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科學家江本勝的研究,他是認為水透過振動的過程,可以使它內在的本質,也就是粒子,產生波動,因而造成不同的圖像。水不只是一個宇宙大自然的面貌,它也是能感覺的。我們如何能知道水能感覺呢?把水放在電視前面、放在CD旁邊,拿著寫著愛、感謝的中文、英文、德文字放在水杯旁一個小時,水能在低溫時結晶出美麗的圖案;相反的,將寫著討厭、抱怨、吵架的字句放在水杯旁,水結晶竟然奇醜無比。背後的原理是,波動、振動、與共鳴。意思是說,一個開心的情緒,是建立在傳達與接收兩個人的互動狀態中,不一定要說出口,當心有所感,這個波動的頻率自動會傳送出去,對方一定能接受到這個情緒。所以,不用開口,卻能知道對方是喜歡自己、還是討厭自己。這和我們說的第六感有相通之處嗎?或者和我們說的感知相近嗎?很有意思的是,若這道理可成立的話,微觀世界和具象世界之間是存在著緊密的連結,內心所感和外在環境之間也存在著不可分的關係。當我內心喜歡他,生活中相處的對方也會感受到我喜歡他;當我不喜歡某個環境,那個環境也會展現出我不喜歡的樣子讓我看到;因為起著關鍵變化的不是環境或對方,而是自己的心。至少當我發現這則水結晶的圖片時,覺得生命真是奧秘。世界之大,取決於心眼之大。而我們體內有70%都是水呢,水分佔人體重量的60%-70%,地球表面積有70%被水覆蓋,這些水接收到我們人類給予他們的善念還是惡念的訊息呢?
人的身體和地球生態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人類如果希望世界更美好,也許並不是追求更多的物質金錢,而是多發出「良善」的訊息,不是嗎?不需我們多說,只要看看「愛和感謝」的訊息呈現出的水結晶便知道了!所以,
Imagine What our Thoughts can Do to U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