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果關係與人的命運

想吃自己種的清甜西瓜,絕對不會笨到拿苦瓜的種子來種,因為苦瓜的種子只會長出苦瓜,不會生出西瓜,這叫做:『種甚麼瓜種就得甚麼瓜果;即所謂的種甚麼因得甚麼果。』,這就是『因果關係,因緣果報』。就好像你要去台北,你不會去坐往台南的車子;你要去極樂天堂,你不會傻傻的盡往苦海地獄去鑽,這個道理很簡單。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間真正的公平是「因果」,無論是達官顯要或販夫走卒,無一能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下獲得寬貸或殊遇。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才是人間最公平的仲裁者。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定律法則任何思想行為,必然導致相應的結果。因此,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實相,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尤其現在是末劫世代現世報會更快兌現,只是愚痴者無知無明,卻已在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通於三世,橫遍十方,不管我們相不相信因果,因果是絕對存在,它像空氣一樣,充滿整個宇宙,無時無處不在公平地執行著人間善惡的賞罰,決定所有事物的成壞。

《涅槃經》中鄭重指出:「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因此,一個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但是不能不怕業報,不能不畏因果。能夠正確認識因果,才能趨正避邪,逢凶化吉才有好的果報。在佛教中,「因果觀」與人生的關係最為密切,我們對「因果」應該有如下的正確認識:
一、因果通於三世:
《大寶積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果業報,如影隨形,造了善惡業因,不管時間長久還是短暫,只要因緣成熟,必定要受果報。因此,因果報應在時間上有現報、生報、後報等「三時報」之分。佛教的三世因果論,乃是「惑、業、苦」三者相續循環的因果關係,亦即由「惑」起「業」,因「業」感「苦」,於「苦」復起「惑」,於是三世流轉,循環不已。三世並非專指前生、今生、來生,而是指時間上當下就會發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二、因果非宿命論:
《因果十來偈》說:「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驕慢中來,瘖啞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這首偈語說明人間的貧富貴賤,生命的長壽夭亡,容貌的端正醜陋,都是受過去生過去生不是上輩子而是現在的過去所造善惡業影響的結果,並非由他人所操縱,更不是命中注定。因此,因果觀是肯定努力、上進善良積德行善是會善有善報的道理。
三、凡事各有因果:
世間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為所生,「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將這種因果關係表現得最為淺顯易懂的,莫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法則。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現象莫不如此,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報應不爽,對很多現代人都有很深的覺悟都會不敢造惡業並知道要多多行善積德幫助弱小貧困多做好事恭敬神佛

四、果報自作自受:
《地藏經》云:「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一語道盡「善惡因果,決定有報」、「因果業報,自作自受」別人是無法代受的至理。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果不是宗教的戒條,而是人人心中的一把萬能尺,度量著自己一生的命運,也刻劃著人世間善惡的長短,更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個未來成敗好壞的我自己命運的好壞其實就是自己思想行為的造化所致。

釋迦牟尼佛、孔子、孟子教導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認清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佛法講諸法實相,就是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認識清楚,思想純正,心地清凈,自然斷惡,自然行善。曉得善的果報是自己念念希求的,自己希求的要自己造,才能得到;自己不造,只打妄想是想不到的。一切惡緣惡境,我不想遇到,就不要造。若偏偏造作,造了又想逃避不負責,這是辦不到的,造了就得受!!

所以,佛教育沒有別的,無非是教我們認識生活環境的真相而已。正統的儒教佛教的教育對我們來講,真正是第一切身的利益,怎麼能不學,怎麼能不要?以世間所有一切教育來說,沒有比這個教育更重要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一定要知道,只有愚癡才會造惡業,造了惡業,一定有惡報痛苦輪迴自作自受。

『福不可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

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在困難的環境中,用歡喜心接受逆境,這樣便無怨恨,也沒有不滿現實的心在作祟。學習佛法的人,思想和行為,與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貪婪私利在造業,學佛人是接受逆境來消業,無論在什麼境界上,都能處之泰然,心安理得,不覺得苦。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至理名言,你要做人上人,當然要先吃得苦中苦,把吃苦當吃補,誠懇的把自己交給慈悲的佛菩薩,用真誠心,恭敬心,善良心,堅信心來信任祂,如此之下,你現在的狀況都是祂的巧妙安排,你要歡喜接受,感恩,你若可以做到,你會慢慢發現,你的命運已在你自己掌握之中。『佛曰不可說』的微妙境界,你就可以自然感應道交,身心靈都能得到離苦得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