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大師傳奇的一生| 小悟的天空

如何達到觸目菩提?

心要很清淨   

做事的方法不會只有一種,何必執著一個點。高手能領悟到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經歷不同,因此自然有自己的心得和做事方式,但一樣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把事情做好,所以不會因為遇到不順著自己的方向走,不按照自己的原則做事就不開心,搞得心都不清淨了。

其實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反觀自己,是不是太過於在意怎麼做,例如東西一定要怎麼擺、地要怎麼掃才是乾淨….等等,很多的心煩意亂是我們自己太過於堅持自己的原則,很早以前我就是對地板有非常要求的標準,可以說是到了潔癖的程度,後來有一天突然想通,這樣不但累了自己,也讓家人很有壓力。 

不要預設答案和成見

練習跳脫慣性的判斷和定見,才能看見不同的世界,否則只是走在自己的偏好而已,無法產生菩提智慧。

我領悟到也等於要有無住心,這用在任何關係上都是能使彼此關係更美好,我們總是太習慣去預設和期待對方「應該」怎樣,因此一旦對方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就不開心,心中產生不滿,牢騷滿腹,心當然不清淨了。

石霜大師在得到師父道吾宗智勘驗及格後,仍然混俗於長砂陶家坊是為了考驗自己的禪定與謙虛,在紅塵中磨練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能出淤泥而不染;在隱藏自己是得道大師的身份中當眾人的小弟,檢視自己是否有謙虛的心,不因自己是得道大師而驕傲;也是長存度眾之心,希望藉此與眾生結緣,等待度眾的機緣。

佛法不是修空,不是不能起心動念

而是每個念頭都在精準的掌握中,絕不會傷人害物,也不會散亂。

佛法是祥和的,是很有包容性的

高手不會把「除掉誰」做為人生第一原則,僅在於如何把傷人害物降到最低。

無心於彼此靜心見諸佛不過於依賴、要求他人也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心若能清淨,方得見佛性

有佛性的法樂,怎會寂寥有佛性的智慧,人生必然順遂適應諸事無常

人間很多事的出現,未必符合自己的預期,對一切事見怪不怪,

心自然清淨,心清淨必生菩提智慧。

想要成為高手是粉碎自己,不是論斷別人

今生的是,也許是來世的非在不同時空環境下,回首前塵往事

現在的自己未必認同往昔的自己。

謙虛的人有福了謙虛的人不會總是檢討別人而是會先檢討自己因而容易得到蒼天的指引,不會被自己的無明障礙。 

期許和勉勵自己更要精進不懈,紅塵多劫難,向下拉力大之下,必然有不進則退的風險,一定要磨練再磨練、蛻變再蛻變

願能早日修練出天外極限的實力。

https://angel102333.pixnet.net/blog/post/355047292-2022-%E6%9C%80%E6%96%B0%E6%97%A9%E5%AE%89%E5%9C%96%EF%B9%9D%E4%BA%8C%EF%B9%9E%E7%99%BE%E5%90%88%E8%8A%B1%E7%B3%BB%E5%88%97--%E8%B3%9E%E5%BF%83%E6%82%85%E7%9B%A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