盡。可是現在金礦被土岩石掩埋,沒有開採。我們身無分文,要去打工,賺一點錢過生活,雖有億萬家財卻得不到受用。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功德、財寶,就像金礦沒有開採一樣,所以現在很苦。

  真正覺悟的人,只想今天一天的受用,決不會想明天,想明天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今天生活所需有多餘的,布施給別人,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明天怎麼辦?明天會有更多財富。何以會有更多?種福,福報永遠增長,不會消失。我們看到世間有財富的人拼命積蓄財富,不肯做社會福利事業,不肯幫助貧苦的人,過不了幾年,就家破人亡,財產都失去了。這種現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813165119_4462271.jpg

西方淨土與一真法界

以下為當代高僧 淨空法師答問。

問: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也不離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宇宙規律,請問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如何解釋?

答:這個解釋在《無量壽經》裡面。這個世界是很複雜的,為何複雜?佛說虛空法界、國土眾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問題就在「唯識所變」識離開了,這個世間就很單純,是一真法界識不能離開,識是念頭,自己的念頭無量無邊,眾生的念頭也無量無邊,這就將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道理在此地。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們被精靈誘惑後,無法自制的異常現象的問答。

問:底下一個問題,現代社會殺盜淫妄各類的誘惑非常嚴重。有些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令人想起古代《聊齋》中所寫,人們被精靈誘惑後,無法自制的異常現象。他底下兩個問題,若真受精靈誘惑,外力干擾,應該如何化解這個的緣分?

答:確實這些精靈,他會誘惑你,他會困擾你,他為什麼不去困擾別人?他為什麼不引誘別人?他引誘你?你要多想想,你不能怪他,你要怪自己,你必定有邪思,他那邊有感應他才來。你沒有邪思,心地正大光明,他走到你面前他也不敢貼近你,為什麼?正大光明是豪氣,你身上放光,他不能接觸;你有邪念,他乘隙而入,他就來了。另外一種是過去生中你跟他有緣遇到了,這是過去生中有緣,這是因,現在你心不正,這是緣。過去生中,縱然跟他有因,現在你的心行端正,他就沒有這個緣,沒有這個機會來找你麻煩。由此可知,解決這個問題還在自己,自己要端正其心,你真正發心,受持三皈、具足五戒就不會有事情。所以受三皈五戒的人很多,假的不是真的,要真受的話,不可能有這個事情。你看你真正受三皈,有護法神保佑你,受五戒,每一戒有五尊護戒神,五戒具足,二十五尊護戒神日夜保護你。這些妖魔鬼怪,就是冤親債主想報也不敢。你真正修持,每天把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給他們,他們歡喜,他真得利益了。常常回向,常常超度他,他真得度,真有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天道、又回到人間很多,這樣幫助冤業就化解。

問:第二個,若有不信佛法的親屬,遇到這些事情如何善巧幫助他們?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94074083-713223562_n.jpg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古德說得好:「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陀也曾說:「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爪上泥之於大地土,實在微乎其微,可見得人身之不容易,所以我們要珍惜人身,好好把握人身!

淨空老和尚開示:我們想想我們一生處事待人接物,對人是恩德多,還是怨恨多?我們對人是給予多,給他多,還是問他要的多?要是布施恩德,你的孝子賢孫就很多;要是跟人結怨,那你的冤家債主就多了;如果你布施,給的多,別人還債的就多,多少人都拿錢來供養你;如果你欠別人⋯⋯的多,討債的太多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61187_2489839305877_1849587642_1514689_1332493621_n.jpg

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念佛的人必須深知力行

「慈悲加佑,令心不亂」,這兩句非常重要。所以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他老人家翻譯的是「一心不亂」。其實梵文的本文不是這個意思,梵文本文是「一心系念」。玄奘大師翻的是直譯,梵文本文的意思;鸠摩羅什翻的是意譯,沒有依照原文翻譯,但是他並沒翻錯,他翻的一心不亂。所以有人看到一心不亂太難了,不是凡夫能做到的,一心系念可以,凡夫可以做。為什麼說羅什大師沒翻錯?你看到這一句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在什麼時候?在你臨終那一念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先是佛光照你,佛光照你就是加持,就是慈悲加佑,把你的功夫提升到一心不亂。佛光一照,把你功夫提升一倍,你的功夫只是成片,功夫成片,佛就能幫助你提升到一心不亂,是這麼個道理。既捨命已,其實這個地方就是捨身,身,我們講死了、斷氣了,他的靈隨佛眾會,這個眾就是無量聲聞、菩薩大眾,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他到極樂世界去了,真的往生了。

