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心耕
耕耘心中的福田
我們心中的大地有兩種可以造作,這兩種都稱為福田:一種是「有作福田」,另一種是「無作福田」。所謂有作的福田即是心中有所求,比如:對於三寶、父母、師長,我們都知道要尊重供養,而且會有很大的福報;但是,若為了求福報才刻意去供養,這當然也會得福報,不過,這是有作的福田。
另一種是無作福田,也就是沒有特定對象,抱著盡本分、無所求的心去供養三寶、孝養父母、敬重師長,並且兼愛世間眾生萬物,把這些都當作本分事。好比農夫,有的會計劃經營多少,將來能收穫多少;有的則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就是無作福田。
學佛要學「無作福田」——只是付出大愛,其餘毫無罣礙,因為心中沒有罣礙,所以沒有煩惱,故能兼得智慧。若是「有作」呢?雖然有愛心,將來也有福報,但因心中尚有罣礙,所以福報是有量的;而學佛的人不要計量,因為無作的福田,才是真正的功德無量。
無作福田
佛陀有段時間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他用手在地上取了一些土之後,問弟子:「我手上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弟子回答:「當然是大地的土多啊!」
佛陀說:「普天下慈悲心已被啟發的人,就像我手上的土這麼少;而尚未被啟發的,有如大地上的土那麼多。」可見佛陀很憂心,因為真正能接受正法、付出愛心的人,數量還是不多。
佛陀又說:「我們的責任還是很重,要教化的眾生還很多啊!大家要發大慈悲心,引導眾生知曉人生的目標,啟開心門,愛護群生。」
同樣的道理,雖然在慈濟的團體中,我們常看到許多「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但是普天下眾生之多,還是難以計算!慈濟人和天下人相比較,有如佛陀手上的土和大地上的土一樣,難免讓人擔憂。
因此,還需要人人同心來經營——不管是「有作」的福田或是「無作」的福田,對眾生大愛的啟發都有幫助。大家要時時培養心靈的福田,自我用心耕耘。
隨喜功德
看到他人佈施行善,如果自己不想參加或無力參加,也應該說:「你們做這麼好的事,祝福你們!」這就是隨喜心,這也是佈施的一種。
經典中有一段故事,佛陀教大家要「隨喜讚嘆」這樣也有功德。弟子聽了很懷疑,讚嘆為什麼有功德?於是就請示佛陀:「如果我做好事,別人來讚嘆,那麼我佈施的功德,會不會被他分走了?」
佛陀問:「譬如一間暗室,裏面點了一盞很亮的燭燈;有很多人都拿著蠟燭,從這盞燭燈引火,這支燭燈的亮度會不會減少?」弟子回答:「不會,但房間裏面會更亮。」
相同的道理,一個人做好事,十個人、一百個人,乃至一千個人讚嘆,本來只有一個好人,卻因此可以增加到一千個好人。因為口說好話,啟發善念就是好人。所以,要訓練自己時時說好話,常說好話,才會讓人疼愛與敬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