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啟發 (25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3139149_795420030602894_7974401897343850358_n.jpg

臨終時身不由己鬼神會引你入惡道

夢參老和尚開示

《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一段就是說鬼神能使你墮惡道,因為在你做不了主的時候,鬼神使你變惡,不必等到死後。我們現在看到太多了,在生前鬼神就使你變惡,你心有所動,鬼神就乘虛而入,即使你信佛了,但是你信得不堅定,那個惡鬼神可以扭轉讓你不信佛,乃至於使你謗佛。平常我們還能做得主,到臨命終時 那得要大力量,你平常沒有修行,沒有力量,到那個時候你怎能有那個力量呢?就是做善事的人,根本沒有做什麼惡,到臨命終時,這善可不是大善,如果他戒定慧修到有成果的時候,鬼神當然扭轉不了的。雖然做善事,而只是一般泛泛的善事,這是容易被牽動的。真正有了力量的時候,到他臨命終的時候,那些鬼神變化做他的父母,或者他的眷屬把他引上惡道,他不會被牽動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第一堂~生者安則亡者安
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死亡是人類自然的歸宿。然而,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死亡或親友的離去,若非心生恐懼,即是牽腸掛肚、充滿不捨,為此,法鼓山安和分院特別開設《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禮請法鼓山三學院監院果慨法師從家中老菩薩的往生以及多年修行心得引經據典教導我們從容面對生死大事。由於因緣殊勝,2014年3月2日首場演講當日雲集約550位菩薩前來聆聽,果慨法師以聖嚴師父的叮嚀「唯有生者安、亡者才會安」來勉勵大家除了對生死建立正確的觀念外,還要透過誦經、念佛、拜懺、持咒、布施等等方法練習安定身心及捨心。如此,面臨親朋好友的往生才能為亡者創造安詳寧靜的往生環境;同時,也為自己的生死大事締造善終的良因好緣,期望人人都能夠透過佛法的正知見圓滿這一期的生命旅程,邁向另一個光明的旅程!

聖嚴師父說,「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只是,面臨死亡或家人朋友往生時,心裡總是難以面對與接受,如何幫助自己與他人化解對死亡的恐懼害怕,自在迎接這一期生命的結束,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因此,安和分院從今年3月2日起至4月20日一連舉辦七場講座,邀請果慨法師透過《金剛經》、《阿彌陀經》、《地藏經》及《心經》等四部經典引導我們一窺生命的實相,並教導我們如何圓滿人生最後一場佛事。第一場講座即受到菩薩們踴躍護持,聽課人數創下新高,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首先為這場講座做了簡單的介紹,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佛法的觀點找到順應生死大事的方法,提升對死亡的觀念。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jpg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 整句話的意思是:可以道說的道,並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這個道,可以道說的名,也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名。

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非常道,這個並非永遠不變的。理解分三種: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ts0OGSKcYUyVA1vPycA2ShCuKI0.jpg!580x580.jpg

無形的七種財富  

世間上的人都希望發財,所謂“向錢看”已成為社會風氣。 

其實,錢財不一定指有形的黃金美鈔,或是房屋地產、有價證券等,這些有形有價的錢財之外,另有一種不受人注意的善財,更為寶貴。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情至濃時反成薄

所謂情到濃時情轉薄,並非是真的薄,真的變淡了。而是彼此的感情已經走過你儂我儂,開始轉向平平淡淡也是真的境界。彼此不需要過多的語言,過多的外在表達,而做到 此時無聲勝有聲,心領神會的默契」

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常人交往,總希望能獲得對方的感情,當無法得到同樣份量的回報時,用情越深,煩惱就越多。佛教裡的一切總是淡淡的,看起來好像無情,其實是大慈悲,這就是「情到深時情轉無」的境地。因為從平淡中培養的友情,才能長存,如果感情太濃厚,就好比烏雲密佈的天空,暴風雨很快就會來臨。若能將名利心減一分,道念必可增一分;把感情少一分,智慧必能長一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位子,你是誰?

山上的寺院裡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裡辛苦拉磨,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尋思,要是能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該有多好啊!

