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

「第一、你們對世間和人生,應有無常觀、苦空觀、無我觀、不淨觀,要離生死,求得覺悟,就必得這樣觀察。 

「第二、你們要知道苦的根源,就是由於對世間的貪欲不捨,你們要能少欲無為,才能獲得身心自在。 

「第三、你們應該察審自己無厭足的心,終日在貪求造罪,若是能夠安貧守道,知足常樂,以求智慧為事業,這樣才能獲得平穩的生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與魔障

「六欲天主,乃欲界六天之王」。六欲天王就是他化自在天,這個天王就是波旬,佛經稱他作魔王,欲界天智慧福報最大的,沒有超過他的。為什麼變成魔?

★★他不喜歡人修行,不喜歡人學佛,他來障礙。他怕的是欲界眾生人口慢慢減少了,他怕這個,他要人多、要興旺。

★★你不是真修行,他笑笑,無所謂,他不來找你;你要是真修行,他就找你麻煩,障礙你三昧、障礙你開悟,念佛,障礙你往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7908254_o  

萬病的妙藥良方

諸法從因緣而生,諸法從因緣而滅,諸法的因緣和合則聚則成,諸法的因緣分開則滅則止。諸法相依,諸法相待,法中生法,法法自有因緣果。黑法以白法治之,白法以黑法治之。好比貪欲之病,要用不淨觀來對治;瞋恚之病,要用慈悲心來對治;愚癡之病,要用般若慧來對治。 

世上一切都是空的顯現,沒有我相、人相,沒有男女的分別,沒有是非的不同,一切是法爾如是的。你們看暴風吹倒大樹,或者是霜雪摧毀苗華,可是那枯萎的草木,如遇到春風雨水,自然能恢復它的生機。諸法相亂,諸法也自有它平定的時候。

文章標籤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不是為了佛,而是為了遇見自己。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也不在廟裡

真正的修行,是為了遇見自己,它不是在山上,也不是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但,修行究竟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修行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清自己

離開位子,你是誰?看清自己最重要!  
山上的寺院裏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裏辛苦拉磨。

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必修的功課

不要輕易和人發生爭執,當有人和我們爭執時,
就讓他贏,因為我們並沒有因此而損失什麼。

所謂的贏,他又能贏到什麼?得到什麼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  

四念處

  舊曰四念處,新云四念住。念,即能觀之觀;處,即所觀之境也。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告訴阿難陀及弟子說:「我入滅後,汝等比丘,應依四念處安住。」在廣大的佛法中,為何佛只說安住於四念處?這是因眾生有四種顛倒妄見:1. 緣身執淨,2. 緣受執樂,3. 緣心執常,4. 緣法執我。

  如果不將此四顛倒妄見消除,則煩惱重重,隨俗流轉。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首要的道品,即是對治此四顛倒妄見的四念處。此四念處即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四念處的四種觀法即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成功人士告訴你成功修成的要領

紐約時報暢銷書《推銷自己》(Promote Yourself)作者丹˙蕭爾柏近十年來曾訪問超過1,200位各領域的成功人士,舉凡企業總裁、作家、政治家,甚至太空人都曾與他接觸過。汲取與這些人對話的經驗,蕭爾柏整理出了這些成功人士的14個共同特點:

1.知道去留的時機:成功人士知道該離職、創業、或是收山的確切時機。他們有準確的直覺,並不怕在壓力下做出重大選擇。

2.永遠做得比份內工作還多:完成份內工作後,成功人士會再進一步要求具挑戰性的工作,甚至會自願擔下燙手山芋。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