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別人可憐,其實自己更可憐!

別說別人可憐,其實你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這個人真可憐!"我們經常聽到這樣類似的話。說這句話的人,懷有人類所特有的憐憫之情。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理解上的差異,覺得別人可憐,而被說者並不覺得自己可憐。

  有人到寺院,看到僧人遠避紅塵,四大皆空,心如止水,只求來世。遊客不禁可憐道:"沒有酒喝,沒有肉吃,沒有愛好,沒有家室……"僧人也可憐道:"追名逐利,諸多煩人事,遭苦受難,爭鬥何時止……"到底誰更可憐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

苦才是人生,感謝無常,讓我們少受折磨。

  對生活的標准定得太高,不論是手機、穿戴、住處、車子,都喜歡追求心目中的最好。如此一來,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不管你是否達到了目的,內心都不會感到滿足。

  現在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快樂建立在洋房轎車、功名利祿上,每天為此而忙碌地奔波,可到頭來,快樂的人又有幾個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冤親債主不斷被超拔之後,會發生什麼情況?

在每個人的身體裡,住著很多冤親債主各種討債鬼——當務之際就是知道討報應期,斷惡向善,深信因果,停止殺生、吃肉、淫邪、不孝、驕慢、吸煙喝酒等無明惡事,再做懺悔、多做陰德還大陰債、後給其出路即多行超度法事念佛念經咒迴向。

因為我們的身體裡面,除了有自己的神識,還潛伏著很多我們的冤怨親債主神識。比如,我們殺生,那些被殺的動物的神識,就鑽進我們的身體裡,當我們運氣好、不破戒的時候,他們只能忍待,一但我們的比如運氣很差,又破戒、體衰弱即討報應期的時候,這些冤親債主就開始報復,我們就可能生各種病、出各種不順心的事、家庭不和睦、事業不順利等冤親債主會干擾我們的思維,讓我們言不由衷,做惡夢、脾氣不好、記憶力差,開車時注意力不集中,不由自主的出車禍病鬼讓你生病,一般是醫院不好治的病,討錢鬼讓你破財,一般是被盜、小火災等,障礙鬼讓你不順,一般是事事難成,討血債讓你有血光災,一般是車禍、橫災,討命債讓你喪命,一般是大火災、大事故。只有分清類別,對症施治,才能從緣起上消除。

我們身上的冤親債主,不但有今生的,也有多生多世的,甚至無始劫以來的,數量以億萬記,除了已經現前的冤親債主,還有不斷來臨的冤親債主。特別是殺生業、養殖場、殺生飯店為最,所以要持續不斷地還債,消業,超度念佛迴向,否則,財怎麼來的怎麼走。唯如此才能平安、順利、發財。如果繼續殺生、吃肉、繼續和眾生作對違背良心做事做人,就是又在製造新的冤親債主。無疑是雪上加霜,災上加災,即禍不單行,智者一旦有災,火速預測、解災消災,大化小,小化無,我們如果不明白這些深層次的原因,遇到問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怨天尤人在所難免,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391320_936737329697655_3232658618948721070_n
學習拾穗

天下之至樂,無過明心,多少毀譽是非,知唯心所現,一轉既空;多少窮通得失,知唯心所現,隨遇而安;多少苦樂順逆,知唯心所現,何必執著;多少貪嗔煩惱,知唯心所現,落得放下。世間無大富大貴之人,唯明心者斯不富貴而自富貴。天下無大安大樂之人,唯明心者斯不安樂而自安樂。明吾心地,十方三世不離當念,萬象森羅不出吾心,嗚呼至矣!

嘗聞師言:世間無論千萬最大事,都抵不過一個死;千萬個死,抵不過我一修;千萬個修,抵不過我一覺。覺則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輕重利害,不可比擬。當知眾苦只緣不覺,極樂無過明心,每於妄念習氣堅固纏縛時,三致意焉。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391556_899851706718345_1454734903155959011_n  

瞭解自己人生有多少

人若從不去想死亡這件事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堆草秣粗糠,或是山間狹路上的一根羽毛;閻魔王死神會倏然到來,如同一場突發的雪崩與暴風雨一般。煩惱猶如著火的稻草,你的壽命就像落日的影子一樣衰滅。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欲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回式的歡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7-07_171616 

應該要知道的知識

1、不懂珍惜,守着金山也不會快樂。
2
、不懂寬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將離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趣(六道)

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輪迴,佛教名詞,意指六種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眾生的種類型態或者說是境界,也是在凡夫眾生輪迴之道途,它是佛教宇宙觀的一部份。在佛教的經論之中,也有說五趣,是指除了阿修羅以外的欲界五種眾生境界,因為阿修羅事實上遍布在其它的五個界,所以沒有特別單獨與其他五趣並列。

法華經》指:「六道眾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上而下的六道分別指:天道人間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小說《西遊記》第十一回,六道指的是「行善的,升化仙道;盡忠的,超生貴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還生人道;積德的,轉生富道;惡毒的,沉淪鬼道。」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所指的是妄心。妄心無形相,故妄心不是四大假合之物。妄心亦即是妄念。前念後念,念念不住,如流水涓涓不停留。前念起時,剎那即滅。滅已第二念立即起,起已亦立即滅。第三念亦即起即滅。如是念念即生即滅,全無實體。過去念已過去,現在念無住處,未來念尚未生。三際(過去、現在、未來)遷流,念念不住。古德云:「三際求心心不在,心不有處妄緣空。妄緣空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三心不可得」是智人悟道的境界。慧可大師斷臂求道時,「覓心了不可得」,也是這種境界。三心不可得,即此不可得便是佛性。若依「『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若說是過去的已過去,無須執著;現在的只是四大假合,亦不用執有;未來的尚未發生,故更不須執著?」這與原理完全相反,而且容易撥無因果。未了了見「三心不可得」,未悟「即此不可得便是佛性」時,我們仍然是「有所得」。所以罪福亦是有所得,仍然有因果輪迴,仍然要受果報。所謂「了知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了達「三心不可得」,業障即時消除(空);未了達「三心不可得」,仍然必須還宿債。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