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25ff1d56a05b2b7eb6d2f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人生匆匆,朝看青絲暮成雪,

時光急逝誰也無法挽留,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7-07_172933  
做人,贏在格局,輸在計較。

做人智商高不高沒關係,情商高不高也問題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說白了,你可以不聰明,也可以不懂交際,但一定要大氣。

如果一點點挫折就讓你爬不起來,如果一兩句壞話、就讓你不能釋懷,如果動不動就討厭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淨土的人走哪條路才是捷徑?
有四種方法,其中以持名為捷徑。

念佛四種方法即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

(實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見一切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臺止觀,禪宗參究向上,都是用這種方法。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1 古人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什麼原因?我們說的那些話叫廢話,沒有意義!

2 古大德教我們多念佛,諸位要曉得,念佛就是消業障,為什麼?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

3 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豈不就消除了?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念佛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問題是你要會念!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益之言少開口,不干己事莫當頭。

別在意別人的作為、話語,當你總是看到別人的過失,你要反省那是你自己內心過失的顯現,那是因為你過去生的業,此生顯現的果報。

當別人談論是非時,你只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心,就算人家不開心、講你的不是,你的身口意都不需要回應,我們只要保持好自己的愛心。

而且要保持耐心,到死都不要忘失耐心與愛,若你到死都記得愛的真諦,那就無須擔心太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音樂1--有您真好  

做人處事的十大智慧 

一、糊塗的智慧:
表面上似乎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內心裡比誰都清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綺語一定要禁止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難道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嗎?難道我不能盡情地談論政治、戰爭、經濟、體育、文藝等的話題嗎?難道朋友之間不能互相開開玩笑嗎?這些都要控制,佛法真是不自由。為什麼要這樣來限制我們呢?

回答是:在山道上開車,你會不會把車限制在車道中行駛,如果自由的結果是墜入深淵,還要這種自由嗎?同樣,遮止無意義的話語,唯一使語言引生真實義利,這樣的安樂之道為什麼不願意趣入呢?我們的心是作者,舌頭是筆,話題是各種顏料,業是不會空耗的,以何種意樂說何種話題,就會在相續中染出何種色彩。所以談論無意義的話題,就在識田中熏入不清淨的種子,對自他的身心都會有影響。當年李伯時畫馬,圓通秀禪師告誡他,心裡念念想馬以后就會墮入馬腹作馬的,同樣以愛樂心唱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談論世間生死的話題,信口開河之時,已經密密麻麻地熏入了生死的業種,所以要出離輪回,綺語是一定要遮止的。

語言對我們的影響很大,熱衷於談論一種世間話題時,我們相續中的世間習氣就會以綺語而不斷地帶出來,津津樂道於輪回無意義的娛樂話題時,我們的心自然就會變得散亂,無法再保持寧靜,所以語言和內心的關系密切,不能認為,隨便談論沒什麼影響,其實句句都有影響。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弟子於佛前的「十不求」

一不求,身無病,身無病苦貪心生;
要以病苦為良藥,厭離娑婆菩提行。

二不求,事無難,磨難更使道心堅;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