這個下面說得好,「經中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是為淨宗之心髓」,念老這裡說得好,「因佛力加被,行人心始不亂」。這就說明羅什大師翻的沒錯,羅什大師翻的是從念佛人往生果位上說的,他往生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一心不亂。當然,往生人的行因千差萬別,這個令心不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才有這個效果。如果功夫沒有成片,那個往生真的要靠助念的幫助,沒有助念幫助,恐怕不可能往生。大家在他面前,在臨終那個時候念念都提醒他,別讓他走錯路。念念提醒這個功德很大,他才不會有妄念、錯的念頭出來,那就行了,那他真的品位就高了。所以臨終助念確實是有必要。

自己真有功夫,那就不必說了,像諦閒老和尚那個鍋漏匠他不需要,他就有真功夫。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這個不需要。他還邀了幾個人幫他助念,那是什麼?那是示現,做樣子給大家看。真瀟灑!原因經論上講得非常清楚,平常要放下,不放下不行,功夫就在放下。一般人放不下,原因都是對事實真相沒有真正搞清楚,事實真相清楚明了了那叫看破,看破就是真相搞清楚了,知道,這《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要記住,常常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起作用。我們眼見色、耳聞聲,起心動念了,這句話能夠及時提醒,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真能放下;如果提不起來,你一定是隨業流轉。隨業流轉是什麼?引起你的煩惱。為什麼?你有分別、你有執著。煩惱是什麼?引發你的七情五欲、貪瞋癡慢,把這個東西勾引出來,這就不好了。這個東西勾引出來,這叫造輪回業,你在搞六道輪回。如果時時刻刻提得起,你對於所有的境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一概不理會,不受它的干擾,你心裡面提起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一心不亂。平常有這個功夫,往生的時候有把握。把握從哪裡來的?把握是你不受這個世間的誘惑,曉得這個世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你永遠保持了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保持著覺正淨,你保持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這是保證自己決定得生淨土,臨終不需要助念,你會走得很自在、很瀟灑。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懂得開遮持犯,你沒有辦法持戒

在佛門裡面,有病的時候,因為中醫很多地方用酒做藥引子,這個可以用,這是治病的,或者是保健的,都可以用。七十歲以上身體衰了,血液循環緩慢,酒能夠幫助加強血液循環,所以七十歲以上的開緣,在吃飯的時候可以喝一杯酒。我們那時候年輕不知道,看到五戒裡殺盜淫妄酒,可是在寺廟裡看到老和尚吃飯的時候放個小杯子,沒有人在的時候去聞聞看,是酒,怎麼老和尚每餐吃飯的時候喝一杯酒?我們也不敢問。以後到台中跟李老師學,我就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我看到某個老和尚每餐飯他都有杯酒。李老師說那是開緣,他七、八十歲了,需要幫助血液循環,這個可以。才知道戒律裡有開遮持犯,那個開緣一定要懂得,該開不開也是犯戒,該持不持也犯戒。持是什麼?不准你開的,你一定要遵守的。不懂得開遮持犯,你沒有辦法持戒。所以戒律是活潑的,活活潑潑,一點都不呆板。

我有一次在北京,那個時候我常到美國去,遇到美國一個華僑,跟我同姓,徐先生。他在旅館裡辦喜事,剛好我也住在那個旅館,下樓梯的時候碰到了,他說他兒子娶媳婦,請程思遠做證婚人,他臨時看到我,把我拉去也做個證婚人。媳婦是日本人,所以來的賓客都是日本政界的、商界的,政府官員很多都參加。程思遠那時候是政協副主席,給他們做證婚,也把我拖去證婚,兩個證婚人。證婚人可以說話,要致詞十分鐘。我說好,我去,趁這個機會把佛法給大家介紹一下。程思遠的女兒是電影明星林黛,他是林黛的爸爸,林黛長得很像她爸爸。所以我就給大家講了十分鐘,大家聽得很歡喜,這是機會教育。臨時拉的,也沒有給我做素菜,把我拉上桌,我也陪大家喝一杯酒。旁邊有一位叫廖承志,廖仲愷的兒子,他們大概都是部長階級的,跟我坐在一起:出家人可以喝酒?我說可以。那這個我們也都可以學,他馬上就不一樣了。我只盛一杯,你不要給我添。所以大家歡歡喜喜。我吃肉邊菜。他說學佛這麼自在,這麼瀟灑!我說是!他說那這不難。他們以為很難,以為戒律是吃人的禮教。我說活活潑潑,給他講開遮持犯。臨時遇到的這種場合。所以皆大歡喜。

念念幫助眾生,幫助他們認識佛法,幫助他們了解佛法,幫助他歡喜佛法,然後再幫助他們學習佛法,這就對了。你說我犯戒墮地獄,我願意墮地獄,我要救這些人,我要成就這些人,這是菩薩道!這戒決定不能破,破了我要下地獄,我不破戒我會上天堂,這是自私自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不得已時打方便妄語,是否犯戒?

