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95339_1207746742642588_4553691100009592263_n.jpg

世間最苦的事情是什麼?看完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時,有四位比丘於樹下討論:“什麼是世間上最苦的事?”

  第一位比丘感歎地說:“天底下沒有比淫欲更苦的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勿我。+意是凭空揣测,必是绝对肯定,+固是拘泥固执,我是唯我独是。.jpg

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這是孔子在思考、說話、為人、處事四個方面要杜絕的四種弊端。「勿意」是指做事不能憑空主觀臆斷,一切要以事實為準繩依據,這樣就能避免沒有事實依據的主觀臆斷和猜測。

「勿必」是指對事情不能絕對肯定。這種非此即彼,要麼對、要麼錯,要麼是、要麼非的思維方式在我們這個民族近代以來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對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分為二的觀點,孔子反對看問題絕對化,這一點體現了孔子的辨證思維思想。「勿必」思想對我們在現實工作中的指導意義重大。也就是說,要唯物地辯證地看問題,而不是機械地形而上學地看問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4197145-2781890349.jpg

什麼是佛教說的『世間與出世間』?

出世間不是離開這個世界,跑到另外一個星球。

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這個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什麼地方去,這是錯了。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得道的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渡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141013152R1.jpg

口業如是說 說與不說的智慧

談到我們修行,口業能夠修到清淨莊嚴,這已差不多是人生圓滿的一個境界了。日常生活中你我講話要能得體,很不容易。講話得體,講得適當恰恰好,可讓大家不陷於意氣之爭,中肯行事,皆大歡喜。當然這要有般若智慧來觀照,所謂般若智慧就是心不固執的開通的正知正見,這樣這心不固執的開通的正知正見,也是一種慈悲心,有慈悲、有智慧,就在悲智雙運中不斷地自我培育,我們的口業才能夠慢慢地清淨。

如果我們的正知正見不夠,講話要講得得體就難,因為你沒不衝動,沒看得准、拿得穩,那些一知半解的見地,只會講出一知半解的話,那一定會傷人的,同時也壞了自己原本還不錯的立場,等於是傷人傷自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57abe6a855e2a.jpg

『無住生心』是在說甚麼?

禪宗的六祖惠能,從聽聞《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無住生心,是般若法門修行的精要。

無住是相對住著而言。世間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執著。他們總是處在不斷執著狀態中,如執著身體、執著服裝、執著家庭、執著名譽、執著飲食、執著用具、執著財富、執著地位、執著友誼、執著自己的想法等等。由於對六塵境界的執著,使六根在緣六塵境界時,六識蒙塵勞的染汙,以至我們原本清淨的自心,失去清淨。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c83.jpg

朋友,請您聽我慢慢道來這十分重要

(01)人靜時,躺下來仔細想想,人活著真不容易,明知以後會死,還要努力的活著,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複雜的社會,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牽掛,經歷不完的酸甜苦辣,走不完的坎坷,越不過的無奈,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最後不知道會消失在哪一天!這就是人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於後夜時分,有一光明天神,遍照祗樹園林,來詣佛所。至已,頂禮世尊,立於一隅。天神立一隅已,以偈白世尊言:「諸天與世人,思維吉祥事,渴望諸吉祥,何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