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30865bhd016dc291cd6%26;690.jpg
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

修行道上要深信因果,依止正通道場,才不會墮入迷信,以致「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修行道上要慎選明師依止大善知識,才不會迷失方向,以致走錯路或走遠路。

此諺語見於《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彙》:「好好的兒女,離家學道,志願非凡,結果空勞一場,殊可悲憫!古人云:『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如開電燈一樣,會則彈指之間,大放光明,萬年之黑暗頓除;不會則機壞燈毀,煩惱轉增。」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懺悔的重要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懺悔法門很重要、也很殊勝,是我們隨時要努力的功課。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懺」,從心、非、戈、雙人,戈就是割,也就是從心裡面割捨去種種「非」──不對的行為,並向對方至誠道歉,請求原諒。「悔」,從心、每;每時每刻每事觀照這念心,小心謹慎不犯同樣的錯誤。

  但由於無始無明與習氣,我們可能曾犯下不少錯誤,過去生乃至現在世所做所為,總有許多沒做對或沒做好的行為。當我們遇到挫折或不如意的境界,這是過去所為,如今苦果現前,自己應該起懺悔心,想想自己所言所行,必有許多的不圓滿,應當反省檢討、慚愧懺悔,並及時改過!如此,才能於諸逆境不起怨懟煩惱,才有機會隨緣了舊業、解冤結。

  古德說:「凡夫無過,聖人過多。」一般人覺性不夠,心粗身也粗,總以為自己這輩子沒做過什麼錯事,哪裡需要慚愧懺悔?殊不知凡夫身口意三業未清淨,內心中的貪、瞋、癡、慢、疑、邪見,種種無明煩惱尚未盡除,經常在無意間或無知中造作許多罪業而不自知,如懈怠心、分別心、貢高我慢心……無一不是病,無一不需要懺悔。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性自度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提倡學佛人「各須自性自度」,度自性眾生。他說:「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邪正迷悟,愚智惡善,怎樣來衡量判斷呢?佛教認為:貪、瞋、癡三毒為邪,戒、定、慧三無漏學者為正;迷心迷色,悟無所得;愚人自縛,智者解脫;惡事害人害己,善事自利利他。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與諸佛,本來平等,不假造作,本無所度。所謂度者,就是要明白心性動態,處理好身與心、心與境的關係,達到恢復自己本有覺性的目的。談到明白心性這個問題,確實不易,心猿意馬,不易調伏。《金剛經》一開始,須菩提便問佛陀:「雲何降伏其心?」《楞嚴經》說,狂心若歇即是菩提,「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古德把調心喻如牧牛。牛在未穿鼻之前,亂碰亂撞,為害莊稼;穿鼻以後,聽牧童牽引,去東則東,去西則西,由不習慣到習慣。經過長時期訓練,終於馴服。離了繩索,也不亂動。牛喻妄心,牧童也是妄心,為了約束妄心,以妄除妄,若執著牧童為真心便錯了。真不立,妄本空,有心做到無心處,無心還隔一重山。牽鼻之繩,法則也,想在正軌道上行走,無法便無準則,有出軌遇險之虞。牛是很有力量的,不會使用它,為害不少,破壞力強;會使用它,利益同樣大。心性亦爾,損益由人運用,轉識成智,換名不換體,佛陀是降心的成功者、過來人、到彼岸的哲學家,所以稱讚佛陀為調禦丈夫。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歌詞改編:文靜
別問我別問我   離開家的理由
我想這是個必然的結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嚴格是一種慈悲

在教學中,有時會教到一些長得很俊帥、很可愛、或很漂亮的小朋友,而我也會有些偏心地喜歡他們。李凱,就是這樣的小孩,他很帥,大大的眼睛、雙眼皮,天真又可愛;可是他卻也很頑皮,喜歡「騎快車」──上學時,故意快騎腳踏車,並從後面抓班上同學玉梅的頭髮!

