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們該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這裏有四點要留意:
(一)知心
如果連自己的心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無從著手了,你又從何修起呢?心是什麼都不清楚,說修心那豈不是謊話嗎?所以,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心。古人說「人貴自知。」連自己都不知道,侈言瞭解別人,豈非謊言?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心呢?
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們該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這裏有四點要留意:
(一)知心
如果連自己的心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無從著手了,你又從何修起呢?心是什麼都不清楚,說修心那豈不是謊話嗎?所以,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心。古人說「人貴自知。」連自己都不知道,侈言瞭解別人,豈非謊言?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心呢?
真心被埋沒、失落的原因。
真心被埋沒,真心給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塵所覆蓋,主要由於我們沒有認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錯誤原因如下:
(一)心為形役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為這個肉體服務,我們所有的念頭、動機,都是根據肉體產生,古人說這叫「軀殼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恆、不可貴、死了不多久就發臭的臭皮囊,但是我們卻一生都在為它服務,做了它的奴隸。絕大多數人,以大部分時間來侍奉這個肉體;給它吃、給它穿,它不美,想法子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利追求,都是為了這具肉體。心既然做了肉體的奴隸,原本的本心就會因為被忽視而漸漸地遺忘、迷失、沉沒在虛幻裏了。
父母是子女的『場根』
子女對父母孝順柔和,則根壯葉茂,否則根斷樹枯。
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根源,否則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父母的精血造就了子女,是子女的根源。有人道:父母與子女各為單體,何根之有?此種觀點,正是受人的感官局限所致。猶如前面提到的唯視主義,承認可視的,否認不可視的。這種認識在於不懂茫茫宇宙是陰陽各半。
1994年,我為一個79歲的老物理學家看病,隨便談起學術問題,他認為有反物質的存在。他說:“有正電,必有負電。那麼有物質,必有反物質。有時空,也必有反時空的存在。” 我認為老專家的話是對的。我們前面講到了太極圖,它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畫的宇宙規律圖,它告訴我們陰陽各半乃宇宙構成的基本形式。既然父母有形的精血構造了子女,兩者之間就必然有一種無形的“場”相聯系。這種“場”可稱為“生物場”。
此生莫忘父母恩,否則真的是罪孽深重!
媳婦說:「煮淡一點妳就嫌沒有味道,現在煮鹹一點妳卻說嚥不下,妳究竟要怎麼樣?」
母親一見兒子回來,二話不說便把飯菜往嘴裡送。她看老公試了一口,馬上吐出來。
兒子說:「我不是說過了嗎,媽有病不能吃太鹹!」
執著『欲望』帶來的痛苦
佛經稱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是欲界,欲界的最大特點就在一個「欲」字上,可以這麼說,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生活在強烈的欲望中。欲是什麼?欲是生命內在的希求。有從生理上發出的,也有心理上發出的。因此,欲望有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這兩個方面。欲望非常複雜,其表現的形式千差萬別,在佛經中簡單的歸納為五種,稱曰五欲。即色欲,眼睛希望看到漂亮的顏色。聲欲,耳朵希望聽到動聽悅耳的音聲。香欲,鼻子希望聞到香味。味欲,舌頭希望嘗到可口的美味。觸欲,身體希望接觸到舒適的環境。五欲在佛經中有時另有所指,(1)財欲,是對財富的希求。(2)色欲,是對男女性交的希求。(3)名欲,是對名譽地位的希求。(4)食欲,是對飲食的希求。(5)睡欲,是對睡眠的希求;財色名食睡。有情生命就是在不停的追逐五欲境界中延續,通常人生所謂的幸福快樂,說穿了,那不過是欲望的滿足,當人們欲望滿足時,感到快樂,感到幸福。欲望又是沒有一定的東西,人類欲望雖然與物質條件有關係,但具備什麼條件才能滿足並無標準,它往往隨著物質環境的改善而水漲船高,古人生活條件簡單有吃、有住、有穿就能滿足;而現在物質條件豐富了,人的欲望也隨之膨脹。今天的人,並不因為豐富的物質環境而感到滿足,他們總是處在不斷向外的追求中。
欲望的表現形式有三大特徵:
一、是佔有:人生活在欲望中,總想佔有社會的一切。你看那些溫飽尚未解決的窮人,只要求有吃的、穿的、住的就行了;可生活基本需求一旦滿足,於是就希望過上方便舒適的日子:洗衣服太麻煩,最好有個洗衣機,代替手洗;走路覺得累,乘公共汽車又不方便,還是買個轎車,或者摩托車;工作之餘,閑了無聊,搞個電視消遣多好;出外遊玩名勝風景,走過就算了,真不過癮,買架錄像機,要不照相機也行。要添置這些就得擁有大量的財富,為了賺錢就得拼命的工作。
周瑜為啥不快樂?~不錯的文章!
其實人生知足才會快樂,有些事情何需比較計較呢?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
在三國裡面,周瑜算是能夠觀照全域的聰明人物了。可是不曉得為什麼,這種聰明一碰到諸葛亮就統統失效了。
諸葛亮到底比周瑜多出來了什麼?諸葛亮比周瑜多出來的,是人生一種更高層次的聰明。真正要形容,應該叫做智慧。