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啟發 (25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們都必修的功課

不要輕易和人發生爭執,當有人和我們爭執時,
就讓他贏,因為我們並沒有因此而損失什麼。

所謂的贏,他又能贏到什麼?得到什麼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成功人士告訴你成功修成的要領

紐約時報暢銷書《推銷自己》(Promote Yourself)作者丹˙蕭爾柏近十年來曾訪問超過1,200位各領域的成功人士,舉凡企業總裁、作家、政治家,甚至太空人都曾與他接觸過。汲取與這些人對話的經驗,蕭爾柏整理出了這些成功人士的14個共同特點:

1.知道去留的時機:成功人士知道該離職、創業、或是收山的確切時機。他們有準確的直覺,並不怕在壓力下做出重大選擇。

2.永遠做得比份內工作還多:完成份內工作後,成功人士會再進一步要求具挑戰性的工作,甚至會自願擔下燙手山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08 Sat 2015 17:11

一個男人死了...當他意識到這一點,他看到神提著一個行李箱朝他走近。

神對死去的男人說:好了,孩子,該走了。

人:這麼快?我還有很多等待實現的計畫...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794150_925699057466943_837658313978898214_o  

身心自在的養成

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
是因為你有各種執著和不切實際的期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說別人可憐,其實自己更可憐!

別說別人可憐,其實你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這個人真可憐!"我們經常聽到這樣類似的話。說這句話的人,懷有人類所特有的憐憫之情。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理解上的差異,覺得別人可憐,而被說者並不覺得自己可憐。

  有人到寺院,看到僧人遠避紅塵,四大皆空,心如止水,只求來世。遊客不禁可憐道:"沒有酒喝,沒有肉吃,沒有愛好,沒有家室……"僧人也可憐道:"追名逐利,諸多煩人事,遭苦受難,爭鬥何時止……"到底誰更可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

苦才是人生,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

  對生活的標准定得太高,不論是手機、穿戴、住處、車子,都喜歡追求心目中的最好。如此一來,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不管你是否達到了目的,內心都不會感到滿足。

  現在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快樂建立在洋房轎車、功名利祿上,每天為此而忙碌地奔波,可到頭來,快樂的人又有幾個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冤親債主不斷被超拔之後,會發生什麼情況?

在每個人的身體裡,住著很多冤親債主各種討債鬼——當務之際就是知道討報應期,斷惡向善,深信因果,停止殺生、吃肉、淫邪、不孝、驕慢、吸煙喝酒等無明惡事,再做懺悔、多做陰德還大陰債、後給其出路即多行超度法事念佛念經咒迴向。

因為我們的身體裡面,除了有自己的神識,還潛伏著很多我們的冤怨親債主神識。比如,我們殺生,那些被殺的動物的神識,就鑽進我們的身體裡,當我們運氣好、不破戒的時候,他們只能忍待,一但我們的比如運氣很差,又破戒、體衰弱即討報應期的時候,這些冤親債主就開始報復,我們就可能生各種病、出各種不順心的事、家庭不和睦、事業不順利等冤親債主會干擾我們的思維,讓我們言不由衷,做惡夢、脾氣不好、記憶力差,開車時注意力不集中,不由自主的出車禍病鬼讓你生病,一般是醫院不好治的病,討錢鬼讓你破財,一般是被盜、小火災等,障礙鬼讓你不順,一般是事事難成,討血債讓你有血光災,一般是車禍、橫災,討命債讓你喪命,一般是大火災、大事故。只有分清類別,對症施治,才能從緣起上消除。

我們身上的冤親債主,不但有今生的,也有多生多世的,甚至無始劫以來的,數量以億萬記,除了已經現前的冤親債主,還有不斷來臨的冤親債主。特別是殺生業、養殖場、殺生飯店為最,所以要持續不斷地還債,消業,超度念佛迴向,否則,財怎麼來的怎麼走。唯如此才能平安、順利、發財。如果繼續殺生、吃肉、繼續和眾生作對違背良心做事做人,就是又在製造新的冤親債主。無疑是雪上加霜,災上加災,即禍不單行,智者一旦有災,火速預測、解災消災,大化小,小化無,我們如果不明白這些深層次的原因,遇到問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怨天尤人在所難免,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7-07_171616 

應該要知道的知識

1、不懂珍惜,守着金山也不會快樂。
2
、不懂寬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將離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21903_742881425835398_3676382855531705282_n
一碗白米飯
感動千萬人的故事!看過的再看一遍

二十年前某日黃昏,有一名看似大學生的男孩徘徊在臺北街頭的一家自助餐店前,等到吃飯的客人大致都離開了,他才面帶羞澀地走進店裡。
「請給我一碗白飯,謝謝!」男孩低著頭說。​​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好這些,你會發現自己變化很大

1.沒有親眼所見,就不用急著用你的嘴巴來證明。

2.對不知道的事,直接說不知道才是最輕鬆的。

3.如果別人朝你扔石頭,就不要扔回去了,留著做你建高樓的基石。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無缘之人。

弟子問佛:您既神通又慈悲,為何還有人受苦?

