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向塵中了自心

時空的形成佛教的標誌字,與字有什麼不同呢?表面而言,字乃是在字左右上下各加一畫延伸交叉所形成的。象徵時間與空間的交會。豎表時間,橫表空間,延伸的部分即表徵著轉動之意

在生命的舞臺上,我們都活在時間與空間之中,而時間即是妄念的形成。俟你能坐到不起妄念時,時間一晃就過去了。《華嚴經》云: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念,乃至幾個劫數亦在一念之間。

那麼,空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了身體,就有空間的感覺。坐到沒有身體的覺受,也就沒有空間的感觸了。《華嚴經》云:無邊刹境,自他不隔毫端所以修道要修到能把妄想及身體的感覺化掉,你就解脫了。念頭要化掉,需要有相當大的智慧,功夫要做到忘我,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無為而為

只因我們的起心動念,心眼一大堆,所以這個果報體不是痛就是酸,這都是很現實的因果,故一個人最大的福報、最大的智慧是對這世間無所求,所謂有求皆苦求,亦由妄想——貪嗔癡而來,動念就已經在苦中了,而在求的過程中,更是苦上加苦。

難道菩薩道就就不用求嗎?他是無為而為,無條件奉獻的,不為自己,是清淨心、無住生心。這需要以見地來開發,理念也要相當清楚,功夫更要精進;此外應培福修德,與人廣結善緣。當然,這種潛力發揮出來是令人震憾的、感動的,他能好壞隨緣、毀譽隨緣,所謂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我們既然有心學佛修道,就該朝著這條路去做,不畏艱辛,不怕磨難。

信解相應

善根是很可貴的,若是再加上慧根,那就更難得了,等於” “已然相應。信心如果到了一個程度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往往也會退失,但若能加以理性的疏導和正確方向的指引,則縱使目前進步不了,總是指日可待,不需急於眼前的效果。好比一個人走路走到怎麼樣的程度,自己最清楚。信心會退失,乃因見不到自己的前面,對已走過的路,效果方面產生了懷疑。

在修行的過程中,往往會碰到理障或事障。理障是指對於理念上的迷惑,事障則是本身在世法上、環境上、習慣上的不能適應。從理念上的不以為然,到事障上的無法通達,而產生了種種的窒礙與困擾,即所謂 魔由心生

由於心理障礙而造成的退失,是非常可惜的,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你的腳步要走得更踏實、更穩重,理障要從深入經藏入門,事障則須從依教奉行去自我疏導。理障無法消除,事障不可能化解,總要理念認同之後,由事修去肯定的價值,才會產生信心、繼續勇猛精進。否則,一旦讓信心亮起紅燈,起了退心而因小失大,那就太遺憾了。

自淨其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修行的最大目標,還是在自淨其意四字,自已的心念清淨與否,才是最根本的。一切煩惱的根源皆來自於本身的習氣,習氣不能轉化,其他就甭談了。

大乘的戒律精神乃在大團體中,時時刻刻檢計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損害到大眾口業是否侵犯到他人甚至你的觀念、知見是否正確呢所以在在處處都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唯有時時面對現實的去改善它,才能得到根本的清淨。

http://www.shixiu.net/zhunti/shouyushi/404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