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啟發 (25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修行是否進步的五個參考標準

修行是否進步的五個參考標準

一、智慧有沒有增長、煩惱有沒有減少? 果然有進步,心地會一天比一天清淨,煩惱自自然然一天天減少, 智慧天天增長,這是真修行。

二、脾氣有沒有變小? 脾氣有多大,業力就有多大,所以,如果你真的懺悔消業了,脾氣一定是小了。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

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

要了解心的真實相貌,修行才能踏實,生命才能實在。所謂「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無」,這念心的本質是真空妙有,找不到具體形象,卻有知(覺性)的存在;覺性作用,故有種種作為、現象產生,所以「一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不離當念」。凡聖之別,就在於知見。面對妄想、執著之時,要先認識賓主關係,就能掌握用功的方向。心中的煩惱念念相續,猶如客人來來去去,而能知的心始終清楚明白,沒有改變,這就是真正的主人。過去大眾執妄為實,所以與道無法相應,今日找到路頭,就要堅住正念,隨順覺性,安住在覺性、空性、佛性上,一路到底,最後煩惱、執著慢慢減少,身心得到淨化,必能有所成就。

經云:「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透過禪七的精進參究,大眾法師對於心法有了更深一層的契悟,除了自身找到修行的路頭,百尺竿頭再進步,未來在弘法度眾的菩薩道業上,必能更事理圓融,開啟一切有情的自性光明,成就真正的人間淨土。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看人家怎麼說?僅供參考。

 看看人家怎麼說?僅供參考。

遠看醫院像天堂,

近看醫院像銀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喜歡攀緣外相,就容易受傷。

 

一個人喜歡攀緣外相,就容易受傷。

一個人會攀緣外相的話就表示你智慧薄弱、情感重,一個人喜歡攀緣外相,你就容易受傷,你的菩提心相對容易受到傷害,你就比較容易退轉。你看兩個人修大乘佛法,遇到同樣的境界,有些人可以衝過去,有些人衝不過去,這不是忍耐的問題,修行到最後都不是忍耐的問題。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實安住即如如不動

如實安住即如如不動

 「又實相即真如,故如實即是如如。如實安住,即《金剛經》之如如不動也。」如如不動,這個意思很深,不是說我們一般不動,不是這個意思,是說什麼?是說心不動,念頭不動。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叫如如,那叫不動。眾生有感,他自然就有應,應的時候有動,應的時候是現身說法。釋迦牟尼佛應化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三千年前他示現給我們看的,住世八十年,中國人講虛歲,八十年,八十年他哪一天沒動,天天都在動作,每一天日常生活,教學、托缽、解答一切人的疑難雜症,每天有多少人去看他,向他請教。佛慈悲,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佛到這個世間來不為別的,就是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他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破迷開悟。所以身行,身在動,言教,口就說了,哪有不動?其實他真的不動,我們看到他動,實際上他沒動,他如如不動。所以世尊曾經說,《般若經》上講的,他一生沒有說過一個字,如果有人說佛說法,那叫謗佛。他統統否定了。明明是有動,怎麼說不動?他真的沒動,他沒起心、沒動念。他示現什麼?他一生沒說一個字,我們說話是通過思考的,有說,他說話沒有通過思考,而且還沒有通過起心動念,完全是感應,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這樁事情,佛在經上有比喻,譬如敲鐘,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你敲鐘的時候,鐘響了,回應是響了,那個鐘有意識嗎?你敲得重,我響重一點,它有沒有這樣想法?它沒有。所以叫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行而無行、無行而行。這個意思太深了,只有法身菩薩知道,一般人哪裡會知道?大乘經上我們常常看到,「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個定就是如如不動。那伽是比喻,那伽是什麼?龍、象。龍我們沒見過,象看見過,你仔細去觀察象,你看這個象的態度,站著也好,走著也好,蹲著也好,都像在定中的樣子,不慌不張,慢吞吞的,就像在定中。用這個比喻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換句話說,行住坐臥都是如如不動。我們凡夫看不出來,事實確實如此。   他的心清淨,絲毫染污都沒有,絲毫的念頭都沒有,有念頭就有染污,有染污就有波動的現象,它就動,沒有染污哪來的波動現象。所以他們應化在十法界全是感應,法爾如是。你跟他在一起有說有笑,他怎麼樣教你,其實他真的沒動,給你說了許多話,說而無說,替你辦了很多事,無作而作,作而無作。這叫得大自在,這叫真解脫。它管用,它不是不管用,用處可大了,大到我們無法想像,只能用不可思議去形容它。如如不動不是凡夫境界,阿羅漢得到少分,有一點這個樣子,不是真的,菩薩得到的是多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才證得圓滿的如如不動。在極樂世界,凡是往生的人都入這個境界。帶業往生,一品煩惱沒斷,不要緊,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你就得到了。你每天坐在阿彌陀佛講堂聽經,聽阿彌陀佛說法,同時你可以化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供養佛,修福,聽佛說法,開智慧,自己這個身又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面前,無量的分身出去了,如如不動,修福修慧。

https://www.bgm.org.tw/view-news.php?item=9148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學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