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好壞操縱在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長命。 

無奈事與願違,生命中不如意之事偏多,在諸事不順、災厄不斷的遭遇下,很多人會開始嘗試「算命」,希望藉由相命來尋求「改運」。因此,求神問卦、問乩童、問籤詩、卜杯、貼咒語、喝符水、改風水、改名……等等方法無所不用其極。 

此時,外道以神通、感應等迷信的民間信仰來為人消災解厄,自然而然就有那些喜歡談玄說妙、知見不正的人去附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的經典說神是單獨的。只要去想一想,只要去將它視覺化:神單獨、單獨、永恆地單獨,她對她的單獨將會變得很膩,那是單調的,她會想要有一些遊戲,因此他創造出別人,然後開始玩捉迷藏遊戲。

  當你厭倦於那個遊戲,當你對那個遊戲覺得膩,你就再度變成一個佛,你就再度拋掉你的玩具。它們是由你創造出來的,那個價值是由你想像出來的,你將那個價值加在它們上面,你一撤回你的價值,它們就消失了,你就再度成為單獨的。

  印度的觀念是非常有價值的、非常重要的,它說神是單獨的,它變得很單調,然後他就創造出世界——別人,只是為了要跟別人聊一聊,要有一些對話,然後一個人跟別人在一起會一再一再地覺得厭倦和無聊,會想要消失而進入自己,會想要再度進入自己的空無,而變成一個神。

  你們都是在欺騙自己的神。那是你的選擇,等到你選擇不再欺騙自己的那一天,你就自由了,它是你的夢。因為單獨是你存在的主要品質,所以別人必須被創造出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本非經

「金剛經」裏面並沒有經,因此它才被稱為「金剛經」,它是全然的空。如果你陷住在文字裏,你將會錯過那個訊息。「金剛經」是絕對的空,在它裏面沒有訊息,沒有東西可以讀,也沒有東西可以聽,它是全然的寧靜。

  如果你在「金剛經」裏面有讀到什麼東西,那麼你已經錯過了它,如果你在它裏面有找到某種學說或某種哲學,那麼那一定是你的想像或你的夢。佛陀並沒有談論任何東西,須菩提也沒有聽到任何東西。

  在那個沒有談論和沒有聽到的當中,某件事發生了,某件超出文字的事發生了。阿南達(阿難)試圖用文字來幫你去抓住它,但它並不能以文字來傳達,它是兩個空之間的交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想擁有怕失去
人生最大的踐行,是管住嘴邁開腿
人生最大的見地,是沒什麼算了吧
人生最大的徹悟,是怎麼來怎麼去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為什麼要一直重複?

當佛學的經典首度被翻譯成西方的語言,翻譯者覺得有一點疑惑、為什麼要一直重複?它一直一直像這樣繼續著,它一再一再地被重複,為什麼要敍述這些小事,他們無法瞭解,他們認為這是重複,認為這是非常不必要的重複,它根本就不需要,那些東西有什麼意義呢?但是他們錯過了。阿南達是在說,佛陀對小事情的注意跟對大事情的注意是一樣的。對一個佛來講,沒有什麼事是小的,也沒有什麼事是大的,一件事就是一件事。

  當他拿著碗的時候,他是跟他在尊敬任何神同樣地尊敬,當他披上他的斗篷或穿上他的衣服,他是非常觀照的,他是十分警覺的,不是機械式的。當你在穿衣服的時候,你是機械式的,你知道如何機械式地將它穿上去,所以,再去注意它有什麼意義?你的頭腦還是繼續在想其他一千零一件事。你淋浴,但是你對淋浴非常不尊敬,你並沒有在那裏,你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你吃東西,但是你對食物並不尊敬,你不在那裏,你只是繼續把食物吞下去,你一直都是習慣式地、機械式地在做你的事情。當佛陀做一件事,他完全在那裏,他不會在其他地方。

  當他轉了一圈吃飽回來,他將他的碗和斗篷擺在一旁,洗了他的腳,坐在為他安排好的座位上,盤起他的腿,使身體保持直立,很有覺知地把他的注意力放在他的前面……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娑婆世界是什麼意思呢?

