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jpg

『眾生無邊誓願度』之瞭解

「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究竟是什麼意思卻很模糊,曾經就有一個學生問我:「眾生都被菩薩度完了,他還怎麼累積善根?」

「眾生無邊誓願度」是菩薩必須發的一個「願」,這種願是為了徹底打破我們有限量、有執著的心,如此才能夠契入畢竟空。並不是要把所有六道的眾生全部度乾淨了才能成佛。因果有其必然性,當我們累積了足夠的波羅蜜,就自然能夠成佛。所以其實佛陀能夠度的也是與他有緣的眾生。

《論語》中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你看世間事要想成就也是要先提出一個非常高的目標,否則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何況成佛,要無量阿僧祇劫行菩薩道度眾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非常不容易。

所以菩薩一開始誓願必須要發得廣大,即使知道眾生沒有辦法度盡,而且按照龍樹菩薩的回答,站在因果的定律,菩薩也不太可能代眾生受罪的,但是他還是發這樣子的願。你看《般若經》的經文:「能如是代眾生受勤苦,自作諸功德,久住生死,心不悔、不沒,如金剛地能持三千大千世界令不動搖,是心堅牢故。」這個就是菩薩如金剛般的發心,行菩薩道要保持這樣的堅心才能走的下去。

只是一切皆須從腳跟下開始起步,任何事情不踏出第一步,是不會成功的。有一次講到慈心禪,我說對「敬愛的人」跟「怨敵」都要平等慈悲,就有人問我:「師父,為什麼要故意挑起我的怨恨?來道場修行我都是充滿法喜,為什麼要我去思惟這個仇人,還要給他慈悲,我可不可以不要觀?可不可以屏蔽掉他的影像呢?」

我就問他來道場是想學什麼?他沒有講話,我接著說一個人會來道場學習佛法,應該是覺得自己的生命有缺陷,不圓滿,想在這裡找到一些道理和方法改善淨化自己,想在三藏裡面找到能夠讓自己離苦得樂的方法。如果是這樣,就不妨照著佛陀的教導去做,不給自己機會改進,怎麼能夠知道佛法對我們的效益?這是修行應該踏出的第一步。

凡夫菩薩的自性執還很強,對眾生的分別會很快分類,不是愛就是憎。如果無法打破愛恨的分別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願就只是句空話,這種有受限的心量是不可能做大菩薩的。其實很多障礙都是受限於自己的思維和習氣,自己思維的局限第一步都不打破的話,要有行動是不可能的。

雖然剛開始做不到對怨敵釋懷,但要清楚知道這是慈悲的理想境界,學佛後就算還做不到滿分,至少不要讓怨恨隱藏於內心深處,否則我見我愛是難以克治的。從觀察慈悲的功德,與怨恨的過患,開始慢慢消減這份束縛,解鈴還需繫鈴人,莫要求別人,就從自心開始修煉吧。

https://santavana.org/20190821abbotspee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