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佛陀在世也有三不能:一、眾生定業不能轉,二、無緣眾生不能度,三、不能度盡一切眾生。

學佛,要學活的佛;打坐參禪,要學活禪。能使平常生活中的舉止動作無不是禪,才是真正的活禪。

要做菩薩,就要發恆常心。菩薩決不把「付出」當成苦事,而是抱持遊戲人間的歡喜心去付出。

心靈要純真,態度要柔軟,內外圓滿,才能耕耘人心。

守戒行善、身心清淨,能乘願度眾,而不隨業流轉。

煩惱,會在心地囤積垃圾;懺悔,能洗淨心地污垢。

人助、天助、自助;知恩、感恩、報恩。

心中無形的風災是「無明」,無形的刀劍是「嫉妒心」,無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無形的心獄是指「入邪道法」。這些無形的心賊會滅除人之善根,毀盡修行之功德林。

啟動愛心善念,就能為未來種下「富有」的因。

世間人為了財物,造作無量罪業,所以有句話說:「財欲是禍水。」學佛應認清:世間財物只是給予人們資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歡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喜捨佈施。

不埋怨、不記恨,知感恩、誠懺悔。

古人說:「聖人無夢」,是形容聖人並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著於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天睡醒之後就面對現實的生活。

一位名為「長老」的比丘,自認要獨住、獨行,才能不攀緣而了脫生死,言行造成僧團困擾。佛陀得知,告訴長老比丘,還有一種「獨住」妙法更勝——即去除一切愛欲之心、不再起非分之想,恆持「欲本乾竭,來欲不起,現欲不生」的清淨心,無欲無求,故而能「斷於疑結,遠離諸入,滅於煩惱」。如此透徹世間道理,又能斷除一切愛欲煩惱的殊勝妙法,才是真正的「獨住」之法。

並非離群索居、與人不相往來,就能斷除煩惱;要修得入群處眾,心無雜染,悲智雙運、自度度人。

修行要遠離煩惱欲念,然而,深入清淨的群眾,才是增進道業的真實道場。日常生活中,與人起磨擦、有心結,應以因緣觀自我提醒、用心開解,莫讓惡因惡緣延續。

尚在凡夫地學佛修行,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是非不分的煩惱群眾;吸收清淨正法,身體力行,就能莊嚴自我的心靈道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