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田裏撒下什麼種子,將來就長出什麼果實。我們的心就像一畝田,做好事就是播下好的種子;做了不好的事、壞的種子播下去,同樣會在這畝田中長出來。

農夫要播種前,必先耕一小塊地,然後把種子泡水篩選過,浮在上面的壞種子去掉,好的就泡著,發芽之後再把稻種拿去播撒,這叫做「撒秧苗」。(先把有問題的因子種子拿掉,以免日後惹麻煩--這叫智慧。)

等秧苗長到合適的高度,就開始插秧;過些日子,要開始除草,尤其必須除掉稗草,它和稻子長得幾乎一樣,只是稻葉摸起來粗粗的,稗草的葉子則是細滑的。
我當時不明白,覺得那些長得比較漂亮,為什麼要拔掉呢?鄰近的農夫就告訴我,如果讓稗草結了子,一株就會結好幾百粒;而稻穗一株也不過結幾十粒的稻子;而且稗草很會吸收肥料,所以除草要先學會拔掉稗草,稗草是野草只會吸收肥料妨害稻穀成長收成。

同樣的道理,做事情要儘量把事情做好;事先就不要摻雜不好的因子,不要抱著「僥倖」的心,若是心存僥倖不正、自私貪心、佈局就會有瑕疵,開始就不純凈,日後必定會隨時發生問題與製造麻煩出來,更難善後處理,甚至無法挽救!所以,我們一定要規規矩矩地做事與作人,否則會浪費心田裏很多的養分,甚至得不償失,後悔莫及,那就太可惜了。

好因、好緣、好種子;好心、好質、好成果。

學佛修行的人和一般人一樣,每天平凡地過日子,但是,在平凡的日子中卻要更用心。人與人之間要像鏡子對照一樣——看別人的表情、聽別人的聲音,再去感受別人的行動。好的言行舉止,我們看了覺得很舒服,有時也具有警惕性、教育性,這都像是我們的鏡子一般;看到別人的優點要謹記於心,用在行動上。


平時不論對人、對事,都要抱著恭敬、尊重以及學習的心態。如果我們能以身作則,時時與人相處能尊重別人(要有道德心,不要起盜心),有讚嘆之心,時時貢獻所知來教育人,就是「上求下化」。不只向老師才能求法求學,其實,有時候小孩子一句天真無邪的話,也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示;生活週遭的人,也能給我們很深刻的教育。

若看到不好的態度或行為則要自我警惕,這都是修行。天天種善因,天天結善緣;好因、好緣、好種子,這都是將來的福報之源;如果是壞因、壞緣、壞種子,就會累生累世結怨連仇,苦海無邊,魔考磨難沒完沒了!所以平常就要好好多用心,心地純正,要會想,才不會不像樣。福禍無門,惟人自招,不聽勸告,惡報隨到!道理簡單,只差一念,智者得悟,愚者自誤。想要快樂的活著,先要高明的想著,並且積極務實、宏觀智慧按步就班的去做,大道在前,光明照路,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有此深厚內修功力,就不會擔憂何事不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學佛堂  的頭像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