佛說:我雖有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傷害你,是來渡你的!

如果你現在心中有股不平之氣,以下這篇看完,你會發現,讓你不滿的那個人,其實是來渡你的,我們就來看看,渡完的你,將會有多麼不同。

1.人家侮辱你,你要當作是來幫你培養福報;人家傷害你,你要當作是他來成就你。你受盡委屈,記得!你是有福報的人,不要抗拒。

一個人傷害別人兩種情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625ff1d56a05b2b7eb6d2f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人生匆匆,朝看青絲暮成雪,

時光急逝誰也無法挽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7-07_172933  
做人,贏在格局,輸在計較。

做人智商高不高沒關係,情商高不高也問題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說白了,你可以不聰明,也可以不懂交際,但一定要大氣。

如果一點點挫折就讓你爬不起來,如果一兩句壞話、就讓你不能釋懷,如果動不動就討厭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益之言少開口,不干己事莫當頭。

別在意別人的作為、話語,當你總是看到別人的過失,你要反省那是你自己內心過失的顯現,那是因為你過去生的業,此生顯現的果報。

當別人談論是非時,你只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心,就算人家不開心、講你的不是,你的身口意都不需要回應,我們只要保持好自己的愛心。

而且要保持耐心,到死都不要忘失耐心與愛,若你到死都記得愛的真諦,那就無須擔心太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音樂1--有您真好  

做人處事的十大智慧 

一、糊塗的智慧:
表面上似乎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內心裡比誰都清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魔是在自己一念,正念是佛,邪念是魔

佛在大乘教裡頭常常告訴我們,外面的境界沒有佛也沒有魔,佛魔都沒有;是佛是魔,是你心裡頭變現的。

夢中見了你這個境界,你是用真誠、恭敬心對它,它就是佛;你要是以邪思邪念念它,它就是魔。外頭境界,這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你看大乘教裡講了多少,我們也都常常提到,佛講境隨心轉。我們的心是佛心,沒有一樣不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的心要是魔心,魔心是貪瞋癡慢、自私自利、七情五欲,佛菩薩都是魔。

你們為什麼去拜佛、去燒香?聽說佛門裡頭,佈施供養,回報的很多,一本萬利。我到佛門去拜佛、去燒香,是想求發財,我對你今天供養一塊,明天有一萬塊回來,我是這個去拜佛的,佛菩薩都是魔。佛法給我們講的清楚、講的明白,佛魔是在自己一念,正念是佛,邪念是魔;覺悟是佛,迷惑是魔;清淨心是佛,染汙心是魔;真誠心是佛,虛偽心是魔。你明白這個道理,佛與魔不要到外面去找。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屢屢受挫的時候要如何?

當你事事順利的時候,不要沾沾自喜,
因為這正在用盡你的福報;
若無持續為善積德,福報用盡,禍即到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果關係與人的命運

想吃自己種的清甜西瓜,絕對不會笨到拿苦瓜的種子來種,因為苦瓜的種子只會長出苦瓜,不會生出西瓜,這叫做:『種甚麼瓜種就得甚麼瓜果;即所謂的種甚麼因得甚麼果。』,這就是『因果關係,因緣果報』。就好像你要去台北,你不會去坐往台南的車子;你要去極樂天堂,你不會傻傻的盡往苦海地獄去鑽,這個道理很簡單。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間真正的公平是「因果」,無論是達官顯要或販夫走卒,無一能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下獲得寬貸或殊遇。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才是人間最公平的仲裁者。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定律法則任何思想行為,必然導致相應的結果。因此,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實相,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尤其現在是末劫世代現世報會更快兌現,只是愚痴者無知無明,卻已在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通於三世,橫遍十方,不管我們相不相信因果,因果是絕對存在,它像空氣一樣,充滿整個宇宙,無時無處不在公平地執行著人間善惡的賞罰,決定所有事物的成壞。

《涅槃經》中鄭重指出:「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因此,一個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但是不能不怕業報,不能不畏因果。能夠正確認識因果,才能趨正避邪,逢凶化吉才有好的果報。在佛教中,「因果觀」與人生的關係最為密切,我們對「因果」應該有如下的正確認識: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苦比享福還重要

福不可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

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們修道人為什麼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為要了苦的緣故。苦了了,便是樂。福,有應享的福和不應享的福。應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來的代價,能夠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東西,坐好汽車,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後,就消福了,而在福報的銀行就沒有存款了。

不應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僥倖得來的福。好像強盜,搶人家的錢,自己享受,這是不講道理的享受,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報銀行的戶頭就透支了。應享的福,享完之後,就報銷了福,何況不應享的福,硬要勉強享受?這不但消福,而且還要虧本。因為這種關係,福不可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我們做人,要明白這種道理。在困難的環境中,歡喜接受逆境,這樣便無怨恨,也沒有不滿現實的心在作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