每次玉梅被李凱欺負時,總是氣得跺腳,並大罵「幹xx」的髒話。玉梅,很髒,常不洗臉、不洗頭,也長頭蝨,脖子上的污垢像是「一條黑蛇」,每次經過她身旁,都會聞到很難聞的異味;而她的功課經常沒寫完,臉上也從不帶笑容。

一般來說,很少有小女生會罵「粗魯低俗的髒話」,偏偏玉梅一被李凱譏笑、欺負,就會尖叫、大罵髒話,所以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對她好,甚至常在同學面前指責她。相反的,每當李凱「騎快車」或「欺負玉梅」時,我只是輕聲細語、笑笑地對他說:「李凱,你騎車要慢慢騎,不要欺負女生哦!」真的,我總是不忍心大聲地斥責可愛、俊美的李凱,也常對他網開一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助人的智慧

一個男人為給妻子看病,已經債台高築。由於實在交不起住院費,這天,男人辦理了出院手續,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囊,攙扶著依舊病重的妻子無奈地往農村老家趕。 

然而在汽車上,他們碰到了一位好心人。

當這位好心人聽說了男人和妻子的情況之後,他說他恰巧在一家慈善基金會工作,他要試著想想辦法幫他們一把。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財布施得財的案例:

佛住世的時代,有比丘化緣至一貧窮人家,這一家女主人與男主人商量,自己家中這樣窮就是因為過去生中不布施所以今生才這樣窮,如果今生再不布施後世將還是一樣窮、甚至更窮,反正家中也快窮死了不如今生布施些東西來生好富裕一些,於是將家中唯一的一條又髒又舊的毛毯布施給了比丘,比丘回到佛處、佛拿起那條髒毛毯對前來聽法的國王大臣們說:你們布施那麼多東西的功德,不如布施這條毛毯的人功德大國王立刻找到了那家窮人並親自與大臣們一起布施了這位窮人,使他們脫離窮困,佛也為他們說法。

如果說這個故事太遠的話,末學三十年前聽人講過一個關於班禅大師的事情,可惜當時不信佛只是以貪欲心去看待此事,班禅大師在藏地的一個法會上為大家摩頂,大家也都為活佛捐獻財物時,很多人都捐很多的錢,這時有一位比較髒的婦人手捧一個盤子,裡面只裝了五角錢,班禅大師收下了五角錢後又馬上從後面的待者(待者在幫班禅大師收人們獻給活佛的錢物)袋子中抓了一大把錢放在婦人盤子中,使她改變窮困的命運(最少有所改觀)。

從上面兩個故事我們應該知道布施如果做到無相與自己真心相應,馬上就可以改變當生命運,所以當我們布施別人的時候是不是心裡想著這個受施者是不是在騙我、這個人過去怎樣怎樣,或者雖然布施了卻後悔、或者自己布施時想著是為了改變什麼什麼,這樣布施之功德雖然有卻不是很大,只有慢慢積累才會改變。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發脾氣受到了懲罰:被電擊

今天沒有控制住又發脾氣了,這脾氣發的是容易,可受到的懲罰真是讓人深思!

末學學習佛法也有半年多了,平時就主要念阿彌陀佛名號,學佛後為人處世大有改觀,周圍人也都說我變得好多了。可是不得不說煩惱習氣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掉的,偶爾還是忍不住想發脾氣,在發脾氣的當下自己其實也知道這樣不對,努力的去控制,但是有時候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像這次就是。今天因為某種原因跟媽媽鬧別扭,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了,因為一點點小事就特別想發脾氣,看誰都不順眼,胸中一股無名火讓人難以控制,感覺自己就像著了魔似得,內心湧現的想法真的可以用惡毒來形容。

發完脾氣之後,我自己就覺得,我這一天做事情都不會順利的,我肯定會受到懲罰,結果真的不出所料。我騎著電動車出去買東西,買完東西剛一推車,車子莫名其妙的倒了,扶起來之後發現電車上電瓶的插座摔下來了(讓人奇怪的是,那個地方本來是沒有摔到的!!)。本來想,摔下來再插上不就行了嘛,結果事情沒有我想的這麼簡單。我剛一插,啪的一聲著火了,我的整個手臂被電的刷的一下子縮了回來,手上都變黑了,過了很久手臂還又麻又疼又酸。 又推著電動車走了很久去修車。(這整個事情的發生正好應了我自己在發脾氣時對自己的詛咒)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