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jpg

生命如草,迎風飄搖。

每一抹時光的背後,常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與不堪,甚至有時遍體鱗傷。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也沒有完美的人生。老天也許給了人美貌與智慧,卻拿走了人的理想和力量。每一個人都會在十字路口徘徊,就像每一棵小草在風中搖擺,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走得順利,沒有誰願意觸碰艱辛。但若遇上,只能堅強面對,勇敢走過。唯其如此,方能領悟生命的真諦。

我們踏著一路塵埃為什麼而來呢?擁有的,會失去;沒有的,卻常在。人生的幸與不幸,盡在其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782.jpg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bdbbf0b-c723-4ccd-88dc-0c46a8596a91-65525-00004250aff7cf08.jpg

「盡虛空遍法界」是甚麼?

十方諸佛從理上說,智慧、德能、才藝都是平等的,度脫一切眾生的本願也是相同的,可是每一個人接引眾生的方法不一樣,這個我們也能夠想像得到。譬如兩個人,兩個都是博士,兩個都是非常聰明多才多藝,他們教化眾生、説明眾生,手段方式不相同。為什麼不相同?佛法非常重視字,緣不一樣。阿彌陀佛跟十方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緣跟願有關係,譬如我們現在修行,這個現在修行是沒有成佛,我們發的是什麼願?雖然四弘誓願照念,天天念,眾生無邊誓願度,實際上我們的心願,我能度我們這個小城,或者在美國,我們度這個加州,這個願就這樣大。再大,我們度這個國家、度這個地球,發這種願就很少了。你成佛之後,那個願再往上擴展,往四周擴展,還是有限。什麼地方是界限?大千世界。一尊佛是一個世界的教主,換句話說,一尊佛的教區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是在因地的時候發的願不大。像釋迦牟尼佛教化的教區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佛在經上給我們說過,有些佛他教兩個三千大千世界,有三、四、五個,甚至有十幾個三千大千世界的,那就比較少了。

唯獨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發的這個願真正是大,是沒有界限的,真的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他度化的物件。所以阿彌陀佛的教區,包括我們大千世界在內。我們不能包括他,他包括我們,無所不包。這是因地裡面發的願不相同,他的慈悲、願力不可思議,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了。他建立極樂世界那個手法,我們今天講手段,也跟一切諸佛不相同。一切諸佛在十方世界,哪一個世界眾生跟他有緣,他就到那個地方去作佛。換句話說,那個世界原來就有的,他去作佛,去教化眾生,必須要遷就那個世界眾生的一些事實。這事實是什麼?業力。阿彌陀佛他很聰明,他去建立一個新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他老人家創建的,不是原有的,這個我們在《無量壽經》看過。創建的就好辦,一切事情可以依照自己願望去做。原有的就沒有辦法,縱然有願望也要遷就事實。什麼事實?六道、十法界。任何一尊佛,無論在哪個國度示現成佛,都必須遷就這個事實,他不是創辦的,所以這就比較難了。阿彌陀佛很聰明,其它的諸佛成佛沒想到,阿彌陀佛他想出這麼一個辦法。因此,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限定條件在那裡,你不符合這個條件就去不了。條件是什麼?條件就是一心念佛;換句話說,是念佛三昧,從下下品到上上品全是念佛三昧。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業生的,也沒有善業生的,有惡業就有三惡道,有善業就有三善道。它善、惡業都沒有,它叫淨業心淨則土淨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jpg

「父母在 人生尚有來處」,下半句讓許多人流淚。

不知前世誰是我,此生過後又為何!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無人說!從哇哇啼哭落地,到風雨飄搖的殘年,人生被殘酷輪迴!

」ㄧ個多麼平凡而又溫暖的稱呼。無論你身處何處,無論你腰纏萬貫還是不名一文,年關除夕之際,無論你是坐飛機還是騎摩托,在大山深處的籬笆牆內,燈光總在昐著遊子的歸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b7564d9f833e3abd0c5095261286f24.jpg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華摘要(學佛金鑰)

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他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夠想像得到的。

《印光法師嘉言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ns800005o8rqo211qon.jpg

images.jpg

百病起於寒,身體6個部位最怕冷!.png

百病起於寒養生不排寒,一切都白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自己的心裡頭把累世的結解開】
我們要盡量的學,向極樂世界學習,學什麼?學我們在境界當中學不受影響,我們守住一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至善,純淨純善,用這個心待人接物。別人用什麼心對待我們不要去管他,我們只用佛心待人,為什麼?我們要到極樂世界成佛,道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一句話,我要成佛,我用佛心待人接物。
這個世間有一些我們常講冤親債主,一些不善的人找麻煩,毀謗、陷害、欺騙,幹這些事情對待我們,我們怎麼看法?首先不要怪別人,他為什麼不對別人,不毀謗別人,不陷害別人,要對我?你就找這個原因。找不到,我沒有得罪他,那前世、更前世呢?他來陷害我這是果,果必有因,哪有沒有因的果,這找不到的,肯定是宿世前生我也是這麼糟蹋別人,今天都得到人身,遇到了,他來回報,這很正常。你明白這個,這一報還一報,清了、帳了了。你看,歡歡喜喜,一絲毫怨恨都沒有。報過之後,以後都變成好朋友了,這是什麼?報掉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