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現今我們所通用的「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南北朝時代姚秦的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唐代玄奘法師則翻譯為「觀自在菩薩」,但兩者指的其實都是同一位菩薩。相傳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因此便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菩薩」,後世也就往往跟著沿用下來。
感恩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現今我們所通用的「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南北朝時代姚秦的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唐代玄奘法師則翻譯為「觀自在菩薩」,但兩者指的其實都是同一位菩薩。相傳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因此便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菩薩」,後世也就往往跟著沿用下來。
大智文殊菩薩
大智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其中一位,
以智慧第一,是如來法王子,為眾菩薩之首,過去已是七佛之師,故有妙吉祥、覺母之尊稱,《心地觀經》中說:『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
普賢菩薩的故事
「普」,即願行遍一切處;「賢」,即妙善之義。意為菩薩以菩提心所起之願行,遍及一切處所、利及一切眾生,平等、慈悲且具備眾德,故名普賢,又作遍吉菩薩。
普賢菩薩所持十種廣大願行分別為: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為“西方三聖”。
《悲華經》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大勢至菩薩,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觀無量壽經》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趣)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韋陀菩薩 — 佛教大護法
韋陀菩薩的來歷還要從很久之前開始說起,據說在釋迦牟尼入殮的時候,眾位天神和天王將他的遺骨火化之後煉出了一些舍利子,而這些神仙便將這些舍利分了,分別帶回自己的身邊,並且要建造佛塔來供奉這些舍利子。而韋陀也分得了一顆佛牙,他心中對此十分地尊敬和激動,正想要將佛牙帶回到天堂中好好供奉起來,但是這時候卻發生了變故。
在韋陀回去的路上突然遇到了一隻邪魔,他趁機偷走了一顆佛牙舍利子,並且以飛快的速度逃跑了,而韋陀看到這種情況則飛速追了上去,很快就將這顆佛牙舍利子從邪魔的手中爭奪回來。韋陀的這種行為讓各位天神和天王都紛紛稱讚不已,而韋陀善於驅邪除魔的事跡也開始迅速流傳到各地,不管是天上還是人間人們都得知了這個消息,從此之後韋陀菩薩就被人們看做是護法神,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守護神,擁有著強悍的驅魔能力。
關聖帝君傳
關聖帝君民間尊為「武聖」,又有「恩主公」之稱。乃蜀漢名將,是中國人武德典範。
關聖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 ,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西元一六0年)六月二十四日,自小骨格非凡,英氣勃發,平日陶冶武學,又喜讀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及長,身長九尺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器宇軒昂,胸懷大志,自許文武兼備,當為志士國族貢獻已學。年十七,娶妻胡氏,而後育有關平、關興、關索三子。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
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
台中南興宮位於台中市北屯區舊社里舊社巷四三號。
奉祀 天上聖母媽祖,相傳於清朝乾隆十五年間(西元一七五一年)由大陸漳泉地方渡海來台拓荒墾地之先民,恭請湄洲媽祖分靈金尊為守護神登陸台灣本島西海岸後漸次東移終於集結台中盆地東一帶之舊社、軍功寮、二分埔、三分埔、三十張犁、頭家厝六庄,則為現今本宮關係區域內三十三里四村,落腳定居後遵奉聖意將 媽祖金尊安座於本吉地舊社庄奠基。
沙田大圍的車公廟 車大元帥
位於沙田大圍的車公廟,曾於 1890 年重修,至 1936 年由華人廟宇管理委員會接管,並於 1994 年擴建位於西頁蠔涌的車公廟則建於光緒年間(公元 1878 年),是香港最古老的廟宇之一。
大圍車公廟有四百多年悠久的歷史,它與上環的文武廟、竹園的黃大仙廟、佛堂門的大廟,並列為香港四大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