問:受不妄語戒,在不得已時打方便妄語,是否犯戒?譬如這次來新加坡拜師參學,不敢和家人直說,為怕受阻礙,只好講去旅遊。

答:你是來旅遊的,沒有打妄語,旅遊順便來聽經,這是可以的,這種妄語不害人。佛禁止妄語,這個妄語是害人,對別人有害,欺騙別人,使別人受到傷害,受到損害,這是有罪過。如果這個妄語讓別人得好處、得利益,這個妄語是有功德的,沒有損害,不是罪,那是功德。所以這裡面就有「開遮持犯」,這是開緣,不是破戒,不是犯戒。

: 「開遮持犯」解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叫真心?什麼叫妄心?

真心沒有雜念,妄心有雜念。我念阿彌陀佛,我還想著別的事情,這叫妄心。真心這一念裡頭,除彌陀之外什麼念頭沒有,這一念是真心,一念真心他一直就上去了,實報土上上品往生。所以蕅益大師講,品位高下不是念佛多少,是功夫淺深,功夫深的人用深心念佛。菩提心裡頭「直心、深心、大悲心」,那個力量大,那是佛心,是你的本心,你本來是佛。所以這個心跟佛相應,不是跟菩薩相應。這個心我們自己有,沒有失掉,只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你提不起來,你起心動念全是妄念。

這個妄念是什麼?第一個身體沒丟掉,第二個我的家庭沒丟掉,事業沒有丟掉,你的親朋好友這些人沒有丟掉。你起心動念都想這些,這些東西把你的真心蓋住,真心不能現前。所以你不要以為造作惡的人,造惡的人地獄相現前他恐懼了,地獄相現前,所謂說魂魄都嚇跑掉了。這個時候要有人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確實他就這一念,別的念頭沒有了。他這一念是真心念,真心念那就是上上品往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到極樂世界什麼身分?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他會跳那麼高,因為他本來是佛。

你要懂這個道理,你就覺得不奇怪、不稀奇。人人都能做得到,就是你放不下。你能夠放下你也如此,他能放下他也如此,一點都不稀奇,所以要問我們用什麼心。當然你要明白,就在現前處事待人接物我都用真心,我不用妄心。不用妄心是什麼?根本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眼目當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李老師早年教導我們方法好極了,教我們把一切人都看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示現好人給我看,阿彌陀佛示現一個惡人給我看,都幫助我提升。教我看什麼?在裡頭不分別不執著,最後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就成佛了。善人善事,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沒有貪戀,歡歡喜喜沒有貪戀,心住在清淨平等覺上。看到惡人惡事沒有瞋恨,心也住在清淨平等覺上,一點沒有受干擾,這是佛菩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7420545_2508614409160251_7419390969721651200_n.jpg

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能解決親人的問題

1. 最重要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希望這句阿彌陀佛可不能放下,唸唸不離阿彌陀佛,連晚上睡覺作夢也念阿彌陀佛,你心裡就是真有阿彌陀佛了。口裡有阿彌陀佛,心裡沒阿彌陀佛,那作夢不是阿彌陀佛;作夢是阿彌陀佛,說明你心裡頭有了。

2. 我們世間人心裡頭作夢,常常夢到自己家親眷屬,那是什麼?他心裡頭真有。

他夢不到佛菩薩,對佛菩薩還很生疏,還很遙遠;夢裡有家親眷屬,這個問題很嚴重,為什麼?死了以後還跟他們團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我們的道場

所以修行,論功夫,全在日常生活當中,離開生活,到哪裡去修?怎麼修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就是你的道場。

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六根,鼻嗅得清楚,舌嘗得清楚,身觸得清楚,意知得清楚,統統清楚,這是智慧。但是要怎麼樣?要如如不動,那就是定。眼根在色塵上入定,耳根在聲塵上入定,修定是這麼個修法的,不是盤腿面壁。這個修成,定慧等學,起作用就是佛菩薩,能教化一切眾生。清楚明瞭是智慧,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執著,小乘定;沒有分別,菩薩定;不起心不動念,是如來的定,都是在六根門頭用功夫。

《楞嚴經》特別提倡這個,「捨識用根」。決定不能用妄想、分別、執著,用這個就錯了,就是凡夫。用六根的根性,用見性見一切色,性是不動的。惠能大師那五句話就是講的性,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每個人都有。所以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話是真的,千真萬確,不是恭維人,是事實真相。你要會修,你很快就向上提升。用這個心念阿彌陀佛,那真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口裡念佛,心裡想的亂七八糟東西,妄想、雜念,這個東西把我們的念佛功夫全破壞了。必須對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夠明瞭通達,沒有一樣是真的,沒有一樣你能得到,身體都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