不久, 機會終於來了,有個僧人帶著驢下山去馱東西,它興奮不已。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0639996_m.jpg

窮人與富人的差別

窮人與富人的差別就是思想的差別,

你是什麼樣的思想,你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99210344_l.jpg

對一個小孩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心想事成』。

有一個國王擁有無數的土地也有滿屋子的金銀財寶可是他仍然覺得不夠、不滿足,所以悶悶不樂。一天,有個「金仙子」出現問國王說:「國王陛下,您覺得到底要怎麼樣,才會快樂呢!」 

國王想了想說:「我要有一隻金手指,只要我的金手指隨便一碰觸,甚麼東西都可以變成金子,那我就會很快樂。」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_6627668_1.jpg

念佛可以消業障,念佛可以度亡魂。

有一個孝順的女人,她的老公在田裡種田,她天天要送便當給老公,要走很遠的路,回家以後還要照顧她年老的婆婆,餵婆婆吃飯、洗澡,日復一日。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個黑影子跟著她,仔細一看,是一個女鬼,這個女鬼能穿過樹,穿過牆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9244_462934467061628_1694198708_n.jpg

不要跳針重播悔恨與煩惱

俗諺道:「養身在動,養心在靜。」而中醫也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說法,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為天生本有,七情適度的恬靜心境可養性,但若長期或過度超越人體能承受的限度,則會影響氣血調節與內臟功能。特別是負面情緒過度累積,如未能定期清理,就像是心靈的垃圾堆積,長期積聚則發酵為傷身的毒素。許多朋友都知道腸道排毒的重要性,擔心體內毒素造成身體的負擔,卻容易忽略也要時時為心靈清理打掃,居住者才會健康。

長期焦慮,加速腫瘤生長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named.jpg

永遠不要對這些人好,不值得!!

有事的時候找你、利用你,沒事兒的時候無視你。

不要對誰都是一副憐惜的心情,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那麼做。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jpg

真實的福報,世間人往往見不到!

淨空法師:世間人認為,有財富、有地位,這叫福報,這是看錯了!說實在話,真正的福報,真實的福報,世間人往往見不到。

《華嚴經》上佛說,打你不還手,罵你不還口,心平氣和,沒有一絲毫怨恨的意念,這個人有福報。有福報的人,能感動諸佛菩薩護念,能感動一切善神護持。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1010094336112.jpg

「運命」而不被「命運」

當前命相、風水、地理之學大行其道,相信的人為數不少;遇到事情總要花錢去求卜問卦一番。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jpg

再好的人還是有人不滿意!

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你,

有人羨慕你,也有人討厭你,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76483.jpg

用感恩的心來面對批評

有一天,墨子嚴厲的責罵他的弟子耕柱子,耕柱子聽了很難過,他委屈的說:「我犯的錯誤沒有比別人多,為什麼老師這般指責我?」
墨子聽了便說:「假使你要上太行山,有一匹馬和一隻羊,你會選擇鞭打馬還是鞭打羊呢?」耕柱子回答:「我當然要鞭打馬。」墨子便問:「你為什麼不鞭打羊呢?」耕柱子說:「因為馬兒跑的快,才值得鞭策,而羊卻沒有這種特質。」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umblr_inline_o3odlw6xF61t7ix4p_1280.jpg

脾氣不好、不會說話​​的人!必須認真讀這篇!終身受用

無論你有多麼聰明,多麼富有,多有權勢,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後恢復正常。

記住:千萬不要憤怒的時候,做任何決策!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F7E7C41FF.jpeg

陪你的人離不開,懂你的人不離開(寫的真好!)

你珍惜一個人,一定是感動過;你放棄一個人,一定是失望過。看人不能看表面,日久必現原形;品情不要品隨行,患難才見真情。人在落魄時才能看清,誰潑的是盆盆冷水,誰捧的是顆顆擔心。

真正的朋友是在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真正的感情是心在下雨的時候,甘願為你撐傘的人。這個世上,能為你留到最後的人是最少的,更是最好的。人只有在最深的絕望裡,往往看到的才是最美的風景。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上加奇的因果奇聞 

前言:人有沒有來世?上印下廣法師在《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中有詳細開示,人是有來世的,因為人的肉體可以消亡,人的精神是不滅的。 

其實肉體也沒有消亡,只是回歸自然了。果真刻骨銘心明白人為什麼有來世,當下證得初果羅漢,永遠不落三惡道。更何況明心見性。

相信來世的人一定相信因果,有的是三世因果,有的是現世因果。而且有的因果非常離奇,幾乎感覺是天意,請看下文:明代時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呂玉 ,老二呂寶,老三呂珍。呂玉家的兒子叫喜兒,六歲那一年,喜兒跟鄰舍家孩子去看廟會,結果一去不回,呂玉與妻子王氏一連找了數日都不見蹤影。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人如看己,責人先問心

寡言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修養。

面對是非,少說多聽才能明白原委;

置身喧囂,人進我退才不會迷失自我。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826146_83_834-N.jpg

怎麼去看懂人心

要瞭解一個人,要從這個人的心開始,要看懂一個人的心,就要好好研究心理學了。希望下面這些心理學的句子,能教你怎麼去看懂人心。

1.那個人突然不聯繫你了,很正常;那個人突然又聯繫你了,也很正常,這什麼也不說明。這句話就如同,別人訪問你主頁並不代表別人想念你或者對你感興趣,有可能別人正想借用你主頁給他人舉例解說。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