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9c4cb7dde5868bffafada428f1a04d.jpg

真如是什麼?

真如指宇宙人生之真實本體;又作空性、實相、法身、法界、如來藏、如如等。 真:真實不虛妄;如:不變其性。

真如即非真如,假名真如,真如無我,無我一切皆真如。真如者,非實非虛,非真非妄,非有非無,非是非非,非生非滅,非增非減,非垢非凈,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非圓,等等不可盡說。何以故?一切實虛,真妄,有無,是非,生滅,增減等等不可以盡說,只因有我,我心強名便有一切實虛,真妄,有無,是非,生滅,增減等等不可盡說,無我時,實虛,真妄,有無,是非,生滅,增減等等不可盡說一切真如。

在諸法中,雖有各種妙喻,但任何語言文字,畢竟是形而下的世間法,就算用盡一切形而下的文字,來解釋形而上的本身,那也不過是烘雲托月的形容語句而已。無論對「真如」如何巧思和推理,都只像以指指月。縱然引得千江有水千江月,它們並非天上月亮,更非月球本身。雖然如此,江月、月亮、月球三者關係密切。在重重影現的千江月中,表現了月影的特殊性,也反映其共同性(天上明月),更不離其不可思議性(月球本身)。此三重性,同時具足、隱顯並成。

雖然「真如」代表一切法的真實性狀。但是凡夫心,往往活在個人主觀妄想情緒中,所以只能看到事物表象,無法洞悉此真實性狀。無我無私的聖者,可以在同樣的情境中,洞若觀火,知曉人事物來龍去脈及所造成影響,並能處理、調整和超越之。如此在有為法中,覺照並超越有為法,便是真如妙用。而非在有為法以外,另外找個無為法的真如。無為法本就隱含在有為法中,正如蓮花出淤泥且超越淤泥,而非離開淤泥,去找蓮花。此所以七真如中,包含邪行真如和正行真如的道理在此。又如在種種平凡俗事中,凡夫計較於成敗得失;智者從成敗得失中看到夢幻無常;聖者從夢幻無常中証到人法無我;佛陀從人法無我中,歸到常樂我淨;無心道人從常樂我淨中,回到如是平凡。知真俗不二、本來如此,真如不離一切存在、一切存在不離真如也。

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虛妄義。亦言顯此復有多名。謂名法界及實際等。(《成唯識論》卷九)

這裡所說的「虛妄」,是描述分別妄想中的俗諦表象,生滅無常,無法掌握,所以稱其為虛妄。反之,一念不生全體現,無相之相,稱為實相。不可言說。就像《法華經》中有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應注意的是,佛法強調心物的超越與智慧的提昇,不同於西洋哲學二分法。如果把「真如」和「俗諦」截然區分,則兩者便像上帝與魔鬼互相對立,而魔鬼絕不可能成為上帝。那麼久陷俗諦的一闡提(極惡眾生),將如何證真成佛?通達真諦者,又怎樣理事無礙、乘願再來呢?

總之,真如既可心物兼融、隨物而相應,又能超諸根塵識,更可超無所超。

一般世間凡情,悉隨六根六塵而轉,非有即無、非無即有;唯獨聖智,不落兩邊,遠離妄想執著,一真一切真,以一切法悉皆真故,於理於事,無所可遣。由是,《楞嚴經》中,把「真如」和菩提、涅槃、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等並列,七者同出而異名,都是究竟圓滿之成就。

東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常將「真如」和「本性」合在一起。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禪門本在直指心性,不落有無,所以「真如」之於禪門,便像靈山之花、迦葉之笑,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然而,一念無求即與之相應、一念有求即與之互背,二者雖有天壤之別,亦不過方寸之間。倘執名著相,則法見未消,如一塵落目,能遮法眼光明,甚至落人把柄,喪身失命。

「破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存有得心、求無所得之果者,徒令妄念不停,處處窒礙。反之,若念念清明,無人我是非,當下妙性宛然,才知本無繫縛,何用解脫?則行住坐臥、違順諸緣,無不導歸真如海矣。

真如妙義,萬古常新,雖有廣狹各別之說,但無論從般若、唯識或禪宗來看,都是要拋卻主觀客觀,在我空、法空中,超越一切、契應一切。則所謂真如、即非真如、是名真如。

真淨禪師有偈言:

「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猪頭。口誦淨戒。

  趁出婬坊。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真如者,如解開布袋之正大光明乎!

如放下布袋之超然物外乎!

如負起布袋之直下承當、於業果自在乎!

http://www.dharma-academy.org/forum/forum11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