佛經裡說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遠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來來去去,皆為利往。人活在這婆娑世界中就要受苦,而這苦字當頭卻也不見得立即就能體會。便是體會了也不等於解脫,看的破卻未必能忍的過,忍的過時卻又放不下,放不下就是不自在。苦海無邊,回頭無岸。但凡是能叫人真正自在的東西,總是發於內心的,所以岸不用回頭去看,岸無時不在。古靈禪贊禪師有一首詩偈說: 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過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信平生被眼瞞。 很多人總是冀望找尋來時的路,唯恐丟失了自我的本真,卻常陷落在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境地裡,徬徨無依。

「娑婆」讀如「梭婆」,不讀成「沙婆」,是翻音,意義是堪忍,能夠忍這個世界很痛苦,煩惱大得很,空氣污染,思想也污染,《阿彌陀經》說這是「五濁惡世」。諸佛菩薩很佩服眾生能忍受這個世界,難忍而忍下來,所以叫堪忍世界。你看大家都在忍,在騙自己,希望到三十歲會運氣好一點了,到了六十歲,喔!希望七十五歲要轉運了。 

  娑婆世界另外一個意義是缺陷世界,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沒有缺陷的。不知你們有沒有看過《浮生六記》這本言情小說,書裡面描寫夫婦之間的感情,好得那樣,但卻是苦一輩子!男女感情好一輩子的,不是窮就是沒有孩子,或者沒有其它的。什麼都有的,沒有這回事,或者其中一個就要早死,絕對沒有給你圓滿的。如有夫婦倆白頭到老,兒孫滿堂,這兩位可能一天到晚吵架,等到老頭子或是老太婆走了,沒有對象可以吵了,剩下一位也會很快跟著走了,真應了《紅樓夢》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聚頭幾時休」。這叫娑婆世界,有缺陷,沒有缺陷就不叫娑婆了。你們有些年輕人,結婚不久就有埋怨之心,不要埋怨啦!阿彌陀佛!娑婆世界的事就是難忍能忍啊! 大家都是在忍耐中度日、度時、度分分秒秒,沒有例外,所以不用羨慕,不要忌妒,娑婆世界中通通都是一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娑婆世界

   以前看佛經,或是聽法師開示娑婆世界,什麼是娑婆世界呢?一是叫做能忍,的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忍,不忍就不能在娑婆世界生存;另一個解釋叫做苦樂,苦一半、樂一半,這是從梵文的解釋而來。

  人的一生都是在苦與樂之中,交替不斷。就像人在生病的時候會覺得很痛苦,一旦病好之後,會覺得很開心,開心的時候又會忘記過去的病苦,在苦的時候又很想往快樂,所以釋迦牟尼佛講到西方極樂世界,勸導眾生去追尋那種永恆的快樂。

  這個世界確實如佛陀所講,有快樂,有病苦,不僅是人,連所有的四生 ( 胎、卵、濕、化 ) 都是如此,這個地球上,有六十億人口,可以算一算,每天殺多少隻豬,用多少隻豬的生命才能養育六十億人,還有牛、羊、魚、蝦等等,每天所殺的生物,應該不止六十億。除此之外,食齋的人是否不殺生呢?其實也是一樣,一棵菜種在地上好好的,被人割了下來,其實花草、樹木都是一樣有生命的,只是它們不會說話而已。地球的七分之六是海洋,七分之一是陸地,在看電視紀錄片時,我們很清楚可以看到,生物界也是弱肉強食,有一半生存的,另一半必然死亡,生存的那一半即是剝奪了其他生物生存的權利。原來人都是一樣,為了我們的生存,而剝奪了其他生命生存的權利。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